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致力於現代書法的實驗與創作的王冬齡,這次將人體攝影和書法結合在一起,創作的《書體》系列,簡單説就是在各種人體攝影的印刷品之上書寫。 和以往鋪天蓋地的草書作品不同,王冬齡這次的系列創作除了使用了行草隸篆等各種書體之外, 還使用了毛筆、鋼筆等多種書寫工具。這些之外, 除了使用黑色的墨之外, 書寫還使用了白色、金色、銀色,甚至在書法當中十分少見的紅色和綠色等各種鮮艷的顏色。由於各種不同材料的使用,所呈現的視覺效果也變得不同。很多作品因為是在印刷品上創作,墨水無法滲透到銅版紙當中,反而形成了類似碑拓的特殊效果。雖然《黑白至上》展出的作品在數量上和很多書法展覽不能“相提並論”,但是所顯示出來的藝術表現和多樣性卻讓人嘆為觀止。 “這次的創作作品雖然都是在近期完成的,卻是多年思考的成果。很多人覺得在做完《書法道》這樣的大型展覽之後,我會歇一段時間,但是我一直在進行書法當代化的思考。”王冬齡説,“這次展覽當中所展出的《書體》系列,對於我來説也是一次飛躍性的創作,這種對於現成藝術品的再創造,在書法當中,好比是電影中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的跨越。” 王冬齡説,這個系列最初的想法,就是以自己對於另一個藝術家作品的體會,在這些攝影作品上書寫自己的“讀後感”。“攝影作品本身就有著直接的視覺效果和內容傳遞,而上面的書法創作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是以線條來對畫面進行再創作;另一方面,書寫的內容則是藝術家對於畫面所作出的解讀。” 王冬齡説,這些作品創作過程當中,最耗時間的是攝影作品的選擇,以及書寫內容的構思:“首先,我選擇的照片都是經典大師的經典作品,我所選擇的標準就是當中所展現出來的人體曲線。而書寫的內容,從表面上看,書法的線條對於畫面的再次塑造似乎顯得更加重要一些,但是在中國的傳統書法當中,閱讀性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會按照自己對於畫面的理解來選擇關聯性比較好的內容。”這些視覺上讓人眼花繚亂的作品,內容一樣的多姿多彩:有中外流行歌曲的歌詞,有從古典到現代的詩歌,有哲學著作節選…… 王冬齡突破和挑戰的創新思維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從專業媒體到網路微網志,都有對他這種結合兩種截然不同藝術創作方式所進行的爭論,而某些網站則乾脆打出了“人體攝影書法惹爭議”這樣的標題。直接對這種“嘩眾取寵”的評論做出回應,王冬齡展覽的互動活動從最初的題壁書寫變成了帶領觀眾寫人體攝影:“最初的想法是因為不管是專業的書法家還是普通的愛好者,都很少有機會直接在墻壁上寫字。”王冬齡説,自己的展覽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討論之後,他覺得有必要讓觀眾們親自來感受和體驗一下在人體攝影上寫字,在切身體驗之後再發出自己的感想。“大家都對人體攝影有一種成見,我想親自在現場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這些作品,讓他們也嘗試寫一下,他們的感覺會更加準確,所以我就挑選了一張人體攝影作品,讓大家和我一起來寫。” 除了杭州本地的美院學生、設計師等,亦有癡情書法的外國友人操著生疏的中文而來,最遠的一位則是從南京遠道而來的書法愛好者沈先生:“我在微網志上看到了這個消息,雖然遠,但還是來了。”沈先生其實也是專業的書法協會成員,剛剛看到王冬齡新創作的時候吃了一驚:“我覺得人體攝影和傳統書法是很衝突的兩種概念,但是在看了這些書法之後覺得,王冬齡老師已經是功成名就的書法家,沒有必要借這樣的方式來炒作自己。而他這種創新的精神,讓很多年輕人都自嘆不如。所以我一定要來參加一下活動。” 事實證明,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接受這種藝術創作上的嘗試,即使願意寫的,開始的時候也會有些無所適從。觀眾大多以圖片上的美女後背為靈感,現場構思書寫自己的作品、內容或者是詩句,或者是當下感想,有以單字撐滿畫面的,也有龍飛鳳舞的草書。王冬齡則在旁邊觀看,時不時還會和大家開個玩笑:“你都沒和她商量,就在她背後寫字,怎麼會寫得好看哦?”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將王冬齡的這一系列創作形容為一種“精神上的遭遇”,而不是形式感上的刻意營造:“中國的文化藝術要得到世界的平等看待,而不是表面上的看,這就需要一種普遍的審美。外國人想到書法,就是老的那些東西,這個是他們的一種固有習慣,而王冬齡老師的這一系列創作,人體攝影作為一種視覺上的元素填補了書法在平面上所留下的‘空白’部分,將兩種看起來不相容的內容結合在了一起,這是種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的藝術方式。換句話説,就是‘以身體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