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荒蕪的飛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19 20:43:0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現在我們清楚了,為什麼在張林海的繪畫裏會出現那些痛苦、悲涼與荒蕪的飛翔。在1992年的“塵埃”系列裏,我們能夠看到明亮的天空與山村房屋清晰的細節,那些光頭還僅僅是山民的形象,這説明張林海在這個時期對繪畫的理解仍然是樸素的,可是,那些重復的光頭讓人不安,因為這些重復是密集和沒有常理的。就相方力鈞這個時候的光頭一樣,它們給出了邪惡與荒誕的氣氛。不過,房屋的那些石片和光頭的重復性處理,讓人聯想到版畫專業的習慣與方法,正如張林海自己認定的老師徐冰之前就強調的那樣,版畫的複數性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方法。在1999年同樣是“塵埃”系列的一件構圖裏,我們看到了三個困頓的男孩,我們知道,那就是畫家自己——以後的光頭就不再是山民了。畫家知道自己的處境:太陽正當午,可是山是無聲的,人是困頓的。在2000年完成的一件“塵埃”裏,這個肉體的“塵埃”試圖掙扎著飛翔起來:好象是黃昏時分,山、村莊以及高粱,男孩力圖飛向就要失去陽光的天邊。沒有任何依據可以説明這三個男孩能夠飛躍多遠,在很大程度上講,前面男孩的身體似乎會很快砸向高粱地。小孩沒有表情,可是,在黃昏的山村裏的痛苦飛翔已經交代了畫家的情緒。

  我們不知道2001年的張林海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況,不過文獻記錄説,1998年秋天,張林海在北京“春夏翰墨”畫廊做了一次個人畫展,1999年,他又參加了天津青年油畫家提名展;2000年秋,畫家又在上海史丹妮藝術空間做了個展,畫家告訴我們,他展出了三個系列:《陳述》、《塵埃》、《正劇》,有30件作品全部被私人和畫廊收藏。這年,他開始與少勵畫廊合作。顯然,這些經歷都不是發生在有高粱地的山村,畫家有了讓自己高興的依據。

  2001年夏天,張林海有了自己的兒子,這是對生命和人生重新體驗的轉折,他以複雜的心情完成了《陽光燦爛》、《歡樂時光》,他讓開了藍色的憂鬱,可是,在“陽光燦爛”的大地上,那些飛翔的男孩與之前的情景沒有什麼根本的兩樣,不過,高粱被奇異地種植在聯想到城池的空間裏。在“陽光”系列之九里,爬上石窗臺的男孩關注著窗外由光頭填滿的情景,這個情景僅僅是畫家自己的超現實的想像,窗外及其遠處可能發生了什麼,而事實上,室內——被理解為學校教室——飄動的雞毛提示了窗外的一切。

  有時,畫家會對曾經在山村裏經常看到的白雲發生癡迷,張林海用“雲”作為主題做了一個系列。之前,我們在1992年的“塵埃”中就看到了白雲,那時,白雲可能是與“塵埃”發生關係的,在陽光系列之九里,遠處的雲結實地漂浮在空中,而在“雲”系列裏,有時,雲的呈現讓人驚悚,有時,卻成為難以猜測的動機的託詞,還有另外的時候,雲乾脆成為一個希望,以至誘惑著男孩組成大雁的隊行去追逐,舊像《雲系列2》中表現的那樣,遠處黑暗中接受夕陽的雲彩非常美麗,那些像大雁一樣的飛翔顯得如此地讓人感嘆不已。在這幅構圖裏,貧瘠而陳舊的山村是與金光燦爛的山聯繫在一起的,荒蕪的山脈雖然身披霞光,可是,沒有理由證明比眼前的山村更能夠讓人欣慰。只是,從來的人們都對未來充滿希望,天邊的彩雲應該是自己的福音,起碼畫家喚起的雁群容易給我們這樣的感受。

  在張林海的作品裏,歷史與現實總是超然而陌生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紅旗,城郭,或者就是人們熟悉的天安門,在這樣的環境裏,男孩總是表現出茫然、無助、驚恐與不知所措。經常地,畫家將成千上萬個男孩放進他的世界,但是,這絲毫不能讓人有力量和安全感。在任何邪惡的力量的作用下,在靈魂缺乏富於永恒性的引導下,眾生就是個人,而個人的命運就是眾生的命運。在《晚鐘》(2004年)裏,陽光就要離去,這是最美的瞬間,男孩看著他的同類不知所以,北方才能見到的風化的土林山脈在夕陽中非常好看,天邊的雲彩美麗而讓人感傷。

  其實我們知道,個人的命運只能由個人來承擔,而張林海非常本能地將他要承擔的一切通過圖畫展示給我們看。來自貧瘠的山村,來自底層的生活,來自歷史的記憶,來自身體的提醒,張林海只能給我們講述一個苦悶的男孩的故事。栗憲庭在談及張林海的繪畫時表達的感受是我們能夠贊同的:

  他的作品一直充滿一種苦悶、陰鬱,以及在苦悶和陰鬱中透露出的一點點希冀。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體會過這種感覺,我在插隊的時候,最令人心碎的是,深夜遠處傳來的火車汽笛聲,那是山村裏的我和外界的一種莫名其妙的聯繫,絕望中的一點點希望,或者是,這一點點希望使我感覺到一種刻骨銘心的絕望。(栗憲庭:《苦悶的高粱——張林海作品展覽序》2002年)

  經過了上個世紀80年代現代主義的洗禮,中國畫家不再囿于思想與感受的藩籬,張林海受惠于80和90年代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觀念,按照他樸質而對藝術純粹的本性,他不太顧及任何流行的變化,他堅持己見,表現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也正是這樣的固執,他才從山村飛到城市,從現實飛向過去,在2007年開始的“底片”系列裏,男孩飛到了荒無人煙的遠古風景,不論畫家自己是如何想的,這個飛翔是如此地遙遠和堅韌,她表明瞭生命本身不可抗拒的力量。然而,就像畫家一次又一次地描繪的那樣,人類的未來又能夠怎樣?眾生是平等的,每個人的命運也許有形式上的差異,而最終是歸一的,所以,張林海描繪的飛翔雖然有淒美的趣味,卻是荒蕪之至的。

  2008年8月27日星期三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艾敬——ALL ABOUT LOVE
· [專稿] 張林海作品展
· [專稿] 譚平繪畫作品展
· [專稿] 2008大學生年度提名展開幕
· [專稿] 2008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