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京城當代藝術交易實名制,是噱頭還是實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23 13:04:46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北京市所有的當代藝術品交易將要進行實名制管理。這個消息的放出對於一向缺少監管的國內當代藝術界而言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日前,筆者從首都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論壇中獲悉,針對當今藝術品市場存在的贗品氾濫、市場失衡等突出問題,北京市文化部門將在北京逐步推廣當代藝術品實名登記制度,為進入市場的當代原創藝術品建立“身份證”,以確保登記作品的唯一性、真實性、來源的合法性。

據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關宇介紹,北京已發展成為全球最活躍的藝術品交易城市。2011年,北京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佔全國的近60%,藝術品拍賣市場交易額佔全國的57%。但同時,北京藝術品市場存在著贗品氾濫、市場失衡和鑒定體系缺失等問題。關宇同時還表示,當代藝術品市場目前最集中、最突出的問題是“造假、售假、拍假”。這“三假”行為已嚴重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和中國藝術品在國際市場的聲譽,對藝術品市場的經營秩序造成嚴重破壞。為此,北京首先提出了為當代藝術品建立“身份證”,同時,為了加強藝術品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北京還將推行藝術品經營企業信用承諾制管理,對於企業的違約行為將給予警示,並將出現欺詐行為的企業列入信用“黑名單”。

很顯然,北京市文化部門即將推行的當代藝術實名制是基於目前藝術品市場所存在的“三假”行為而制定的,出發點是為了減少此類行為的存在對正常藝術品經營與交易所造成的破壞和威脅,並希望通過為當代藝術品建立具備真實性的實名登記以從根本上杜絕“三假”現象。但作為借助市場交易發展起來的國內當代藝術而言,具備權威性的鑒別顯然不是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由於當代藝術在國內的發展時間較短,作品從創作完成到進入流通領域的時間更是在市場的作用下被縮短,作品的創作者也大多是些在世藝術家,當代藝術作品的真偽鑒定也就相對容易一些。同時,就藝術品市場交易而言,當代藝術當中所存在的“三假”問題也顯然要少於書畫和瓷雜領域,這一點,熟悉藝術品交易市場的業內人士也多數都心裏明白。而今,北京市文化部門置嚴重存在“三假”問題的書畫與瓷雜市場于不顧,專門針對當代藝術來制定實名制也就顯得不那麼名正言順了。

最後,拋開上述觀點不論,單就本次當代藝術實名制在北京的推廣與實施,筆者想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本次實名制北京文化部門準備用多長的時間來完成?眾所週知,在北京進行當代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包括常駐與短期滯留)少説數量也有數萬之眾,且這些藝術家並非簡單的集中于北京市的某一個地方。如此一來,居住相對分散、數量如此龐大的當代藝術創作群體,北京市文化部門能否真的做到全部登記在案,且能夠保證為每一位藝術家的每一件進入市場的作品建立相對詳細準確的資料檔案,如果不能,那麼所謂的當代藝術實名制也就只能成為一紙空談。

第二,藝術品交易的方式有多種,選擇進入市場只是交易的一種途徑,那麼藝術品的私下交易是否也要受市文化部門的監管呢?如果真是如此,那麼上述只針對於當代藝術品所進行的實名制管理或許應該還存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只是這其中的目的是真的為了便於當代藝術的合理經營還是另有隱含也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所謂的“黑名單”處理是否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目前國內所施行的“拍賣法”中並沒有要求拍賣公司對所拍標的保真,那麼,在實行實名制之後,如有拍賣公司出現拍賣假作品的情況出現,又將如何如理?是按照現行的“拍賣法”還是要依照北京市文化部門所推行的藝術實名制呢?何況,最初的協議也只是一個“信譽承諾機制”而已。

 

下一頁靠一味的打造搞不好文化産業上一頁當代書法 最大的價值洼地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五期
· 藝術品該不該“免稅”對待
· 古籍善本仍是秋拍看點
· 挖掘2012年秋拍市場中的未來明珠
· 2012秋拍初探:承繼與調整
· 京城當代藝術交易實名制,是噱頭還是實話?
· 靠一味的打造搞不好文化産業
· 798藝術區是文化商業的豪華郵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