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藝術緣何無價?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2 15:07:21 | 出版社: 內蒙古日報社

持續6天的香港佳士得春拍完滿收槌,獲得了極其驚人的成果,拍賣總成交額達22.9億港幣(2.94億美元),比2009年春拍增長了114%,比2009年秋拍增長了39%,它是香港佳士得有史以來總成交額第二高的單季拍賣,僅次於處於藝術市場巔峰時期的2008年春拍成績(總成交額為24億港元/3.11億美元)。本次香港佳士得春拍中,誕生了50余項世界拍賣記錄,以及兩場成交率皆為100%的“白手套”拍賣,這反映出亞洲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以及亞洲藏家對各類罕見藝術精品所懷有的購藏熱情。

尤為引人注意的是,兩位歷史性畫家余友涵和丁乙的作品,成交價幾乎是底價的十倍,為什麼?

專家告訴我們,一旦市場上出現了稀有的藝術作品,無論經濟環境如何,總是會找到買家,只因為這些作品實在罕見。這其中的邏輯在於,作品的數量會造就買家對其購買行為的信心,不再考慮藝術市場的狀況,不再考慮更大範圍的經濟狀況。藝術在價值評估體系中具有非常奇特的位置。在根本上,專家們都認為藝術沒有固有價值。當某人願意為藝術出價時,藝術就具有了價值,因此,藝術品的價格很容易受到人們一時衝動的影響。

人們為什麼會在藝術品上耗費鉅資?

首先,藝術是一種投資。投注在一幅畢加索的繪畫,或者一件賈柯梅蒂雕塑上的鉅額資金,與這些作品自身的重要性相匹配,這並非因為它們是現代藝術的重要作品,而是因為它們屬於具有良好投資價值的作品。藝術市場活躍且運作良好,我們應該因此而感到意外嗎?坦率地説,市場上其他可收益資産並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國債的收益率一直走低,目前股票市場的風險回報也低於預期,國際黃金價格高漲得令人目眩,錢從哪來?就在各大藝術拍賣紛紛登場的時期,股票價格從一年前開始迅速飆升。很多精明的投資者經歷了收益異常豐厚的一年,股票回報與藝術市場之間的連帶關係讓人印象深刻。投入資金的藝術品買家,在通貨膨脹中,在整體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中,都以儲存價值的姿態出現。他同時還能獲得內心愉悅或者他人認同的回報,即便不是公眾的認同,至少他們可以得到友人的認同。

藝術品價格會因為以下三個原因而持續增長:全球財富,特別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財富的持續增長,通貨膨脹,以及既有藝術品可流通數量的逐步減少,這是博物館收購藝術品,使之出離市場造成的。儘管很多人可能陷入經濟上的困境,但是位於財富金字塔頂層的人們依舊一切良好,而恰恰就是這些頂層人物決定著藝術市場的終端。然而,一件藝術品是可以沒有客觀價值的(所謂客觀價值,即一個“正常”人願意支付的價值),因為很難將一件作品與另一件進行比較定價。即使兩件作品題材相同,在同一時間(或者前後相繼),用同樣的材料,由同一位畫家創作,它們也是不同的。藝術,作為獨一無二的商品,是無價的。

其次,藝術是一種品牌頂尖藝術品的要價往往荒唐瘋狂,甚至是不道德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些作品是獨一無二的?對它們的佔有是一種榮譽?或者因為它們即便不是天才之作,也是先鋒性的創新?這些問題的答案與藝術家的成就並無特殊關聯,而是取決於這樣的事實,人們購買的是藝術品所代表的品牌。

價格高昂且受人追捧的,是品牌這一獨一無二的商品,而不是作品本身,作品與品牌只是某種偶然的關係。這與名流文化有關:藝術家被吸納到名流文化之中,他們的創造力被挪用,讓每個名人看起來似乎都是一位成長中的偉大藝術家,而每一位藝術家,都是成長中的名流,渴望創造輝煌的藝術。

藝術家群體中的名流崇拜取代了英雄崇拜。早在1961年,歷史學家丹尼爾•布爾斯廷就觀察到:“英雄用成就贏得尊重,名流則用形象或商標贏得尊重。”對藝術史學家而言,畢加索和賈柯梅蒂是先鋒藝術的英雄;對市場而言,他們則是被金錢和媒體放大的品牌。也正因為這樣,他們的作品獲得了遠遠超過其美學價值的剩餘價值。生活模倣藝術,藝術模倣生活,藝術品是時代的符號,它是社會的鏡像。

總地來説,藝術是一種投資,但它遠遠不止這些。

它是一種超越物質的無形資産,它聯繫著歷史,訴諸於我們的美感、情緒和對往昔的依戀之心。購買一幅繪畫,並不是僅僅購買了畫布和顏料。“整體大於各部分的總和”,當這句老話被用於畢加索、德加、古代印加的雕刻家,或者梵谷的潦草素描,它再確切不過地道出了其中的真理。

在有些人看來,調節價格的因素不過是情緒、自我和資金的多少。但我認為,擁有藝術品的愉悅之感,是任何人都能夠享有的體驗,並非富人的專利,只要花費一點精力,去找尋符合自己品味的藝術作品,感受它獨一無二的吸引力。世界上確實有數以百萬計的藝術家並非為財富和名望而創作作品,他們只是在創造一些東西,讓其他人能夠從中感受到愉悅,從中學習,或者豐富人類自身的體驗。

下一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一頁玲瓏稀巧物,香風逐浪高——從香港鼻邦瀚斯煙壺專場拍賣看鼻煙壺走勢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與投資第七期
· 中國網路拍賣能有幾個十年
· 駿成2010 夏拍:主推近現代
· 多元化:亞洲各地拍品逐鹿香江
· 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三方合力做億元!
· 2010國內春拍:億元決定分量
· 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陸浩民:我對今年春拍的成績,感到不可思議。
· 怡橋財經:搭建藝術與投資的橋梁
· 不是第一次,藝術市場從經濟低迷中獲利
· 誰是下一位“炙手可熱”的藝術家?
· 玲瓏稀巧物,香風逐浪高——從香港鼻邦瀚斯煙壺專場拍賣看鼻煙壺走勢
· 藝術緣何無價?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