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東傳與歸來的中國書畫——由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筆墨精神」説書畫回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10 16:16:48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中國畫異域落地生根

儘管經歷浩劫,藏于日本的中國書畫仍舊數量可觀。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處於高速成長期,文化實業隨之上升,富裕起來的日本人考慮為所藏中國書畫找到安穩的歸宿,流落到日本的中國書畫大多成為公私美術館和博物館的藏品。比如,阿部房次郎“爽籟館”的全部藏品落戶于大阪市立博物館;根津美術館是以日本實業家根津嘉一朗收集的藝術品為支撐建立的;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畫藏品主要是上野精一捐贈的。此外,藤井有鄰館、澄懷堂文庫、靜嘉堂文庫、大和文華館、出光美術館都有大量私人捐贈的中國書畫……經過近半個多世紀的整理和完善,中國書畫于日本各大美術機構落戶安家。其中,眾多作品被定為日本“文化財”、“重要文化財”和“國寶”。日本藏家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各國藝術精品,建構起國際一流的世界級美術館。

另外,日本對流落海外的中國畫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究,構築了領先世界的中國美術史理論體系,呈現出了極為全面的海外藏中國書畫。鈴木敬教授畢其一生,編撰了5卷本《中國繪畫總合圖錄》,收錄流落世界各地的中國畫7000多件;戶田禎佑、小川裕充在1999年—2000年期間主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續編,這一浩繁的工程一直持續至今。

目前,日本藏中國書畫已經形成一定的數量和規模,但他們收藏的中國書畫是有偏頗的,這些作品在傳統中國文人的收藏之外,構築了另一類收藏體系,使那一部分被文人收藏家排除在外的中國書畫得以保存,二者形成了奇妙的互動,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書畫的面貌,使我們能夠從更為廣泛的角度審視中國畫。正如美國著名美術史家高居翰(James Cahill)所言:“我們應該對過去的中日鑒藏家表示由衷的感謝,因為不論身處何時何地,他們依照彼此差異懸殊的趣味和信條,為我們保存了如此豐富、品類各異的中國繪畫。”

中國書畫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客觀上推動了中國書畫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正如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所説:“中國美術品到任何地方都不會變成外國的。中國美術品首先是中國的,其次才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

回流熱潮與暗涌

但是,近年來,由於主客觀的原因,藏于日本私人之手的書畫作品開始回流,頻頻出現在各大拍賣場上,取得高價,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日本藏中國書畫之所以出現回流,一是因為日本經濟不景氣,導致藝術品市場降溫。“二戰”後,日本並沒有形成像紐約、倫敦那樣的世界性藝術品交易中心,市場消化能力有限。近年來,中國大陸對藝術品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各大拍賣公司積極在日本徵集拍品,設立辦事處和代理機構,為回流書畫提供了價值提升的空間。

另一方面,從日本藏家來説,從20世紀初到現在,日本的中國畫收藏經歷多次換代,雖然具有悠久的收藏傳統,但目前日本的主力藏家與他們父輩收藏的喜好已經有所不同,而日本的住房形式和生活方式也發生改變,這些都導致書畫的實用性和審美價值減弱,中國畫收藏出現斷代的現象。

回流雖然是中國藝術品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目前從日本回流的中國書畫中,偽作、贗品數量尤其多。這些偽作、贗品來源已久。在宋元時期,很多職業畫家託名家之名,製造偽作,或者將類似的作品篡改作者,傳至日本。明清時期,流行在品質上乘的無名畫作上添寫題款、鈐蓋印章,偽托宋元繪畫,這些作品也有很多流落至日本。而日本藏家也將一部分日本畫家倣宋元畫的作品命名為宋元畫作,很多作偽者趁虛而入,製作偽作。20世紀初流落到日本的書畫中也摻雜了眾多偽作贗品。

古代書畫不可再生、存世稀有,保證了其身價的穩定性,那些流存海外的古代書畫精品的回流,滿足了中國藏家對書畫精品市場的需求。然而,大量著名的宋元繪畫已經成為公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真正能夠回流的精品並不多,僅佔回流文物的5%至10%。而國內藏家的盲目性也導致海外回流文物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在回流熱潮中,辨真別偽,客觀理性地看待回流書畫才是正確的態度。

1  2  


下一頁《竹石鴛鴦圖》:點燃南方拍場「億」把火上一頁趙光星與他的泰山奇石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十六期
· 2011年藝術市場10大猜想
· 董國強:內地拍賣公司具有國際巨頭不及的優勢
· 遼金元時期銅鏡
· 王叔暉創作《西廂記》的那些日子
· 趙光星與他的泰山奇石
· 東傳與歸來的中國書畫——由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筆墨精神」説書畫回流
· 《竹石鴛鴦圖》:點燃南方拍場「億」把火
· 近期新郵降溫  彩幣陷入陰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