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作用:張浩的精神之旅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02 15:40:3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化合作用:張浩的精神之旅

張浩:水墨、雕塑展

展覽時間:2010年4月9日-4月26日

開幕酒會:週五2010年4月9日 16:00 – 19:00

展覽地點:上海對比窗藝廊 中國上海江西中路181號底樓 20002

 

來自杭州的藝術家張浩,將在對比窗藝廊推出自己的首次個展,展出作品由水墨畫、雕塑組成,並在空間和作品之間營造出互動氛圍。每個空間中的化合作用所産生的視覺效果融匯成張浩的精神之旅,創造出一個純凈的精神概念。開幕式將在週六,2010年4月9日,16:00 - 19:00舉行,上海江西中路181號底樓。

融合傳統中國藝術元素和當代語言,張浩展現了一種抽象,但卻是熟知的水墨和書法風格。化合作用最好地表現了藝術家的視覺力和信仰。張浩:“形式的探索已經到達這裡:從水墨材質和語言表達(傳統元素和當代語法)合為一點時,一個獨特的藝術形式就誕生了。通過個人的感知和內在精神世界,使我們能夠探索這種形式的起源。其原動力來自當代中國的生活現實,也由此展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旅行’ - 各種感覺和表達油然而生”。

保持中國水墨和書法的傳統,張浩以他的感知為動力,追求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這種精神目標。他的水墨作品通過筆劃的視覺呈現而流露出一種內在力量。化合作用以純凈和精神的概念為基礎。每件作品顯露出其畫法的獨特性,特別是對單一筆劃的運籌帷幄。對於未經訓練的眼力來説,張浩的作品看起來似乎是不費力的- 在巨幅範圍上勾勒出冷靜的筆劃,逐漸累積的力量形成了重感。在每一個筆落下前,藝術家都需要百分之百地確信,因為水墨的每一筆都是永久並不能塗改的。

因此,書寫的內容並不重要,但如何下筆才是重點- 每幅畫都建立在對筆劃的一系列辨認上,揮出的筆劃形成了獨特的個人演繹。文字自身沒有意義,它代表的是純凈,基礎的形式 - 張浩的水墨重視個性展現多於技巧。

張浩,1962年生於天津,畢業于中國杭州的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 中國畫係舒傳熹教授工作室。他現生活和工作于杭州,任中國美術學院的藝術家和教授及安徽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

他的作品在全國廣泛展出,並被眾多博物館收藏,其中包括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關於對比窗藝廊

對比窗藝廊致力於東西方優秀的藝術和設計創作在國際藝術圈的展示。1992年由林明珠女士創立於香港,藝廊積極推廣跨藝術,建築和設計的創作英才。展覽項 目通過展示世界各個不同地區不同傳統和跨學科的藝術家作品,創作新的文化交流。對比窗藝廊基於上海,另外在北京也設有一間畫廊。

 


 

1   2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