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舉方鼎:館藏精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17 09:52:35 | 出版社: 中國文博網專稿



  藏品名稱:舉方鼎

    時 代:商代晚期

    藏品特徵:通高23釐米。1957年山東長清小屯出土,共兩件。形制紋飾相同,均長方腹,雙立耳,頸微斂,腹微鼓,四柱足。器壁四隅及頸部四面中間各有扉棱。頸飾雙夔獸面紋及聯珠紋,腹飾巨睛凝視的獸面紋,均以雲雷紋為地,四足飾陰線蟬紋。腹內壁鑄銘文一行。起首為習見族徽,宋人釋“析子孫”,清人多從其説。王國維認為“像大人抱子置諸幾間之形。郭沫若釋為“冀”。于省吾從形體上分析,謂此字像人正立兩手向上舉子之形,釋為“舉”,遂以名鼎。銘文中有“祖辛”字樣,表明這是為已故祖輩所作之器。現藏山東博物館,屬國家一級文物。

相關背景資料:青銅鼎是古人用來烹煮食物之器,相當於後世的鍋。最早見於相當於夏代的晚期的二里頭文化時期,商代前期數量和種類增多,其大型方鼎的出現尤為引人注目。西周時期,鼎除了作為烹飪器使用外,還是主要的禮器,在祭祀和宴饗中和簋配合使用。使用者身份高低不同,使用數量也不一樣,以此來區別貴賤尊卑。進入東周以後,隨著禮崩樂壞,王權衰微,青銅鼎作為禮器的作用逐漸消退,而為炊器的功能一直沿用到漢代。(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誌第35期)

下一頁民間藏品歡樂多上一頁吳燃書畫精品賞析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文物鑒定與鑒賞第三十五期
· 歲時嬗遞 瑞獸呈祥
· 讀張路《漁父圖》
· 流落異國的瑰寶:山西洪洞廣勝寺《藥師經變》壁畫
· 從羊頭罐看羌文化對川滇民族文化的影響
· 徐平羽與傅抱石的書畫緣
· 宋、金“達摩渡海故事鏡”定名質疑
· 指尖上的銅鏡
· 吳燃書畫精品賞析
· 舉方鼎:館藏精品
· 民間藏品歡樂多
· 宣鼎《墨海》畫稿解讀
· 山東博物館頌簋鑒賞
· 《弘一大師妙跡集》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