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吳冠中:繽紛世界裏的教育人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7 10:21:13 | 文章來源: 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吳冠中(左)留學時與法國同學在一起

學藝杭州藝專 在三位大師的肩上

國立杭州藝專作為中國現代高等美術教育的發祥地,從蔡元培作為教育部部長創辦該校之初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首任校長林風眠奉行中西融合的辦學指導思想,所以在林風眠任校長以及相當長的時間裏,國立杭州藝專只有包括油畫、國畫在內的繪畫係。在大學,吳冠中一直偏重學的是油畫,他説:“我在杭州藝專開始學藝,很快就愛上了那個西洋瘋子梵谷,深感其畫美而惑人。”多年後,吳冠中這樣描述他與油畫“相戀”的60年:“60年的婚姻,人間頌揚為白頭偕老之金婚。今我白頭,然而油畫永遠色彩鮮艷,更顯年輕。”

在國立杭州藝專的學習,透過一代宗師深厚的東西方文化學養,吳冠中一直著眼于老師們的人格教育。事實上,正是這種人格教育才是真正改變學生素質的深層動力,在杭州國立藝專,林風眠、潘天壽、吳大羽這三位教授對吳冠中的一生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吳冠中回憶説,林風眠任國立杭州藝專的校長時,兼一點高年級的課。我當時屬低年級,從未在教室裏聽過他的課,只是從他的作品中認真學習。沒有機會見到老師,就將自己作品的照片請他看,他話語不多,但在點頭與搖頭之間,我理解他一眼便看透了作者內心與感情的真偽。林風眠任校長時,杭州藝專對西方現代藝術採取開放的態度,因之年輕的同學們很早就體會到繪畫中形式美的重要性,練基本功的同時就注意講究色彩、線條、韻律……我們感激青年時代的教學指導,幼苗的成長靠了園丁智慧和辛勤的培養,“智慧”比“辛勤”更重要。同學們都説,林先生慈祥,林先生一顆童心,林先生是真正的藝術家!吳冠中回憶道,在抗戰中,當林風眠卸去校長職務時,在留給另外兩位校務委員的信中寫道:“杭校員生,隨弟多年,無不唸唸,唯望二兄加意維護,勿使流離……”讀到這封信時,流亡中的師生都哭了!

潘天壽是直接教過吳冠中,並對吳冠中有畢生影響的老師。吳冠中説,我慶倖一開始學國畫便隨著潘老師的眼力識別畫品與人品之優劣,影響了自己終生的審美觀。今日回顧老師,高山仰止!國立藝專在杭州時,學生大都熱衷西洋畫,國畫課時雖少,但對潘老師的作品、人品十分崇敬。凡學生打架鬧事起糾紛,訓導處感到棘手難處理時,往往請潘老師出來説幾句話,事件便很快平息。在昆明時學校鬧風潮,學生們追打圖書館館長顧良先生,顧先生到處躲避,學生窮追不捨,最後他衝進潘老師的住處,躲到潘老師的背後才求得了安全。抗戰時期學校遷到雲南和四川的農村上課時,潘老師未帶家屬,所以我們幾個接近他的學生往往不分朝暮經常出入他租住的農民之家,不僅跟他學畫,他還教書法、美術史、詩詞,我對平仄的辨認也還是他逐字逐句親授的。後來他回浙江探親,我們這些穿著草鞋的窮學生依依不捨步行送他到青木關,都搶著替他挑行李。潘天壽離校後,吳冠中還經常和潘老師通信。

林風眠從未給吳冠中上過課,卻給他指出了中西融會的方向;潘天壽教吳冠中畫國畫、寫詩詞,吳冠中卻畫了一輩子洋畫。顯然,他們給吳冠中的都不僅僅是具體的創作技法,而是對民族文化深刻的愛,對民族精神的融會,對美術本質的追求,超越了不同畫種的束縛和東西方文化的矛盾,使吳冠中的藝術終於達到了不以傳統的形式卻表達傳統精神的高度!

如果説林風眠、潘天壽對吳冠中更多的是整體的文化觀和藝術感悟上的影響,那麼吳大羽對吳冠中則更多的是個性和藝術主張上的啟示。吳冠中這種強烈而特立獨行的藝術個性深受吳大羽影響。

在吳冠中的眼裏,吳大羽是當年西畫教授中威望最高的,是杭州藝專的旗幟,杭州藝專則是專門介紹西方現代藝術的旗幟。吳冠中認為,吳大羽威望的建立基於兩方面,一是他作品中強烈的個性及色彩之絢麗,二是他講課的魅力。同學們崇敬他在教學中循循善誘,總以源源不絕的生動比喻闡明藝術真諦、畫道航向,他永遠著眼于啟發。吳大羽被解聘離校後,吳冠中、朱德群、閔希文等同學又積極向校方提議返聘。吳冠中與吳大羽老師還保持了相當一段時間的通信,吳大羽每封信都像寫教案似的,對吳諄諄教導,誨人不倦。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