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帶有文人氣質的塗鴉式書寫

藝術中國 | 時間:2012-04-06 16:20:36 | 文章來源:江西美術出版社

讀書>

要了解一個藝術家的創作,還是要從他的生活軌跡中去尋找答案。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徐松算不上職業畫家。雖然早年也是科班出身,但他畢業後並沒有直接進入純粹的自由畫家的象牙塔內,而是步入社會,經歷了所有這個時代的中國人所經歷的一切。只是,在這一切的背後,每當閒暇之餘或是夜深人靜,徐松總會拿起手中的畫筆與調色板。

繪畫,對於他來説,成為了一個人的“私事”。正因為他每天要應對許許多多的世俗與瑣碎,才使得他更加珍惜繪畫時屬於自己的私密時光。生命中有很多的事情並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很多的情感也不是我們付出真誠就能交換得來的。而繪畫則不同,這是一個完全屬於我們的世界,它的呈現完全由我們的意願所掌控,我們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回應。在涂畫的過程中,享受自編自演的樂趣,發現“自我”,安撫“本我”,進入一個與世俗世界完全不同的空間,讓每天的生活顯得不總是那麼的雷同、無趣——這是否正是繪畫真正的原始出發點呢?從這個角度上來説,徐松的這種“業餘”的定位,恰恰是他在經過多年的繪畫歷程與生活實踐之後,對繪畫本質以及對藝術與生活之間關係的深刻理解。因為業餘,所以“無求”;因為“無求”,才能夠橫涂豎抹,淡抹濃粧,無不機趣盎然,生機勃勃,自有一番真性情在。

 與“職業”藝術家不同的是,徐松的繪畫並不過分的尋求“新奇”與“創意”,他的繪畫更多是向內尋求,在畫布上找尋自己內心的自由。沒有了對結果的執著與認定,在創作中更能夠放得開手腳,直抒胸臆。徐松在繪畫時,並不過於看重題材或是形象,他的繪畫針對的是繪畫本身。他直接在畫布上開始塗抹,形在意中求,筆筆生發,從偶然中尋找突破口,從看似不合理中,找到合理的可能,由抽象到具象,或是反其道而行之。在一步步的化險為夷之後,迎來一個意想不到的畫面,同時自我的才情得到極大的滋養。這與中國文人畫的追求頗有相似之處,但對於一個在藝術追求上已經成熟的藝術家來説,這種相似只是一種美學與人格上的殊途同歸,歸根到底,還是要回到個人的追求中去。

徐松早期曾主攻肖像繪畫,後來魚與荷花成為他經常描繪的對象。在他近期的作品中,繪畫的主題與形象的重要性逐漸讓位於鮮明的筆觸與靈動的色彩。畫中的筆觸時而厚涂,時而罩染,勾皴點染,像是中國畫家手中毛筆的運用,看似漫不經心,又無不與畫布的上下左右相互呼應,出意表之外,又得乎情理之中。畫面中有的筆觸與色彩像是仍在刻畫對象,而有的筆觸又在其之上將明確的形象破壞掉,有的筆觸則乾脆不再與物象有關,信手拈來,在畫面上卻又十分合理, 所謂“風行水上,自然成紋”,仿佛只能如此。他的繪畫中總是保留大量的空白,近期的作品愈加隨心所欲,甚至將鉛筆也運用進來,近似塗鴉,保留了東方審美中的空無與詩性,又有西方繪畫所獨有的微妙層次與豐富肌理,猶如一面歷時久遠,殘破漬深的老墻,又像是苔蘚層生,風吹雨曬的奇石,一派天真,令人想起近期剛剛去世的繪畫大師通布利的作品。這種帶有文人氣質的塗鴉式書寫,也使得他的繪畫超越了抽象表現主義的的範疇,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面貌。

雖然已經喋喋不休的説了這麼多,但總感覺,對於徐松的繪畫,已經不用多説。首先,他並沒有一個急於借助媒體傳播的觀念或是圖式,畫依然是畫;其次,對現在的徐松來説,人們對他作品的評判也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繪畫已經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必須畫,不得不畫——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生理機能。能畫到這種程度,證明他與繪畫之間已經能夠相互滋養。畫,開始養人了。對於這樣的藝術家和他的作品,我們還能夠説什麼呢?祝願徐松與繪畫之間的蜜月旅行一直進行下去吧!

2012 3月刊

徐松:帶有文人氣質的塗鴉式書寫

青色時代——何晉渭南韓個展

心外無物,塗抹隨性——強潤偉的抽象繪畫

“色”的渾然與疊覆——張雪瑞的抽象繪畫

為山川人間寫照——程曉光論意象風景繪畫

澄明之心,自然之美——張肇達浪漫詩性的視覺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