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民間藏品歡樂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17 09:49:55 | 出版社: 中國文博網專稿


   壬辰年12月19日,筆者隨同原首都博物館館長張寧老師,及一行行業內鑒定老專家,應邀來到上海中熠進行一場民間鑒寶活動。

  俗話説,真正的好東西在民間,在鑒定過程中,一位藏友帶著一件犀角雕件來到鑒定室。仔細端詳後,令筆者和隨行專家肅然起勁。此藏品為亞洲犀角雕件,通體鏤空雕刻,牡丹花卉上映鳳凰口銜玉靈芝,工藝栩栩如生,甚是漂亮,此等雕刻技術運用在犀角雕刻上極為罕見。

   據史料查證,此工藝在清乾隆年間,乾隆母親大壽之時,宮廷內府為了討好孝聖憲皇太后,結合玉器雕刻技法和傳統犀角雕刻為一體,創造出的一種極其複雜、繁瑣、高技法的雕刻工藝。但是由於創造風險性太大,工藝的難度較高,所以只是在特定歷史下短暫的出現在藝術的傳承裏,致使該工藝在乾隆以後就沒有出現過記載。使筆者和眾位專家很難相信,居然能在上海看到如此珍貴的寶貝,真是罕見啊!

   另一件鑒定的藏品是天球瓶,此件藏品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始於明永樂、宣德年間,狀若天球,故名天球瓶。

   雍正時造型瓶直口微撇,頸較短,腹渾圓,乾隆時再度盛行,乾隆官窯的標準器物。雍正時同類器物多繪八枚桃實,乾隆時則多繪九枚桃實,因此有“雍八乾九”之説。此瓶構圖疏密有致,彩色濃淡相間,繪畫精細工巧,堪稱雍正粉彩的代表作。雍正粉彩八桃紋天球瓶傳世甚少,而繪九桃,之所以用“九”更是對先帝的尊敬(在排序上九比八小)只有乾隆官窯最具代表性。(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誌第35期)

下一頁盛唐瑰寶 華夏神韻上一頁舉方鼎:館藏精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文物鑒定與鑒賞第三十五期
· 歲時嬗遞 瑞獸呈祥
· 讀張路《漁父圖》
· 流落異國的瑰寶:山西洪洞廣勝寺《藥師經變》壁畫
· 從羊頭罐看羌文化對川滇民族文化的影響
· 徐平羽與傅抱石的書畫緣
· 宋、金“達摩渡海故事鏡”定名質疑
· 指尖上的銅鏡
· 吳燃書畫精品賞析
· 舉方鼎:館藏精品
· 民間藏品歡樂多
· 宣鼎《墨海》畫稿解讀
· 山東博物館頌簋鑒賞
· 《弘一大師妙跡集》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