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掘“金”清代外銷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26 13:40:58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外銷瓷: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紐帶文 / 朱裕平

朱裕平(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

我國的瓷器輸出主要是海陸兩路,陸路即唐以前的“絲綢之路”,另一條就是唐宋以後東到朝鮮、日本,南經東南亞、南亞、西亞,遠達非洲的“海上陶瓷之路”,陶瓷主要是通過這條海路向外輸出的。

唐、五代時期,波斯、阿拉伯商人紛紛來我國經商,多到廣州登岸;當時揚州是南北交通的要衝,因此成為胡商雲集之地;明州緊連越窯諸窯址,又是天然良港,日本遣唐使及商船大多從這裡登岸;泉州也是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很快成為當時著名的對外貿易港口。我國的陶瓷就是經這些港口,東輸朝鮮、日本,或由波斯、阿拉伯商人販運到南海諸國,爾後轉運到世界各地。當時出口的瓷器主要有長沙窯瓷、三彩瓷、越窯青瓷、鞏縣窯瓷、邢窯白瓷、耀州窯青瓷、魯山窯瓷以及廣東諸窯瓷器等。

宋元時期,中國瓷器的外銷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廣州成為最大的瓷器輸出港,宋代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耀州窯和磁州窯多是從這裡輸出。宋代廣州的外銷瓷窯主要分佈在潮州、惠州、南海、佛山、廉江和遂溪。福建泉州在宋元時期也是對外貿易的著名港埠,主要輸出景德鎮的青白瓷、龍泉青瓷、青花瓷等。宋元時期的外銷瓷以越窯、龍泉窯青瓷為主,其次是景德鎮和福建、廣東各窯製造的青白瓷、白瓷,元代的青花瓷也大量用於外銷。泉州窯和德化窯産品運銷的國家和地區也很廣泛。可以説,在唐、五代的基礎上,宋元時期的中國瓷器風靡印度洋。

明清時期,由於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我國瓷器的對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鄭和下西洋是我國對外貿易史上的盛舉,使中國瓷器廣泛地流傳到南亞、西亞和非洲各地,其中青花瓷尤受歡迎。中國和歐洲直接的瓷器貿易始於明代,16世紀葡萄牙是第一個和中國直接進行瓷器貿易的歐洲國家,此後,中國瓷器大量流入裏斯本,致使裏斯本很快代替了中世紀義大利的威尼斯,成為歐洲專門銷售東方古董和中國手工藝品的中心。鄰國西班牙則是把菲律賓作為和中國進行貿易的據點,將購買來的中國瓷器轉運,橫渡太平洋到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然後再由西班牙商船運回歐洲。荷蘭從17世紀開始代替了葡萄牙,壟斷了歐洲國家和中國的瓷器貿易,到了18世紀中葉,歐洲市場上經營中國瓷器的主要由法國、英國所取代。此外,德國、俄國、丹麥、奧地利、瑞典、美國等也被中國瓷器所吸引接踵而來。

明清時期,我國輸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鎮的青花瓷、彩瓷等,另外還有許多紋飾圖案是依照外商從歐洲帶來的樣品,由中國繪瓷工人精心摹繪的,題材大致包括紋章瓷、人物圖畫(諸如神話、宗教故事和風俗畫)、船舶圖畫以及碼頭風景畫、花卉圖四種。19世紀20年代以後,由於日本和歐洲瓷業的發展,特別是由於清政權的腐敗而造成的社會動亂,使我國瓷業生産逐漸衰落,瓷器的外銷也就每況愈下了。

1  2  3  4  


下一頁簡介上一頁藝術•城市•生活——上海世博藝術一日之旅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期
· 第二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將於今年11月召開——專訪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總經理祝君波
· 群雄逐鹿--中小拍賣公司如何脫穎而出
· 誰來承擔拍賣品瑕疵的擔保責任
· 獨具特色的法國拍賣
· 兩場“白手套”專場引發犀角井噴行情
· 杜平:散盡千金換古玉
· 飛揚的篆書——讀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白石老人篆書
· 收藏潛力股:新媒體藝術
· 謝稚柳作品市場投資分析
· 藝術•城市•生活——上海世博藝術一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