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波普藝術之父”的中國迴響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0 19:35:06 | 文章來源: 《中國經營報》

私人美術館是四力合一的機構

《中國經營報》:作為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私人美術館,安迪·沃霍爾美術館是怎麼設立和運營的?對中國如今方興未艾的私人美術館(博物館)熱潮,又有哪些可以借鑒的經驗?

艾瑞克·希納:説到安迪·沃霍爾美術館的建立,有一個故事:1987年安迪·沃霍爾突然去世,當時他留下眾多形式的作品,除了繪畫,還有電影、錄影、攝影、裝置以及不少很難歸類的藝術作品,他有一大筆錢,以及非常大的名氣,當然也有不少爭議,當時成立了一個管理他作品和財富的基金會,想為他建一個美術館。安迪·沃霍爾主要生活在紐約,他也是在此成名的,他的作品與紐約緊密相聯,但基金會跟紐約的古根海姆、MOMA等著名美術館接觸時,人家不願接受,因為那時對安迪的藝術成就仍然褒貶不一,他也還沒像後來那樣紅遍全球,所以美術館最後落戶他的故鄉匹茲堡。

今年剛好是這家美術館建立15週年,事實證明,它給匹茲堡帶來了很多好處。大家都知道,“文化遊”是目前世界旅遊業的一種新潮流,出色的藝術品能讓人受到感染和觸動,而匹茲堡本來只是一座工業城市,現在很多人慕名而來,就是為了參觀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展覽,它為這座城市的旅遊業帶來了巨大的客流,也逐漸聚集了一些藝術家。2009年9月,匹茲堡舉行聲勢浩大的G20峰會,安迪·沃霍爾美術館入選為舉辦地點之一,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在此設宴款待G20成員國首腦的配偶。

一個美術館是由政府、富人、廣大公眾及藝術家4個群體合作支援、共同推動的,在北京有很多博物館和美術館,但其他的城市比如南京、武漢未必有這樣的條件,如果有一些知名藝術家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家鄉來展覽,也會給那個城市帶來很多的好處。

《中國經營報》:安迪·沃霍爾是先創作跟“中國符號”有關的作品,然後才到中國來,短暫的中國之行對他産生了不少觸動。這次你也是第一次來中國內地,你覺得此行會給你對中國藝術的研究帶來什麼影響?

艾瑞克·希納:我在大學的時候就開始關注中國文化和藝術,最初是中國古代的藝術,後來是當代的,在美國也交了不少中國的藝術家朋友,他們會對我講述中國的情況,所以對中國的發展有一些了解,但真正到了這裡之後,還是感到印象深刻,不只是藝術方面,一切都很奇妙,遠遠超乎想像。比如説北京比東京或紐約更漂亮、更酷,今年5月我還要到上海去,那兒要辦世博會,我想中國不僅藝術發展非常快,社會變化也是非常快的。

我一直在關注中國當代的藝術,發現最近這些年的發展是“大爆炸式”的。在當代藝術方面,美國已經有50年曆史,而中國只走過了15年,這讓人很興奮。15年前,很多中國當代藝術家很難公開地展示作品,或者只能到國外舉辦展覽,而現在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布展了。我認為政府的寬鬆管理很明智,藝術是沒有國界的,這樣做可以表明國家的強大,以及文明水準的提高。

從藝術史的角度説,藝術品過去曾經跟皇室、跟國家的財富和力量緊密相聯,是展示這一切的形式之一。比如在亞洲,16世紀日本武士階層建立的城堡,外觀非常漂亮,除了炫耀武力外,是因為他們認為建築本身也可以展示他們的強大。在歐洲是法國大革命之後,也就是距今大約200年前左右,才産生所謂私人收藏,即民間的有錢人收羅藝術品,以不同於官方的形式收藏和展示。對中國來説也一樣,以往通過官方博物館的收藏來展示國家的實力和權威,而現在一些非營利性的私人博物館和美術館逐漸興起,説明民間財富的豐盛和社會文明的發展,政府意識到藝術的積極作用,對此予以支援和肯定,是一件好事情。時尚就是復古,潮流不斷反覆,這沒有什麼新鮮的。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