2010上半年是個大展集聚的時期,中藝博CIGE,藝術北京,改造歷史同時登臺亮相,當代藝術從推廣角度來説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期。為此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專題粗略的了解當代藝術發展線索,展開當代藝術與商業,主流的官方藝術的關係脈絡,並希望通過批評家的推薦尋找一些更為獨立藝術的創造者。
——編者按
1 看來今年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展覽年,既有藝術博覽會,又有改造歷史這樣的書寫當代藝術的大型展覽,作為一名藝術史學者,你是怎樣去界定當代藝術這個詞彙所包涵的概念的?
要界定當代藝術這個詞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基本上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隨不同的語境而變化。就我的理解,當代藝術不僅僅只是指向當下的藝術,更是指一種價值立場。這個價值立場就是所謂的現代性。如果説“現代”容易造成誤解,讓人聯想到僅僅只是一個時間概念,那麼“現代性”則是對“現代”的一種概括與提升,是賦予這個時間段以某種人性自由與思想獨立的人文性格與思想特徵。而這,正是當代藝術的核心價值。也就是説當代藝術必須是具有獨立思考的藝術,致力於人性的解放。具體到藝術實踐中,就是敢於打破人為的各種語言限制,不斷創新,不斷探索精神的未知。從這個意義上説,當下的許多藝術並不是當代藝術,而僅僅只是盜得其名、取其皮毛而已。
2 能簡要地談談當代藝術發展中商業與當代藝術是以一個怎樣的情況在發展嗎?
商業是當代藝術的一種烘托,就像水和船的關係,水漲船就高。尤其是在中國,商業化曾經幫助過當代藝術從埋沒的地下浮出水面,可謂功不可沒。不過,我們也不要忘了,水能載舟,但也能覆舟。
3 能簡單談一下中國的當代藝術發展與西方的藝術發展是怎樣一種關係嗎?
就中國而言,不僅是當代藝術受到西方影響,甚至整個國家都是傾向於西化,比如馬克思主義,就是一種從西方舶來的思想。問題不在這裡,而在於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為什麼要取用西方價值?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限于篇幅,在此我就不展開談了。
4 推動當代藝術發展的社會動力有哪些,他們進入當代藝術有著怎樣的時間循序?
動力有很多,有時壓力也是一種動力,所謂“憤怒出詩人”即為此理。事實上,中國當代藝術史上一些震撼人心的作品,大都是在壓力下産生的。當然,這些都已經是過往的歷史了。現在是一個歌舞昇平的時代,來自意識形態的壓力已逐漸淡化。這是社會的進步。但進步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仍有許多歷史殘留的問題。比如體制的固化。具體到藝術體制中,就是美協和畫院作為政府的文化機構,仍在藝術界有著極大的行政權力。如何推動當代藝術的發展,讓這個社會更加進步,只有取消不平等的競爭,強化公共意識,即多多設立民間藝術基金和民間美術館等等才有望實現。
5 有人説這是個藝術多元化的世界,您是怎樣看待這個現象的?
多元化即象徵了藝術探索的自由,這是中國的現代藝術革命所要努力達到的方向。我並不認為現在已經達到了充分的多元,儘管意識形態的大一統局面已經打破,但商業化卻又形成了新一輪的意識形態,正席捲而來,呑食著多元的探索,將其納入市場的扛捍與標準中。所以,我寄希望於能夠出現一些有著精神強度的藝術家,靠著人格的堅守與藝術的感動改變這種局面。
6 當代藝術中,唯美圖像加點批判社會的暗喻就是好作品嗎?他們在為誰創作,滿足誰的審美趣味?
批判社會是最容易成為投機取巧的修辭。所以,這並不能成為評價藝術作品好壞的尺度。那麼,好壞的尺度又在哪呢?在我看來,還是在於能夠從批判中提升,抽象出一種文化超越的能力。因為只有超越了現實,藝術才能成為一種提升我們的人文力量,與千古以來的人類美好憧憬相連綿。
7 為什麼我們的藝術創作方式長期處於一種被選擇的情況下?
被選擇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自信,而自信意識的建構不在藝術,在於背後的思想形態。古有言之:功夫在畫外。也就是説人文的背景,才是考量一個藝術家是否優劣的關鍵因素。
8 為什麼中國長期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批評體系,在您看來當代藝術中哪些藝術家還在保持獨立的創作姿態?
體系的建立不是某個行業與門類的事情,涉及到整個思想史和社會史的進程。我前面已經説了,二十世紀以來,中國人一直是信奉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這是過去的文化落後造成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確也曾在歷史的進程中發揮過積極意義。不過,收之桑榆,也會失之東隅。這就像俗語説的:吃人一碗,由人使喚。你要吃西餐就得拿刀叉,使用筷子的那個體系也就不可能再起作用。這也正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其實,關鍵的問題不在這裡,而在於中國人在向西方學習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是否真正了解和接受了他們的價值觀?如果只是鸚鵡學舌,做點表面文章,他人的本事沒有學到,卻反倒丟了自己的本能,那才是悲劇的根源。要我説,中國當代藝術界保持獨立創作姿態的藝術家不是沒有,只是因為批評意識的缺乏,使他們的價值難以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