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時間的戲劇——讀紅衛的教學“書語”

藝術中國 | 時間:2016-07-18 10:56:31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讀書>

文/呂敬人

    與紅衛共事教學,同心、同力、同行,與同學們同享書卷夢,其樂無窮。2012年我65歲退休,依依不捨地告別清華美院視傳係書籍設計教學團隊的趙鍵和紅衛,我們十數年來的共識和默契令人難忘。紅衛新作《書語》即將付梓,讓我寫序,實不敢當。但作為好友同道,頗有些感受,數叨幾句聊表敬意。

    不事張揚,踏實踐行的紅衛老師,有著二十五年的教學堅持和大批優秀作品問世的創作經歷。由於他教學理念的清晰、教學方法的專注、教學手段的從容。紅衛足下優秀生實在不少,他(她)們的畢業設計精彩矚目,編入本書雖僅十來例,但本本選題切入獨特,構架體系完整,概念語法得當,執行過程嚴謹,編輯設計用心,書戲書語各顯風采,可見紅衛的用心和不同一般的教學功力。

    書籍不是平面的載體,而是由層層疊疊的紙頁累積而成的舞臺。隨著書頁的翻動,圖文資訊在頁面中呈現時間的流動。書籍設計不是僅僅完成書的裝幀,其包括全書文本內容整體概念的運籌,資訊由始至終、由表及裏的“時間戲劇”的演繹。紅衛教授同學們明白文本的閱讀結構是柔軟可塑的,書言書語可以通過設計師的創想自由述説,書籍設計要超越傳統三次元的思考,加入書籍階梯式、層積式的時間性設計觀念,這是裝幀者既意識不到,也是不可能承載的工作負荷。這是一種意識,掌握“書語”是構築詩意閱讀的組織法,並可運用於紙面載體之外的新載體設計之中。紅衛將這一設計“書語”意識和教學思路貫穿于指導學生畢業創作的始末。

    本書介紹的例子可見一斑:如王翔的《線》中“線”所承擔的敘述維度;賀婧的《貝律銘》解析建築空間與光影流動的關係;王琛的《行雲流水》用古琴指法音符呈現樂聲的律動;夏輝嶙的《北京城市年輪》記錄一座城市的變遷,似乎讓人聽到時間的呼吸;閆超然的《二十四節氣符號》表達了季節四時輪迴中透視中國文字的靈性;希恩延的《倒騰》解讀潘家園眾生相把玩人生的故事;沈珊的《城門城門幾丈高》觸摸南京城門天象星斗的空間意象,感悟城闕文字符號的時間轉移,他為同學們開啟一個個新的著眼點:挖掘書的不同題材、採集各個門類的資訊符號、針對內容採用不同的敘事語言和語法,強調書的物化五感的形態感受等等,他讓同學們全力投入內在文本飽滿、豐富、生動、詩意傳達的閱讀關照中,獲取超越平面設計“書語”概念的時空體驗。

    紅衛的教學成果,令人敬佩,也給予我們諸多的思考。正如他在書前所言:“打破一般意義上的常規思維模式,以書籍這個載體傳達出設計者獨特的觀點和視角,鼓勵實驗性的概念設計,並賦予鮮活的個性在綜合設計的過程中,深度領會‘閱讀’這一資訊傳播的本質”,他思考書籍教學的成敗和未來,並鍥而不捨地實踐著,這是一位癡迷教學且永不止步的教育工作者的操守。

    做書者,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本書中的每一個實例通過不同的“書語”講述著語境各異、語法別樣的做書故事。閱讀此書,對於從事書籍設計教學的同仁和正在學習設計的同學們來説一定會收益良多,尤其為參與設計學科畢業創作輔導和畢業創作實踐的師生帶來頗多啟示。相信這也是紅衛老師出版此書的期待和願望吧。

《書語》

作者介紹

目錄

書·樹

演繹時間的戲劇——讀紅衛的教學“書語”

書自有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