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瓶子裏的水倒掉,重新接受新的滋養,最後將兩者融合”,懷著如此質樸而務實的想法,200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的姜宏光義無反顧地到紐西蘭重讀大學。在紐西蘭求學期間,他廣泛參與社會活動,積極參加環境保護和慈善活動,以藝術家的身份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這些實踐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也滋養著他的藝術創作。 姜宏光將其對環保和保護野生動物等觀念體現並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在藝術界得到了“綠色畫家”的美譽。在紐西蘭,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讓姜宏光為之震動。而在世界的很多地方,為了暫時的經濟利益而過多地破壞自然環境,這種行為令人傷痛。紐西蘭人的環保態度值得我們學習,正是懷有這樣一種強烈的責任心,姜宏光把環保確定為自己藝術創作的主題之一。 他以鮮活的實例向世人展示他的理念,“動物中的鳥類,是大自然的天然‘播種者’,它們把種子帶到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其存在本身就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姜宏光的繪畫題材多樣,包括風景、動物、人物等,但最終將動物確定為自己作品表現的重要主題。“這5年來,我一直延續併發展我的動物系列。動物的表現更隨意,在我看來,用這個題材來表現社會,也最恰到好處。”他強調,“藝術家獨特的想法很重要,這和人生經歷、經驗與體悟有關。對作品本身而言,要起到某種引導作用,透露出其靈魂所在。作品的成功在於,能用較強的藝術手法和技巧傳遞給人震撼力”。 姜宏光的作品《藍猴子》的成功正是如此。“猴子和猩猩都屬於靈長類動物,和人類最接近,表現力強,我對它們尤為敏感;紐西蘭天空、大海的藍色,是我生活環境的重要色調,我對這個色彩有深切的體悟;‘藍色’可以把猴子因環境破壞而失去家園後的悲傷情緒最恰當地表達出來。”談及作品,他頗為激動地向記者描繪道。 為了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姜宏光對中西方的美術史做了大量研究,他的創作手法大膽且具開創性,使中國文化的底蘊與西方的材料和技術融合,加之中國傳統的唐三彩、瓷器中窯變(瓷器中窯變的流淌表現在畫面中)及京劇的留白等多種手法,成就了他現在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對於藝術創作,他強調作品要具備:藝術性、學術性、時代感、民族性和創新性。創作要有根基,是厚積薄發而來。“創作中不斷摸索,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繪畫理論支撐作品。” 喜歡姜宏光的收藏家遍及亞洲、澳洲及美洲,既有企業家收藏,也有美術館收藏。提及近況,他説今年已經與山東一家上市公司簽約,為企業增強文化推廣影響力。11月27日,姜宏光將在山東美術館做個人畫展。 説到中國的藝術市場,他感到,商業炒作因素較多。“藝術家要杜絕為迎合市場而創作。藝術不是工廠,不能無休止地生産。面對浮躁的時代,外面的誘惑,藝術家要耐得住寂寞,沉澱後是另一種境界。好的創作理念和好的心態最重要。經不起推敲的藝術只會曇花一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