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關於美術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5 11:18:26 |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按國際慣例,美術館常常是鑒定藝術作品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是集學術、鑒定、展覽、評論、媒體、收藏于一體的、專業性很強的學術機構,也是集社會精英、知識權威于一體的學術機構,它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體制的重要窗口。

但是中國的美術館無法面對這些基本的要求,許多核心部位常常緣于官場的某種需要,甚至是官僚機構的某種延續,所以核心部位很難具有學術上的社會説服力,甚至沒有必要的學術權威。美術館的經費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更多的是這個體制的本身需要真正的學術化、知識化和研究化。無疑,今天中國所有的美術館在這些問題方面都非常的普遍,所有的美術館都是非常的商業化,並且缺乏學術,美術館的許多展覽有時就是為了商業利益而展出。在商業與學術之間,大多數美術館都選擇前者,所以大多數美術館都是以營利為目的。

相反,藝術家在藝術方面所做的事要比美術館做的多得多,付出的代價也要多得多,學術上的貢獻更是多得多。眾所週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美術館與當代藝術實際上是對立的,但這種對立首先不是學術的,而是美術館本身的體制與這個體制下的官僚利益,它使美術館成了維護某種利益的特殊機構,而缺乏學術上的探討和研究、學術上的客觀性。正是這個原因,美術館的功能常常缺少實質性的意義,它與國際慣例中的美術館有著巨大的差異。儘管今天中國的美術館與國際的交流日益擴大,但是在話語權上常常是被動的。相反,西方利用中國的美術館做了更多他們想做的事,而我們以中國的美術館命名的國際性展覽主要是迎合西方的需要,展覽的內容、展覽的主題、展覽的話語主要是切入西方的話語。這首先是因為中國的美術館普遍缺乏國際的影響力,其次由於美術館的學術性缺乏社會的認可。

按國際慣例,每一個美術館都應有學術特點和研究方向,但是中國的美術館幾乎不存在這樣的理念,相反,中國所有的美術館展覽都是一種微妙的權力與利益之間的平衡,或者完全是迎合潮流,因此,中國的美術館很難有學術特點和研究方向,社會也沒有對它的普遍認可性。它有的或許只是展覽的空間意義,與學識沒有實質性的聯繫。今天,當代藝術的商業性高漲,使得更多的美術館都在做同樣的事,併為它們帶來了商業的利益和國際展覽的意義。

此外,中國大多數的美術館缺乏收藏,缺乏必要的時代性作品,尤其是大量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流失在海外,而這幾乎是中國所有的美術館仍在猶豫的事,為此總有一天中國的美術館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缺乏自身文化收藏的美術館在本質上就失去了意義,而這樣的美術館還有多少學術上的權威性?還有多少話語權?顯然,在所有的領域中,美術館與體制本身、價值觀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1  2  


下一頁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性上一頁30年中國當代藝術最大的變化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談 勞倫斯·何浦林的當代藝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