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對話”畢加索 以藝術史的角度,兩人無疑都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比如在2004年BBC發起的“500個最具影響力藝術作品”的投票中,杜尚的《泉》和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分別名列第一、第二名,足見其影響力。但儘管兩人幾乎生在同一時期,但他們無論是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或是理解主張上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倣似被放置在不同的世界。雖然沒有公開地“劍拔弩張”,但兩人間的對抗和競爭卻能從作品和言談紀錄中強烈地感受到。 展覽的陳設安排更是故意突顯兩人間的矛盾對比。進門後,在展廳的左右兩邊各放置了一張整整佔據一面墻高的照片:一個是戴著公牛面具的畢加索,另一個則是臉上沾著剃鬚膏泡沫的杜尚,兩人就這樣“對視”著,像在醞釀著一場沒有刀劍的“鬥爭”,也像刻意顯示他們間的“對立”關係。以照片為界,兩人的作品也被分別置於左右兩個展廳——策展人把右邊的展廳用墻板組成了一個迷宮般的展示區域,過百幅畢加索的作品,包括他為人熟知的抽象拼貼畫和不同時期的蝕刻畫、油畫被挂在墻板上。當參觀行進時,仿佛你在不經意的一轉彎,就看到了畢加索一個截然不同的風格,而下一個轉彎,又能看到他在不同時期的畫作上作出的改變。這般,畢加索藝術風格的多變就生動而直觀地展示在觀者的面前。 視覺與思想的較量 隨著展覽的不斷推移,畢加索確實一生都在不停追求視覺上的變革。就如為他奠定名聲、催生了立體主義誕生的《亞維農的少女》:同樣是對妓女的描繪,在畢加索的畫布上,妓女不再是那躺臥在長椅上,覆蓋朦朧輕紗的曼妙美麗女子,而是變形的面容和錯位的體態,人物透露著原始藝術的野性,圖像更猶如在碎玻璃上的折射。這件作品成為他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的轉折,但卻不是唯一的一個。 實際上,風格的多變源於畢加索重視視覺上的革新,他從視覺上顛覆著藝術的傳統,甚至認為“如果我們能把腦子扔了只用眼睛就好了”。對於很多人而言,他是一個天才,深刻地影響著西方藝術流派的發展,甚至撇除藝術的因素,“畢加索”依舊是一個響亮的名字。 與此同時,倘若説畢加索的作品是對於繪畫藝術在視覺上的解放,那麼那位被畢加索一直認為“深陷在錯誤泥潭中”的法國藝術家杜尚,他作品所帶出的則這是一場對藝術的思維風暴。這位藝術家被認為是20世紀試驗藝術的先驅和達達主義的領袖人物,他與注重直觀視覺感受的畢加索不同,杜尚反對藝術為取悅視覺而存在,認為藝術不光只注重視覺經驗,而該更看重藝術家的思想內涵。 ……未完待續,更多內容請看《收藏·拍賣》6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