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尋有靈“犀”—專訪犀角雕收藏大家霍滿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7 16:00:17 | 出版社: 內蒙古日報社

《藝術與投資》:為什麼傳世犀角雕精品如此稀少?

霍滿棠: 犀角是犀牛用於防禦的武器,經常會在打鬥中遭到損壞。而且犀角是一種有機物,因此難以入土保存。再加上,犀角自古以來就被認為具有解人臟毒、尿毒、暑毒和大熱症的藥用功效。要知道,上世紀70年代在香港中藥行,一兩亞洲犀牛角售價約三千港幣,當時一兩黃金的價格只值八百港元。因此能安然躲過人為破壞而流傳下來的完美犀角雕,其數量相當有限。保存下來的犀角雕之中,材質、雕工都好的更是萬中求一。

《藝術與投資》:怎樣看待犀角雕的價值?

霍滿棠:犀角雕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藝術品。首先,材質非常珍貴,自古以來都是地位和權貴的象徵,很難入尋常百姓家。其次,犀角因自身帶有紋路,雕刻稍有不慎就會破壞纖維,對雕工要求十分嚴苛。簡言之,光澤好、雕工精美、顏色不太深、保存狀況上佳的犀角雕,就是好東西!如果再有名家底款,特別是宮廷雕刻藝術家的名款,價格就會更高。比如制犀名家:包天成、周文樞、尤侃、沈如怡、盛輔公、胡星岳、商銘、袁尚卿、朱滸崖、方弘齋、濮仲謙、叔禮、韻夫、子貞……等等。

《藝術與投資》:中國大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犀角雕的?它何時蔚然成風,又何時衰落?

霍滿棠:中國在商周時代就有犀角雕了,有的甲骨文就是寫在犀角上的。唐、宋、元朝以及明代永樂、宣德以前的犀角雕所使用的材料,基本上是來自外邦的貢品。要等到鄭和下西洋,也就是中國的航海技術發達以後,犀角數量才通過交換貿易逐漸增加。有了較為豐富的物料,犀角雕刻也在明萬曆以後,走出了皇室專斷獨享的局面,而成為文人雅士融合竹、木、牙雕創作技法的文房清玩。它代表了當時的時代風尚,是文房陳設、把盞會友的席上珍賞,也是王族的清供珍玩。到了18世紀,乾隆晚期,犀角的材料日漸用盡,犀角雕的創作就慢慢衰竭了。

《藝術與投資》:有關犀角雕收藏的重要書籍、展覽和拍賣有哪些?

霍滿棠: 1999年,我在收藏家同好的互相鼓勵之下,出版了一本中英文對照的《中國犀角雕刻珍賞》。對犀角雕的品種與産地、製作與鑒定、制犀名家的生平以及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犀角雕器的資料,力所能及地做了系統詳實的介紹。這是當時第一本犀角雕收藏和欣賞的參考性書籍。同年,愛爾蘭Chester Beatty博物館館長Jane Chapman也將多年的研究心得集結成冊,在佳士得拍賣行的贊助下,用英文寫成了The Art of Rhinoceros Horn Carving in China(《中國犀角雕刻藝術》)。這樣兩本專業書的出版,引來收藏家的許多關注。而後,在2003年初,香港博物館陳列了6位收藏家的168件犀角雕精品(由我來逐一遴選的展品)。這個展覽受到觀眾的特別歡迎。所以原本計劃1年的展期,最後延長至3年,到2005年末才結束。説到拍賣,國際大收藏家賽克勒(Dr.Arthur M. Sackler)博士的犀角雕珍藏于1984年在紐約拍賣,取得佳績。今年3月底,紐約佳士得也推出了多件普孟斐(Robert H. Blumenfield )先生的犀角雕珍藏,同等品質的犀角雕,價錢已經比2008年“松竹堂”專場時,幾乎漲了一倍。

《藝術與投資》:上品犀角雕的價格已經達到高位了嗎?

霍滿棠:犀角雕精品因為數量十分稀少,在市場上流通的更少,所以相當長時間內沒有在古董市場上受到應有的重視。最近7、8年來,專業書籍的出版,博物館展覽的陳列,再加上媒體的不斷報道,使得有興趣收藏犀角雕的藏家不斷增多,以致供不應求,價格翻了5、6倍。然而,犀角雕精品的價錢還遠未達到它應有的歷史文物價格。

此話怎講呢?比如,一件乾隆時期的白玉瓶,現在的價格要上千萬港幣,但同時期的犀角杯還賣不到這個價錢。但在乾隆朝當年,很可能10個這樣的白玉瓶還換不到1個犀角杯!因為犀角杯實在太稀少太珍貴了。然而現在,相比于已經是天價的明清瓷器和玉器,犀角雕的價格還算適中,以後的上升空間還會很大。

《藝術與投資》:您如何結緣犀角雕之收藏?

霍滿棠:我最開始是收藏明清小件的玉器。有一次,在美國認識一位收藏家帶我去拍賣會上看看,那次拍賣有玉器也有犀角雕。我的家族是以經營中藥材為業的,所以自幼知曉犀角是一種珍貴藥材。雖然早年了解和接觸過犀角,但卻沒想到犀角還能被雕刻成藝術品,以另一種形式展現於世人。於是在1975年紐約蘇富比(那時還叫Parke-Bernet拍賣行)的拍賣會上買了我的第一件犀角雕藏品:一個龍杯。

相比于已經是天價的明清瓷器和玉器,犀角雕的價格還算適中,以後的上升空間還會很大。

《藝術與投資》:您的收藏大致分為哪幾個階段?

霍滿棠:我最早收藏龍杯,認為這應該出自宮廷皇家。也收藏一些素身杯(把犀角的皮去掉、挖成杯的樣子、打磨好,但不加雕工。筆者注)。感覺素身杯份量足、材料好,還能欣賞犀角天然的美。其實,早在唐代宮廷送給日本皇家的禮物中,就曾包括素身的犀角杯。如今,在日本奈良的正倉院(日本皇室儲藏珍寶的倉庫),仍有例證。然後,我開始喜歡花鳥草蟲題材。比如,寓意聖潔吉祥的蓮花,寓意“年年有餘”的小魚,寓意“年年和諧”的螃蟹。花花草草,生動可愛。第三階段偏重山水。欣賞山水杯,就像一幅立體的山水國畫。再結合上面的詩文,意境更悠遠。而且,犀角杯上的山水創作,往往都有著名的典故出處,比如“蘭亭序”、“赤壁賦”、“西廂記”等。我非常喜愛的一位制犀名家——周文樞,就是以山水杯見長。他愛遊山水,同時也是畫家,其山水犀角雕作品的層次感也格外豐富。不論在他的國畫還是雕塑中,他總是把楓樹、松樹和槐樹畫在一起,而水的波紋也是頗有其特點的“疊波紋”。所以,倘若看到一個龍杯上刻了“周文樞”的款,則至少可判定這是個倣款了。後來,我又對人物角杯更感興趣,如觀音、羅漢、八仙、東方朔等。這些題材對雕工的要求非常高。要把人物的五官和手腳的比例惟妙惟肖地雕刻出來,一刀沒刻好,就會看得出。

《藝術與投資》:您在收藏犀角雕初期,是如何學習的?

霍滿棠:我在收藏犀角雕之前收藏玉器,同時也留意竹器、漆器等雕刻。除去材料的不同,它們的年代風格是比較一致的,可以相互參考。譬如,17世紀在雕刻松針時,都是往一邊偏的,而19世紀的松針圖案,都是在中間發散開去的。此外,我所知道的博物館,知道的藏家,也儘量都去學習,都去看。我基本上給每個收藏犀角雕的博物館都寫過信,希望能夠參觀館藏精品,博物館一般也非常樂意安排我去參觀。如此多年積累下來,我對世界各地博物館或私人珍藏的犀角雕就有了相對直接的認識。

《藝術與投資》:您非常喜歡自己的珍藏。出於什麼考慮,要賣掉大部分藏品?

霍滿棠:多年前,我一直在低調地做一些貧困助學的事情,在廣西、貴州已經陸續捐了7家學校,也同時扶助一些貧困學生繼續唸書。但目前還在準備階段,沒有很大的具體計劃,只是有時間就做一下。我準備退休以後多下功夫來做這方面的善事。拍賣藏品主要是想籌集善款,扶助貧困學童。此舉緣自近年,我參加了紐約的一個慈善機構。在去中國的貴州、雲南、廣西一帶山區考察時,感受到那裏生活的困苦,希望能多投入點力量去幫助當地的學生。

1  2  


下一頁朱德群的藝術及市場現狀簡析上一頁勻速向前:蔡志松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與投資第五期
· 勻速向前:蔡志松
· 尋有靈“犀”—專訪犀角雕收藏大家霍滿棠
· 朱德群的藝術及市場現狀簡析
· 素描行情悄然升溫
· 睿芙奧藝術集團在香港舉行常規拍賣
· 中國當代繪畫走過的三十年
· 金融危機萬歲
· 藝術投資基金:魚和熊掌能否兼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