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不是第一次,藝術市場從經濟低迷中獲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2 15:12:49 | 出版社: 內蒙古日報社

《華爾街日報》

當經濟領域的每個行業都在金融危機下嚴重萎靡時,為什麼看上去藝術市場卻依舊堅挺?著名經紀人David Nahmad的回答是:“原因很簡單。投資者對股票等傳統市場已經失去了信心。錢放在銀行裏利息很低,而且通貨膨脹的風險很大。”現在是視金錢如糞土的時候了。

最近我還知道一個小故事。蘇富比當代藝術部門主管Cheyenne Westphal給一位洛杉磯的藏家去電:“你知道嗎?你那張羅斯科現在可以賣5000萬美元。”電話那頭沉默了很久。最後藏家説:“這……真是個好消息。可是我將這5000萬美元放在銀行有什麼用呢?”

Nahmad補充説:“精明的藏家和投資者自然更傾向於大師作品。它們的藝術價值無可爭議,永遠在穩步增長,非常安全。如果你擁有一張畢加索,即使世界坍塌成廢墟,它仍然是價值連城的名作。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人們青睞保值穩定的藝術品,歷史上頻頻發生這一幕。”

但是注意,這裡談的關鍵詞是“大師作品”。並不是藝術市場中的所有領域都能如此好運,譬如一些泡沫化嚴重的當代藝術,但即使如此,只要是一個領域中的“藍籌股”(名家名作)出現,藏家們仍然會傾其腰包。

當然價高的不一定都是精品,你可以花費數百萬至上千萬美元買一張雷諾阿或莫奈,卻是他們的二流作品。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日本人已經經歷過這樣一次慘痛的教訓。他們沒有做足功課。

買家們都渴望擁有具代表性的一流作品,而不是那些平庸的。於是藝術市場的癥結在於如何找到這些一流作品——它們如此稀缺。金融危機以來,賣家對將作品拋向低迷的市場猶豫不絕,“但現在氣氛已經扭轉過來了,賣家們重拾了信心,”蘇富比總裁Henry Wyndham表示。

許多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的經紀人都同意Henry的説法:“激烈的競標、屢創高價,都誘惑著賣家出手。”而買家那頭呢?“總有錢等在那裏,等著大師作品的出現。”

僅僅回顧過去一百年,股市的下挫和藝術市場的繁榮並存的現象屢見不鮮。上世紀二十年代末,英國大罷工、華爾街經濟崩潰,而藝術品價格迎來了其二十世紀的第一次飛躍。同樣的事情也出現在八十年代末。

當然2005-2008年間藝術市場飛躍是和社會財富的積累有關,期間現代及當代藝術的價格翻了四番。雖然2008年下挫了一些,但現在又重新爬升了。大師作品價格在過去的五年漲了三倍,股票市場對此是望塵莫及的。

購買藝術品的缺點在於,它必須被妥善保管,要上保險,流通性差。

購買藝術品的優點在於,它可攜帶,享受減稅(尤其在美國),市場機制不規範(有空可鑽),最後,它至少能給花錢的人一定的心靈愉悅感。

下一頁誰是下一位“炙手可熱”的藝術家?上一頁怡橋財經:搭建藝術與投資的橋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與投資第七期
· 中國網路拍賣能有幾個十年
· 駿成2010 夏拍:主推近現代
· 多元化:亞洲各地拍品逐鹿香江
· 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三方合力做億元!
· 2010國內春拍:億元決定分量
· 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陸浩民:我對今年春拍的成績,感到不可思議。
· 怡橋財經:搭建藝術與投資的橋梁
· 不是第一次,藝術市場從經濟低迷中獲利
· 誰是下一位“炙手可熱”的藝術家?
· 玲瓏稀巧物,香風逐浪高——從香港鼻邦瀚斯煙壺專場拍賣看鼻煙壺走勢
· 藝術緣何無價?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