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一個私立美術館的故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06 10:20:40 | 出版社: 《收藏-拍賣》雜誌

文/驍秣

在柔和的燈光中,四壁挂著藝術作品,燈光直射在作品上,顯得作品格外的動人,這是北京一傢俬立美術館開幕展的現場。空間一隅,得體的擺放著點心、紅酒、鮮花。人們在這裡談論藝術、談論藝術圈兒的事兒、談論生活,氣氛融洽高雅。這些人裏面有藝術家、有藝術家的朋友、有策展人和嘉賓、有拎著媒體資料袋的媒體、有來感受藝術氣氛的藝術院校學生、有藝術愛好者、有帶著大量名片想在藝術圈裏混個臉熟的人,還有讓人見怪不怪、混吃混喝、混畫冊的人。此刻,正是某私立美術館的展覽開幕式,免費為公眾開放。

這次展覽的經費全部由美術館的項目資金支出,也可以説資金來自於投資人,這種模式是這個年輕的美術館項目運營的主要模式。而這樣一場體面的開幕式,從前期的學術團隊策劃,到媒體宣傳,到展品的運輸,海報、請柬、畫冊的印刷、到寄送請柬、布展、搭開幕舞臺、訂做背景板、到開幕式冷餐、媒體宣傳、場地維護等,要消耗不少的資金。而這只是某次項目的支出,加之日常運營、人員雇傭、行政開支、硬體建設、媒體宣傳、教育活動等,都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援。雖説,此美術館自定義為非盈利性質,投資人並不依靠美術館獲利,但要維持美術館的正常運轉,就必須找到資金來源。所以,生存是這個私立美術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積極的生存探索

中國對於美術館概念標準的認識,大部分還是來自於西方,年輕的美術館也不例外。美術館管理者們會以西方優秀的美術館或國內知名美術館為榜樣、摹本,不斷做各種獲取資金方式的嘗試。事實上,在中國,有些嘗試對於剛成立的私立美術館來説,並不適用。

美術館成立之初,創辦者計劃靠美術館自身行銷補足展覽經費,像西方美術館那樣。但在實際運營中發現,在中國,去美術館看展覽的人數不多,去剛成立的私立美術館看展覽的人似乎更少,只有開幕式時會有大量觀眾,開幕式過後,偌大的展廳內,參觀者寥寥無幾。在這種情況下,靠自身行銷補足經費,開始時會很困難。例如原本打算用來補足開支的咖啡館、藝術衍生品商店,在參觀人數不多的這裡,反而給美術館的開支帶來更大的壓力。於是,咖啡館、藝術品商店計劃擱淺了。

還有盛極一時的會員制度,在借鑒某美術館的經驗後,管理層把會員卡分為普通、VIP和企業三種,後兩種需繳納年費以換得美術館諸項增值服務業務。可是,施行中,面對一家新生的民營美術館,沒有企業家、藏家願意辦理後兩種會員卡。只有大眾辦理的普通會員和贈送邀請辦理的VIP會員,並沒有達到設想預期的效果,久而久之,會員的事情再也沒人提及了。還有藝術品租賃、藝術品品鑒投資等前期很多諸如此類的業務嘗試工作,都由於自身或社會環境等困難因素而停滯。

當然,也有很多在嘗試中適用並一直沿用下來的例子,企業贊助就算一個。

如某展覽,美術館會跟企業合作,在展覽中給予企業冠名權,以資源置換的方式贏得贊助,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展覽資金獲取方式,這種情況對展覽項目本身要求非常高,需要高關注度與高曝光度,所以每年大概會有一次這樣企業贊助的展覽,美術館的市場部門也不斷在這方面做努力。

前文説過,展覽的經費全部由美術館的項目資金支出,這種模式是這個美術館項目運營的主要模式。在探索中,固定下來的美術館項目資金主要來源於:出租場地、銷售作品、為企業購買藝術品提供藝術指導等。而其中出租場地成為美術館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除美術館自身的展期外,其餘時間都用來出租場地,市場部門會積極聯絡,儘量把空余檔期填滿,至於可以辦展覽的標準,用其員工的話説“不能是行畫,只要格調還可以就行”。場地除了出租給藝術家辦展覽,還出租給企業做産品展示、發佈。美術館有時會在某展覽中直接銷售作品,或幫助藏家從藝術家手中購買作品。以收藏名義進入美術館的作品,在遇到合適買主時被賣掉的情況,偶爾也會發生。當然,最直接獲取資金的方式還有投資人不遺餘力的支援。總之,在積極的探索中,美術館克服種種困難,已經漸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運營模式。

1  2  


下一頁宮津大輔:用有限的錢買更多的藏品上一頁拉韋納:馬賽克鑲嵌藝術之都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拍賣》第1211期
· 江詩丹頓:時間的藝術家
· 拉韋納:馬賽克鑲嵌藝術之都
· 一個私立美術館的故事
· 宮津大輔:用有限的錢買更多的藏品
· 美人顏色千絲發 大將功名萬馬蹄——徐‭樹‭錚‭自書‭詩墨跡
· 國內外拍賣巨頭的市場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