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聚焦印象派的美國藏家克拉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12 10:18:37 | 出版社: 《收藏·拍賣》雜誌

克拉克藝術館的創始人羅伯特·斯特林·克拉克以他豐富的藝術收藏品享譽世界,他是一位神秘莫測的人物,出身富貴而又追求獨立,早年便遠離紐約的家庭而旅居歐洲,週游世界。此外,他還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既不願意暴露在聚光燈下,卻又創立了一家與大眾分享其藝術珍藏的博物館機構。這次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從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藝術館藏法國繪畫精品展”即可看到他對藝術事業的畢生奉獻。

曾參軍探險中國的紐約富家公子生於1877年的斯特林·克拉克,是家中次子。1882年其祖父愛德華·克拉克離世總共為家族留下了價值逾5000萬美元的房産,其中包括在曼哈頓為四個孫子分別置辦的每人一處街區房産。自幼就十分富足的斯特林·克拉克,在紐約市和紐約州的鄉村庫珀斯敦兩地度過他的童年,後者也是他家人居住的地方。他曾就讀于紐約的卡特勒私立學校和耶魯大學謝菲爾德理學院,並於1899年從該院的土木工程系畢業。畢業後,克拉克自願參軍,並在派往中國期間目睹了當地的義和團運動。1905年退伍後,斯特林·克拉克又在1908年返回中國,率領一支探險隊騎行穿越了今北京以西的山西、陜西和甘肅山區。1912年,他為此次探險出版了一部行紀《穿越陜甘:1908-1909克拉克考察隊華北行紀》。

1909年,克拉克的母親去世,這為原本已有大筆遺産在手的斯特林和他的三個兄弟又帶來了一筆可觀的遺産。這筆意外之財使克拉克能夠再次獨立開啟新的征程。次年,他決意定居巴黎。巴黎這座“光明之城”擁享著眾多的風光勝景,既鄰近中東,又與庫珀斯敦的克拉克家族相距不遠。除此之外,與法蘭西喜劇院一位女演員(即他日後的妻子弗朗辛)的深交也可能是斯特林決定寓居巴黎的原因之一。  購置宅邸到肇始收藏 1910年秋,克拉克在巴黎第十六時尚區西馬羅薩路4號購得一處第二帝國風格、中等規模的宅邸。他不僅樂於監督房屋的裝修,並耗費大量時間在巴黎城內四下搜尋合適的傢具、燈具、衛浴和墻飾。宅內最特別的是底樓的大客廳,寬敞的空間可同時展示12幅繪畫。克拉克稱它為“畫廊”,這裡成為他珍藏的私人展示區。克拉克還不失時機地為新居注入更多的藝術氣息。由於父母早年愛好收藏、家中到處都陳列著藝術品,因此克拉克對藝術的這種嗜好可能源自於他孩提時代與美術的接觸。1911年6月,斯特林·克拉克收到一批來自紐約母親所有的繪畫,其中包括讓-弗朗索瓦·米勒、馬利亞諾·福圖尼·伊·卡爾博、吉爾伯特·斯圖亞特、喬治·英尼斯和朱利安·沃爾布裏奇·裏克斯的作品。與此同時,克拉克開始設法充實他所繼承的那一小部分珍藏,起初的進展十分緩慢。據記載,最早入藏的是1912年2月的一件倣風格主義雕塑家詹波隆那的青銅雕塑《梅迪奇的維納斯》和一件讓·巴普蒂斯特·佩羅諾讓的粉彩肖像畫。次月,他又購藏了一件雅各布·凡·勒伊斯達爾的海景畫(現定為其學生的作品)和一件從倫敦P&D科爾納吉與阿巴赫畫廊購入的馬泰奧·迪·喬瓦尼的祭壇畫。當年秋天,克拉克返回紐約,這是他移居巴黎以來首度回國。在此期間,他首次從科爾納吉畫廊的美國合作方諾德勒畫廊購入藝術品,從此開啟了與這家公司長期而收穫豐厚的合作關係。荷蘭派聖露西傳奇大師的一件木版畫與馬泰奧·迪·喬瓦尼的作品共同構成了克拉克在巴黎住地內義大利與北方文藝復興繪畫的核心收藏。同時,克拉克也開始購藏紙上作品。至1920年,他已收藏了一大批早期大師的素描,數量十分可觀,其中包括阿爾布萊希特·丟勒的素描《動物與風景》。

隨著對古代大師繪畫與素描的熱衷,克拉克已悄然從一位在巴黎裝潢新居的美國人躍身為收藏界的一名玩家。在此之前,J.P.摩根、亨利·克萊·弗裏克和約瑟夫·懷德納等人物才是主導收藏界的名流。1912年11月,克拉克購藏了安東尼·凡·戴克的《安布羅焦·斯皮諾拉肖像》和喬瓦尼·貝利尼的《聖母子》,僅貝利尼的那件就花費了克拉克7萬美元。通過購藏這兩件畫作,克拉克在百萬富豪雲集的賽場上佔得了一席之地,他們是奢華消費和品位的引領者,一舉一動均是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然而與上述收藏界的大人物不同,克拉克選擇在巴黎而並非紐約的私人宅邸內逐漸累積藏品,既不張揚也不顯名。

收藏首張雷諾阿作品 1914年8月,德國對法宣戰,由此中斷了克拉克的收藏活動並迫使他將珍藏轉移至庫房。隨著戰爭在歐洲的蔓延,克拉克依舊常駐巴黎,其間數次往返倫敦和紐約。1915年,他僅購藏了2件繪畫。但1916年,克拉克卻在逗留紐約期間完成了兩次重要的購藏:溫斯洛·霍默的《兩名嚮導》和他收藏的首件雷諾阿作品《做鉤針編織的女孩》。與早期大師名畫的一般價位相比,霍默(1萬美元)和雷諾阿(2萬美元)的這兩件作品的價格是相當誘人的。即便這樣,克拉克在購藏這件雷諾阿作品時還特別採取了買期保值的方式,他要求畫廊出具書面保證函,以確保五年內若買家反悔的話,畫廊須以買家當初的購入價買回這件作品。克拉克當時怎麼也沒有想到,他後來非但沒有退回《做鉤針編織的女孩》,反而使自己躍身成為雷諾阿作品的大藏家之一,最終藏有這位印象派大師總共30余件畫作。

克拉克對雷諾阿的偏愛在當時來説是具有前瞻性的,不久之後這個領域便成為藏家雲集的大熱門。亨利·麥克布萊德在刊載于《藝術新聞》上的《雷諾阿在美國》(1937年)一文中指出:“美國的雷諾阿熱是一個悄然興起的現象。”他認為絲織業巨頭卡特裏納·蘭伯特是“第一位重視雷諾阿作品的美國收藏家”。並提到:“1916年,蘭伯特先生收藏的雷諾阿作品(經拍賣)以16200美元的價格售予了斯科特與福爾斯畫廊。這個價格在當時是驚人的。”而這幅《做鉤針編織的女孩》是克拉克在10個月之後從斯蒂文森·斯科特(斯科特與福爾斯畫廊)的手中購獲的。僅次於阿爾伯特·巴恩斯在1912年、亨利·克萊·弗裏克在1914年先後獲藏自己的首張雷諾阿作品。

美國捲入一戰後,再次入伍的克拉克自1917年5月起擔任陸戰隊監察。此後的兩年間,克拉克利用他的法語優勢為美、法兩軍擔任聯絡官。1919年6月,他與弗朗辛在當地的市政廳舉行了婚禮,次日弗朗辛便成為了美國公民。當年的春夏兩季,克拉克成為在埃德加·德加的畫室作品售賣會上大有斬獲的眾多美國藏家之一,擁擠的人群、昂貴的價格均超出了預期。克拉克委託羅蘭·諾德勒代為拍賣,由此成功地從第三次售賣會上購得3件素描,其中包括兩幅作于黃色描圖紙上的浴女主題的晚期炭筆習作。早期階段,此類素描並未受到重視,克拉克收藏此類習作是如此超前,簡直出乎他本人的意料。除此之外,克拉克又從1919年7月的第四次售賣會上購得11件素描和他的首件德加畫作《男子肖像》。隨著一戰的結束和新時代的來臨,特立獨行的克拉克在42歲時終於決定離開巴黎轉戰紐約。

法國印象派作品最偉大的私人藏家當法國開始緩慢重建受損的基礎設施並努力清償債務的時候,紐約正迅速崛起、百業俱興,克拉克全家決定在當地建造一處臨時住所。1920年斯特林·克拉克在紐約市擁有了這套公寓後雖然還陸續將個人珍藏寄回巴黎,但在紐約裝修新房的契機又讓他重拾收藏的愛好。1920年代,藝術品價值普遍上揚,不僅早期大師的繪畫連日看漲,就連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也概莫能外。面對價格飆漲的收藏市場所帶來的挑戰,克拉克調整了他的策略。他逐漸放棄了他在1910年代紐約時期側重收藏的18世紀前的繪畫,有意避開了這一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大熱門。

隨著克拉克對藏品完整性的重視,他開始將收藏重心從早期的正統派大師轉到了19世紀晚期法國印象派、學院派繪畫和風俗畫上。克拉克在1924年的購藏很能夠説明他對收藏19世紀繪畫的濃厚興趣,其中包括喬瓦尼·波蒂尼、讓-路易斯·福蘭和埃德加·德加。1929年由美國股市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並未對克拉克的藝術收藏或育馬等業餘愛好造成多大的影響。克拉克充分利用經濟低迷所造成的藝術品價格回落,大幅加快購藏的進度。經濟上遭受重創的眾多藏家紛紛拋售藏品,市場因此充斥著大量質高價廉的繪畫作品。1932年,克拉克成功購得J. M. W. 特納的《火光和藍光》,作品原先的藏家查爾斯·M. 施瓦布就是被迫以“經濟繁榮期”時一半的價格出售此畫的。僅1933年一年,克拉克就從紐約代理商杜蘭德-呂埃爾處購得12件畫作,又經紐約和巴黎的諾德勒畫廊購得包括莫奈與畢沙羅作品在內的5件藏品。

(文:詹姆斯·A·甘茲 圖:上海博物館)

下一頁挑戰與機遇並重的廣東藝術品市場上一頁作品才能反映藝術家的真正地位—從《蘇立文眼中“不合格”的徐悲鴻》説起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拍賣》第1312期
·

陳三立與龍榆生佚函

· 聚焦印象派的美國藏家克拉克
· 挑戰與機遇並重的廣東藝術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