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艾敬——ALL ABOUT LOVE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08 19:54:2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蘭紅超/ 拍攝
 
開幕式現場


  艾敬——ALL ABOUT LOVE

  開始時間: 11月8日 週六 09:00

  結束時間: 11月9日 週日 17:00

  展覽地點: 北京今日美術館

  策展人:朱其

 
展覽現場
 

艾敬作品



  ALL ABOUT LOVE

  我在1999年認識張曉剛,那時他剛來北京。他看到我在東京錄音棚裏胡亂勾畫的我的第三章專輯《追月》的封面設計草圖,他對我説:你可以畫畫,我教你。在北京城的東北角兒一個"長滿鮮花的地方",在師傅張曉剛的臨時畫室裏我開始學習繪畫。那是我人生的一個特殊的時期,當時我切斷了我周圍的所有和音樂有關的關係,我像海底的一粒沙,寧靜而細緻。我在畫畫中玩耍,我在師傅的畫室裏播放音樂。我畫骷髏。我給骷髏起名字叫做:MR BONE。師傅問我為什麼畫骷髏,冷冰冰的,沒有生命。我説,它是"愛",如果心中沒有愛,它就是一副骷髏。那時候師傅周圍徒弟輩分的我的師哥們--馬六明和陳文波都笑我,你過分地誇大了"愛"。

  從2000年到2001年與師傅學習繪畫的時間裏,我開始潛心創作我的新專輯,我在內心裏尋找自己的創作主題。2002年我在東京的澀谷,紐約的時代廣場,香港的尖沙嘴碼頭,在北京長城拍攝了一個短片,在這幾個城市我邀請到為我拍攝這組短片的人員全部是做電影導演或者電視導演的專業人員。在這個短片裏,我邀請路人對著鏡頭説同樣一句話:"I LOVE PANDA。"這個關於PANDA的短片是為了配合我的第五張個人創作專輯裏面一個熱愛環境關注生態的環保主題,為此,我創作了一個卡通故事,在專輯裏我朗誦這個故事,我請著名音樂家三寶為我創作了長達20多分鐘的背景音樂,我自己當時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流行音樂的創作上和表現手法上已經開始跨界。

   早在1998年我創作了《MADE IN CHINA》的詞曲,沒想到這首歌給了我人生的改變和轉折。1998年4月在美國洛杉磯,我製作完成了《MADE IN CHINA》整張音樂專輯。《MADE IN CHINA》是我對祖國的一份赤誠熱愛,是我在外面的世界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祖國,是我在旅途中自我完成的愛國教育,我看到了自己身後的民族文化土壤給我的自信和勇氣,在中西方文化比較下,使我能夠發揮出獨特和與眾不同的地方。然而,在1998年末,在我的《MADE IN CHINA》出版前幾天,這張專輯沒能順利出版。《MADEINCHINA》被有關部門的審查批准文件上批示:《MADE IN CHINA》詞意晦澀難懂,用"中國製造"作為歌名有損中華民族尊嚴。當時,我沒有借此炒作或者訴願,我切斷了所有我身邊和音樂有關的關係,我甘願做海裏的一粒沙,我用行動來理解和接受現實裏存在的誤讀和不理解。我想,那是我對祖國的"愛"。那是我命運的一部分,愛,是要付出代價。

  多年之後,我發覺自己一直在用"愛"這個主題在創作。

  繪畫和音樂是兩個不同的媒介,彼此又有很深的聯繫。目前,音樂已經不能完成我的表達,繪畫給我帶來自由。嚴格意義上講,我的繪畫語言是強調觀念和視覺。我用自己的語言,用誠實大膽和想像力。我還用音樂去繪畫,希望每幅作品都能傳達出不同的情緒。

  我沒有想要成為藝術家,我只是一直在過著藝術家的生活。我認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比做藝術還重要,我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藝術本身更有意思,我的旅行,我做音樂以及繪畫,是一個理想的實踐過程,其中的困難和快樂自己品嘗。我在兩個長期居住的城市間往返--北京和紐約,我和它們之間的距離,在不同文化的交錯中,我的作品相對清醒和獨立。

  2005年,我定居在紐約,在那裏建立了我的畫室。我畫LOVE,用有序地排列和機械化地堆砌把LOVE字填滿整個畫面,我用很強烈和純粹的色彩,用金色或者銀色,用黑色或者白色,也有灰色。我還用鮮亮的粉色,那種粉色令人眩目刺眼,很不正常的粉色。那些都是LOVE的語言 。這裡會因為顏色和質感的不同帶來變化,我想要去影響別人的視覺,強迫你去思考與這個字的關係和LOVE帶給你感受。

  我希望這個愛的主題可以延伸下去,LOVE可大可小,可以簡單,也可以很複雜。有正面,有負面。有毀滅的力量,也有創造偉大奇跡的動力。我曾經開玩笑地説;"愛情是生産力"。當然,我的作品--LOVE 不僅僅想表達男女之間的愛。這一點早已證明。

  我將用"愛"去創造"愛",因為沒有"愛"能夠代替"愛"。 LOVE,是我連綿不斷的靈感源泉。

  艾敬

 徐克導演現場參觀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今日美術館——張念個展
· [專稿] 今日美術館——蒼鑫藝術工作坊
· [專稿] “葉錦添個人藝術展”今日美術館開幕
· [專稿] 北京今日美術館·首屆今日文獻展
· [專稿] 今日美術館——吳少英個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