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的舞蹈文化生態具有其地緣區域性,如何激活區域的文化創造力進而打造相應文化産業,是需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層面的頂層和發展定位及方向的設計和考慮。城市文化生態不僅僅是藝術表演本身,更是一種文化與自然環境、現代社會發展和經濟體制、社會價值等方面的共融。
城市文化生態建設是一個城市文化工程整體建設格局的形態構成,涉及人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其中文化與自然環境、現代社會發展、經濟體制、社會價值等方面是一種共生關係。這種共生關係不僅僅決定和影響著文化的發展方向,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模式,同時這種共生關係也産生出不同形態的文化因子。
翻開中國舞蹈發展的歷史,在上個世紀90 年代之前,上海舞蹈的發展以敢為天下先的姿態,處於領全國舞蹈發展之先的地位,無論是芭蕾、現代舞、舞劇創作還是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上海始終居於全國領先水準。可以説,當時上海舞蹈的發展是緊緊跟隨上海城市發展的步伐。
時過境遷,筆者認為目前上海舞蹈的發展趨勢與定位是和上海城市的發展定位不相匹配的。傳統的民族舞蹈比不了地方區域性省份。現代舞蹈發展和呈現在整體實力方面又很難與北京和廣州相比。在國際舞蹈交流展演層面儘管有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芭蕾舞比賽等國際性舞蹈交流展演項目,但往往都是自己搭臺別人唱戲,請進來的多,吸收的少;舞蹈文化的引進和輸出是不對等的。舞蹈創意産業力量單薄,活躍性不夠,影響力不足。從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層面缺少頂層和發展定位及方向的設計和考慮。缺少相關舞蹈現代創意産業發展的資金和渠道支援。缺少培育自由舞者、獨立舞團的土壤和機制,為舞蹈多元發展等提供的支援和空間嚴重不足。缺少舞蹈創意方面的領軍人物和代表團體。
種種跡象表明:上海舞蹈文化生態建設在當代嚴重缺失,上海舞蹈文化格局發展不完整。而恰恰是這一格局體系的不完整,造就了上海舞蹈發展相對保守自足的局面。上海舞蹈文化生態建設迫在眉睫。
上海舞蹈文化生態建設的地緣屬性
上海作為華東“六省一市”這一地域中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核心,起著引領華東乃至整個中國南方地域文化發展的作用。在舞蹈方面,上海舞蹈曾經形成了和北京為首的北方舞蹈的一南一北格局。也就意味著,從地緣文化角度來看,上海在全國舞蹈文化發展中的地位至關重要。而如何發揮這一引領作用,在內部進行優勢挖掘定位,在地域範圍內進行聯動互補,帶動和引領整個華東以至整個中國南方地域的舞蹈文化建設和發展是上海舞蹈發展的作為之處。另外上海作為近現代中國最早開埠,與西方文化率先接觸的城市,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構成了其文化特徵的一個主要因素,這也是上海作為華東第一市的可為之處,那就是如何在傳統的基礎之上繼續發展創新,引領華東地區民族舞蹈的當代發展。上海完全可以站在歷史河流的中端,向過去追溯和研究傳統,向未來發展和創新。
上海舞蹈文化生態建設的城市屬性
上海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未來將建成為全球化都市。這意味著上海的舞蹈文化的建設不僅僅是引領華東和華南,而是更體現出舞蹈文化的全球化、國際化。全球化意味著上海舞蹈在立足本土傳統舞蹈文化基礎之上如何創造出更具國際通行形式的舞蹈語言和舞蹈形式,意味著中西方舞蹈文化如何碰撞共融,産生出新的樣式。這一樣式稱為一種國際通行的語言形態,獲得更大範圍的認同和反響。意味著上海舞蹈文化的發展與中國雲南、四川、西藏、新疆等以民族特色著稱的舞蹈文化地區在發展方向和發展思路上的差異。
舞蹈文化生態內部的建設
舞蹈作為當今社會的一個藝術文化形態,其自身的因子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舞臺表演,而是涉及舞蹈研究、創作、評論、策劃、推廣、交流等諸多因素和層面。但從目前上海舞蹈發展的現狀來看,業內關注的焦點依舊在於舞蹈表演本身,其他層面受到的關注程度、支援力度都相對較弱,近年來上海舞蹈家協會致力於本土舞蹈編導人才的培養,創造了一些展演平臺和機會,但是收效甚微。根本原因是這些編導還沒有跳出傳統舞蹈的格局,藝術視野、藝術修養等對於舞蹈創作來講至關重要的因素出現短板。而這些不僅僅在於個人,也在於整個上海舞蹈文化生態建設的短板,舞蹈文化內涵建設的短缺無法助力和推動舞蹈向前良性的發展。舞蹈學術研究整體水準偏弱,業內人士“重舞輕文”的現狀根深蒂固,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作為上海舞蹈文化生態建設中“內涵建設”的重要陣營,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在學科建設層面舉步維艱。舞蹈評論和舞蹈學術話語的缺失,使得上海舞蹈長期陷入自足自滿的狀態,缺少觀念、思想、內涵等層面的引領和滋養,上海舞蹈難免有些坐井觀天之態。而本土編導在作品結構、選材、立意、語言構建等方面能力薄弱是不爭的事實。
筆者認為,上海的“海派”精神在當代的體現應是我們如何在傳統的基礎之上,開拓創新,賦予傳統現代審美和現代呈現方式。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認為,“現代”一詞為了將其自身看作古往今來變化的結果,也隨著內容的更疊變化而反覆再三地表達了一種與古代性的過去息息相關的時代意識。哈貝馬斯指出:“人的現代觀隨著信念的不同而發生了變化。”這也就意味著“現代性”與主體性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正是這種現代時空下的主體意志和傳統客體的互補、變異與結構,現代和傳統之間才表現出多種組合呈現可能性。在現代化過程中,很多傳統都有其重新得以安置的可能。
結合上海城市文化的定位和特點,確立以關注現當代舞蹈發展為核心的舞蹈生態建設。我們的重點在於關注舞蹈發展的現當代層面,意味著我們如何在舞臺呈現上進一步推動傳統形式向現當代舞蹈語言表現形態的發展,這勢必要求在創作中要打破束縛,打破古典、民族舞蹈的清規戒律,與時代掛鉤,歷史傳統不是不要,而是從現當代舞蹈的視角來重認和研究傳統,體現出上海風貌。現當代舞蹈生態建設也意味著我們推動舞蹈文化建設的重點、舞蹈創作的趨勢和動態、舞蹈展演的主體舞蹈交流的主體、舞蹈衍生發展都應該具備現當代為主體的思想。另外,現當代舞蹈文化生態建設還在於現當代舞蹈表演、創作、教育體系與格局構建。我們要整合舞蹈院團、舞蹈學院等不同方向的資源,合理打造這一格局。現當代意味著我們舞蹈研究的重心在於關注現當代舞蹈發展的趨勢、現當代舞蹈科學訓練的方法、現當代舞蹈教學理念的比較、現當代國際舞壇的發展動態、現當代舞蹈創作研究等方面。現當代意味著建立一條以基礎教學研究為基本抓手,以現當代舞蹈發展、創作、表演嬗變研究為基本,以現當代舞蹈科學教學研究為引領的學科格局。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確立上海舞蹈發展建設在中國現當代舞蹈研究領域的中心地位。再具體一些,就是發揮和挖掘上海已有的基礎和資源,在此基礎之上重新定位。
舞蹈文化生態的外部環境建設
舞蹈策劃、交流、推廣處在舞蹈本體週邊,但其對於推動舞蹈事業的發展所産生的積極作用在當今社會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從北京近年來舞蹈事業的發展就可以窺見到這一點。北京市近年來非常注重對舞蹈文化生態的建設,以北京市文化局牽頭,借助文化部、中國舞蹈家協會、北京舞蹈學院、國家大劇院、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等機構和院團、學校,北京在舞蹈創意、培訓、展演、交流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顯示出勃勃生機,在這些諸多的活動中,生活在北京的舞蹈家、研究者獲得了諸多發展平臺,不僅為北京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舞蹈中堅力量,同時其影響力也遍佈全國,一些人才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成為中國舞蹈屆新一代的領跑者 ——如此種種,北京舞蹈已經形成了一個良性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鏈,人才培養、演出製作、展演策劃、交流推廣、學術支援各個層面的資源和平臺也已經形成良好的互動合作關係,在這種生態鏈中,各個單位因子的職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和拓展,劇院不僅僅作為純粹的演出盈利場所,已經更多地添加了舞蹈策劃、展演、推廣、製作的職能,其社會價值也遠遠大於其商業生産價值。舞蹈産業也真正意義地實現了。
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同時加強與院團、院校的座談,及時了解其建設發展中的瓶頸和困難,從而給予資金、制度上的支援,對上海舞蹈文化建設進行扶持和培育,為上海舞蹈文化生態建設營造一個相對寬鬆、自由、積極、活躍的外部管理機制。
作者|張麟 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副教授,藝術學理論在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