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3月起,《收藏·拍賣》成為廣東省唯一合作機構,與廣東省文化廳委託文化部市場司下屬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開展全國第一個以省為單位的藝術市場生態宏觀調研——“未來十年廣東省藝術品市場發展規劃”課題調研工作。調研組歷經了5個月的實地調查,走訪了廣東2012年每人平均GDP在6000美元以上的8個珠三角城市藝術品市場(廣州、深圳、中山、佛山、東莞、肇慶、惠州),集中考察廣東藝術市場不同的經營主體(畫廊、畫店、文物商店、古玩城、藝術博覽會、拍賣機構、産業基地、産業園區以及保稅區藝術品市場等經營模式)。並在近期,由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主辦,《收藏·拍賣》協辦,組織了首次全面針對廣東藝術品市場現狀與未來的座談會。 本次會議是由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長余丁發起,《收藏·拍賣》雜誌執行總編輯宋琛主持,廣東省文化市場與産業處處長劉曉陽列席,顯示出廣東省政府對於藝術市場現狀與未來關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馮原、雲峰畫苑董事長郭浩滿、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何向民、大藝博主辦機構廣州華藝文化有限公司董事總裁李峰、佛山市1506創意城常務副總經理李凱、廣東中和堂藝術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李正文、廣東省文物藝術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樓鋼、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執行會長、藝術廣東董事長魯曉昆、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專家,端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華、端硯協會副秘書長衛紹泉、廣州如意畫廊藝術總監巫銳軍、廣州保稅區國際藝術品匯展中心負責人吳曉南、廣州扉藝廊負責人葉敏、中央美術學院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長余丁以及華藝廊總經理張向東參與座談討論。 廣東藝術品市場的歷史與優勢 1992年10月,首屆“中國當代名家字畫精品拍賣會”在深圳舉槌,該場拍賣交易額超過250萬港元,成交率達85%,掀開了新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首頁。除此之外,1993年在廣州舉辦的第一屆中國藝術博覽會也開了中國藝術博覽會的先河。而廣東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處於全國藝術品市場先進地位。 據中央美術學院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辦公室主任王倩介紹,從本次調研報告統計顯示,廣東藝術品市場發展有三大優勢。首先廣東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在珠三角區域內,彼此城市間的距離不超過兩個小時,形成一個巨大區域互動優勢。另外,廣東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它南鄰南海,背靠港澳,對於藝術品進出口、開拓開外市場、引入外資,都具備一個很好的基礎條件,這也是廣東藝術品市場一個獨有優勢。 第二個優勢在於廣東藝術品市場的多樣化藝術品收藏資源。收藏類型除了有拍賣市場常見的書畫、油畫、當代藝術、瓷器、雜項以外,還包括一些地方原創性的工藝美術品,如端硯、石灣公仔等。 第三個優勢是具備獨特優勢的藝術市場主體,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會展經濟傳統。廣東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經濟特色,具備一個非常好的會展經濟傳統。已經有50多年曆史廣交會是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際貿易交易會。並且目前廣東現在擁有眾多不同藝術門類的博覽會,包括深圳文博會和藝術廣東等。這些都是廣東藝術品市場獨特的發展優勢。 廣東,如何再創輝煌? 但是,儘管有這樣的輝煌過往和三大優勢,但是目前廣東只能作為北京、香港、上海後的藝術經濟“第四城”。據調查,珠三角地區拍賣總額僅佔全國市場份額的6.13%。廣東這塊有著17.2萬位千萬富豪和9600位億萬富豪的風水寶地,卻留不住本地的藏家。大批的藏家組團去北方、去香港、甚至去到國外購買藝術品。廣東藝術品市場仿佛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到底廣東藝術品市場出現了什麼問題?如何才能再創輝煌?或許能從在本次調研中發現的廣東藝術市場三大問題中尋找解決之道。 廣東藝術品市場尚未形成集群效應,未能與同區域的其他城市産生聯動反應 馮原:其實廣東應該屬於地緣性市場。我們可以看看廣東300年發展歷史上,基本上都受制于國家的一個大面積封鎖和小部分開放的關係,在這種特定條件下,廣東佔有地緣優勢。第一個優勢時期是在康乾年間,全國閉關鎖國唯獨開放廣州作為對外貿易的窗口,這個時候廣東獲得了全球貿易的巨大先機,因此這裡成了富甲天下的地方,也因此塑造了一整套我們今天稱之為嶺南文化的東西,這實際上也是得益於地緣關係。 第二個地緣關係相對複雜些,就是由1840年香港的出現,導致珠三角地區出現的香港、廣州雙城雙雄的關係。而隨著20世紀的發展及新中國的出現,廣州又一次成為了新中國在關閉它國家邊界的時候,唯一向海外開放的小窗口,就是廣交會。 但是後來的發展為什麼會是在北京、上海呢?因為邊界被拆除了。邊界一旦被拆除,遊戲規則被改變了,廣東的地緣性就不見得成為一個好的優勢了。假設把文化做成一個3D模型來觀看,雖然香港和深圳、廣州在地理上離得很近。但是從豎向角度來看,這些城市不在一個層面上。紐約、東京、巴黎、香港,這些城市屬於第一級全球層次分佈。而第二級的城市,就算地理距離這些第一級城市再近,第一級城市的遊戲規則也不適用這些城市上。 宋琛:每年《收藏·拍賣》都會在廣州舉辦“藝術品投資國際高峰論壇”。在設置論壇議題的時候,廣東可能會成為永遠無法回避,但總會被忽略的第四城。就目前國內而言,除了北京上海,廣州可以説是第三大的藝術市場,但是廣州因為在地域上接近香港,所以存在這被香港弱化的趨勢。在這樣的一個時機點上來看,廣東藝術品市場是非常有必要進行一個更為細緻和詳盡的討論。今天的座談會比較難得的是,廣東藝術市場中的各個經營主體,不管是一級市場的畫廊或者古董行,還是二級市場的拍賣行,或者是各個創意園機構,以及保稅區集結在一起,大家共同去討論、分析廣東藝術品市場的前景與挑戰。 何向民:廣東藝術品市場一直不是很理想,但是市場前景我一直是充滿信心的。因為我們的經濟非常好,而且喜歡收藏的人非常多,這些都是可喜之處,證明了這個市場能有所作為。有些藏家組團去北方、去香港去買東西。證明了他們很想買,也有錢買。為什麼我們做不好呢?我們本身從企業的角度來説,首先要嚴於律己,擔負起培養市場、引導收藏的責任,深度挖掘藝術品的深層內涵。大家為什麼要玩藝術品,因為它除了經濟價值之外,還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收藏價值等。我們把這些價值逐一深度挖掘,然後展現給收藏家,我相信從某個方面是能夠感動他們的,從而使得他們會去接受。因此我們要從各個方面來做好,培養和引導這個市場。 二、廣東藝術品市場“只見星星,不見月亮”,藝術品市場結構不完善,行業聚集較少。 葉敏:廣州的畫廊很少,我們畫廊有點像一個藝術機構,只做當代藝術的。廣東人對這點好像不會特別感冒。對於現在廣東藝術品市場交易比較多的可能還是近現代書畫,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收藏。我身邊的這些有錢人,他們喜歡收藏像紅木、文房四寶這些類型的,我想廣東這邊比較多是做實業的,他們會比較實在,會對這些在以前就已經得到確認價值的東西更為放心一些。對於當代藝術可能感覺賭博的性質就更大一些。還是年輕人更青睞,喜歡當代的年輕人非常多,但是買賣並不多。不過對未來我自己是很看好,因為新一代會成長起來。而且對於已經成名的藝術家,廣東人不會特別去追捧,可能不像北方那樣喜歡張揚的東西。所以這邊的市場會暫時感覺沒那麼熱。 樓鋼:廣東藝術品市場非常分散,我記得在2010年的時候我專門做過一個調查,當時我自己提了一個很形象的説法:廣東的藝術品市場只見星星,不見月亮。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但是沒有一個龍頭。所以我當時提出,廣東的藝術品市場要做一個“造月工程”,一定要把這個龍頭做起來。廣東實際上是有非常大的實力和潛力,但是由於這些都分散在各個地方,不集中反映在市場上就是看不到。 張向東:造月工程”在我這裡看來,我們在談論一個區域的時候可能不僅僅談論市場的一面,可能還要談當地的藝術創作生態的一面。這個説起來就是著力培植、大力支援標誌性事件、標誌性機構、標誌性作品和標誌性人物。我覺得這個可能更多的是有一個率先的、引領的作用。 何向民:現在廣東的畫廊非常分散,而且是個體形式的,他們建立這些機構都是出發于自己的愛好。政府沒有出資去規劃一些大規模、高檔次的畫廊集中地,用優惠的政策去向他們招商。現在的廣州文德路,都是自有的發展商去開發,這點很好。但是我們可以去看看,整條文德路能夠看到一家高檔一些的畫廊嗎?那裏只是賣複製品,屬於低檔的裝飾畫,不能代表廣東畫廊的水準。現在廣東畫廊的生存難題主要是由於租金的原因。我覺得政府可以跟發展商合作,給一些傾斜的政策,能吸收一些更高檔的畫廊進去。 而且真偽與藝術品鑒定問題嚴重,也是制約廣東藝術市場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目前廣東地區沒有一個權威的鑒定機構,我們只有一個廣東省文物鑒定站,但是它只負責藝術品允不允許出口的鑒定,基本上不會做藝術品真偽的鑒定,當代藝術更不會去鑒定。除了缺乏機構之外,也沒有權威和知名的鑒定專家,缺乏像以前北京的啟功、謝稚柳這種級別的,一齣來就能威名遠播、以一服眾的專家,也限制了廣東本地的收藏人群的進入。其實廣東經濟很好,想收藏的人也很多,但是他們覺得門檻很高,第一門檻就是真假,這是最重要的地方。現在很多人都想來買,但是在市場上或者拍場上買了東西回去四方詢問,有些專家説真有些專家説假,他不知道該信誰。有一些可能是幾個專家直接否定了,那他以後就不敢買了。往往很多是這種現象。如果有比較權威的機構,能夠讓他們去幫助和引導買家,可能會好點。 各界熱切期盼政府扶持藝術品行業,尤其是在稅收政策。 張向東:華藝國際拍賣在2012年度企業納稅的排名是全國第四,2011年排在第八,從業績上來説,我們並不認為我們在全國做得有多麼領先多麼好,但是當這個數據出來以後我們自己也很吃驚,這能説明一個什麼問題呢?除了嘉德、保利之外,華藝國際的納稅在2012年全國拍賣行中排到第四名,我們就能知道整個拍賣裏面的水分有多少。所以廣東的情況有沒有那麼差,但是它落後與北京和上海這是一個基本事實。 前段時間我去上海,上海有兩個情況我覺得廣東政府可以了解一下,一個是正在籌備當中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另外藏家劉益謙的龍美術館打算在浦西做一個更大規模的新館。這兩件事,上海市政府給予的支援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很明顯感覺到上海的官方主導力度最近幾年比過去力度要大很多。 何向民:剛才聽張總説,華藝國際在2011年和2012年都是全國的納稅明星,我作為廣東的拍賣人,覺得既可喜也可悲。可喜的是我們能夠步入全國拍賣界的納稅大戶,這是非常好的,證明了我們廣東拍賣行的實力和數據的真實,因為從稅上面是最能夠真實的反映了你的成交額。可悲的在哪?華藝是納稅大戶,但是從全年的成交額來説,可能是遠遠沒有那些納稅低的拍行高。為什麼廣東這麼大的省份,好的拍賣行這麼少呢?這也和稅收有莫大的關係。在廣東我們一直是很嚴格執行國家的稅收政策標準,但是在北京、上海對藝術品拍賣的稅收政策是有一定的優惠和傾斜的,比如説規定的成交額全額4%的增值稅,在北京上海一直沒有徵收,只有廣東一直徵收。成交額全額的4%的增值稅,也就是説每件拍品成交了100萬,就要交4萬的稅。如果放大到成交幾個億的話,可以想像這個稅收是多大。為了稅收這個問題,其實廣東省、市稅務局跟拍協都有開會研討,也有出過方案,從2012年出了一個政策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之前一直都是比較嚴格的稅收政策,賦稅非常的重。這是政府在稅收方面的問題。 其次政府現在提倡建設文化大省,對文化也投入了很多,但是這些大部分集中在硬體上面,比如説建設新的省博物館,廣州市博物館也很快在規劃建設中了。但是博物館裏面的陳列品很多都是經常不換。再有這些博物館它們的徵集經費少的可憐,可憐到什麼程度呢?10年前,我的工作單位是市文化局屬下的,整個文化局一年的文物徵集經費100萬。100萬的價格對於藝術品的收藏來説,現在別説多少件,可能好的東西一件都買不到。如果政府這樣的投入的話,那博物館怎麼能增加藏品呢,怎麼能去吸引廣大民眾去看收藏呢? 郭浩滿:不僅是廣東,目前國內畫廊承擔的費用在稅務方面也是不合理的。畫廊是按照營業額來徵收的,賣50萬作品可能畫廊只賺5萬,但是卻按照50萬來抽稅,而且要先交稅。為什麼國際上很多畫廊到香港經營,因為它是把所有支出費用扣除,你做展覽的費用、租金等,好像你今年雖然有1000萬營業額,但是有950萬的費用,就抽這50萬里面的十幾點。這個是相當合理的稅務。我覺得稅這個問題還是要改善的。一天不改善,除非畫廊業私下交易、現金交易,否則是沒辦法經營下去的,這是一個很客觀的事實。我們還是希望政府能更關注這個行業,給予更多的宣傳推廣,起碼從社會地位、形象中給予我們從業者鼓勵。 廣東藝術品市場,如何突圍? 儘管目前廣東藝術品市場發展落後了,但是要奮起直追也並不是沒有可能的。在廣東市場的三大優勢中,會展經濟傳統是否成為廣東藝術品市場的翻身關鍵?自上海今年年中成立了自由貿易區後,廣東自由貿易區的初步方案也已成形,範圍擬包括廣州的南沙、深圳的前海、珠海的橫琴及廣州白雲空港。有消息稱,廣東自貿區近期將迎來商務部調研組的可行性評估,評估通過後將報送國務院審批。佳士得因為上海自貿區成為首家落戶內地的國際拍賣行,並由此帶動了上海藝術市場的發展。假設廣東也有了自貿區,是否也能成為廣東藝術品市場發展的突圍關鍵呢? 吳曉南:我認為,保稅區、自貿區這個地方確實可以成為廣東藝術行業“造月工程”裏的“月亮”。它實際上是一種公器,它有很多政策可以利用,而且有些政策已經存在了。這個區域是所有人、所有的拍賣行、國內外的畫廊都可以進去的區域。因此它可以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突破點,也是廣東藝術品市場的一個突破口。 魯曉昆:因為去年商務部對廣州定位為全球的會展中心,所以廣州市政府很重視。廣州每年兩屆的交易會,幾十萬的客商在廣州,如何利用這個平臺來宣傳廣州的藝術品行業?我覺得廣東省藝術品市場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怎麼把這個資源聚集在這個平臺上面,政府去引導、宣傳、強調現在比較弱勢的一級市場。目前我們在琶洲會展中心做了一個“藝術1000”藝術區,就是希望接軌與不同種類和國家地區的客人。 馮原:(圖5,請做成圓形小頭像)今天廣東省文化廳委託文化部市場司下屬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開展的這個調研,代表著廣東省的文化政策本身,這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好的契機。這個契機能夠使得政府的文化政策轉型尋找到一種新的模式,而這個模式必須要以今天的文化分類和文化的不同的態度作為依據。而在本次調研的帶動下,或許能成為廣東藝術品市場成功突圍的關鍵所在。 在各位嘉賓各抒己見之後,中央美術學院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長余丁在結合各方意見與調研組5個月的調研結果後,進行了一個總結發言: 余丁:未來10年,北上廣如何並駕齊驅? 中央美院的國家藝術文化與政策研究這次受廣東省文化廳的委託來做這個研究課題,為未來廣東的藝術品市場的規劃做前期調研工作。調研組從今年3月開始,歷經了5個月的實地走訪調查發現,廣東的藝術品市場和北京上海相比,確實有很大差距。但我看來,廣東藝術品市場在全國是走在前列的,除了北京與上海,其他的省份、城市沒有辦法和廣東相比。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最早的經濟大省,它的藝術品市場實際上是最早的,只不過在未來的發展中如何提高它的水準、品質,這是接下來要做的工作。但需要肯定的是,在全國的範圍裏,廣東的藝術品市場應該是位居全國前列的。 廣東是全國首個進行藝術品市場規劃的省份 在剛剛的討論中,大家都在談到政府的角色。我認為,政府在今天市場經濟這樣的環境中的角色不是包辦文化。政府的職能更重要在於為市場、企業做好服務,發揮管理的職能。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就是它的頂層設計。如果從一個戰略考量上來説,我們一二級市場中的各個主體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市場的問題,但是需要有一個做頂層設計、戰略規劃的角色,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就只能是政府。政府能夠為未來的5年到10年做頂層設計,或者是能在政策方面引導、傾斜市場向某個方向去發展,這是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 像本次的調研,我們研究所是經過文化部的推薦,為廣東省文化廳做規劃的調研。在我們經驗當中,全國這麼多省份的文化管理部門,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是第一個進行藝術品市場規劃的省份。廣東此舉是全國領先的。所以這樣的頂層設計,我認為對於未來廣東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是有意義的。所以需要更多的從業專家和同行人士參與、提出建議,這也是本次座談會舉行的意義所在。 (文李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