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投資》:在資金到達什麼程度,才需要顧問公司如摩帝富公司來做顧問?你建議一些入門者想要投資藝術品,就去藝術顧問公司嗎? 黃文叡:是否需要顧問藝術顧問公司,其實與資金大小無關,相反地,我認為是一種觀念或是習慣。藝術品買賣的專業技術門坎極高,尤其將藝術品視為投資工具時,必須搭配長短線操作,藝術品的挑選工作更需要建立在專業知識及人脈網路上,才能取得流通率高、變現能力強、可保值且符合投資年限的長線作品。 顧問藝術顧問公司的觀念在西方已行之有年,國際級藏家或是美術館,在購買作品前皆會顧問一到兩家的藝術顧問公司,此作法可以降低買到贗品、高價或是未來無法脫手的風險,同時幫助藏家整理出一套收藏脈絡與軌跡,例如法國時裝界巨匠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就是一例。 “藝術品投資非一般人可以操作,回歸到以收藏為出發點,唯有打好鑒賞及收藏的美學基礎,未來才有可能在藝術市場上獲利。” 藝術品投資非一般人可以操作,我不建議投資者貿然進場,對於初入門者來説,還是要回歸到以收藏為出發點,唯有打好鑒賞及收藏的美學基礎,未來才有可能在藝術市場上獲利。 《藝術與投資》:相比一些知名的策展人、批評家所提供的顧問,顧問公司好處和優勢在哪? 黃文叡:不同的區域市場,策展人、藝評家及顧問公司所扮演的角色皆不同。以中國大陸來説,策展人往往同時兼任經紀商的角色,過去因為經常得引薦藝術家的作品給展覽單位及美術館,和藝術家建立了深厚的互動關係,因此中國的策展人往往比畫廊更易取得作品,畫廊的角色相形式微,策展人的市場導向也大於學術面;相對的,歐美策展人的背景以有藝術史學基礎的學者為主,專職于發掘及展出優秀的藝術家,不涉及市場買賣,相形之下,歐美的畫廊則扮演主導市場的推手。 “藝術顧問公司沒有包袱,更能提供客戶較中立且廣泛的專業建議” 相較于策展人、藝評家及畫廊,藝術顧問公司本身扮演的是中間平臺的角色,針對客人需求做建議及規劃,不像畫廊有推銷自己旗下簽約藝術家的壓力,或像策展人、藝評家所背負的人情壓力,藝術顧問公司沒有這些包袱,更能提供客戶較中立且廣泛的專業建議。此外,藝術史所涵蓋的脈絡及藝術家實在太廣,一個人無法樣樣專精,因此一家專業的藝術顧問公司,其優勢也在於擁有不同市場經驗及各不同藝術區塊(例如印象派時期、現代藝術、戰後和當代藝術等等)的專業團隊,能針對客戶不同的喜好,提供客戶專業的建議。 《藝術與投資》:中國的藝術市場狀況是否已經成熟到需要藝術顧問公司? 黃文叡:就像我之前説的,需要藝術顧問顧問公司與否無關資金大小或是市場成熟與否,而是一種觀念或是習慣,中國藝術市場在這方面仍需要一段時間的開發和培養。 “中國富豪,要躋身世界文化水準,對較不熟悉的西方藝術品的顧問與買賣,將會有愈來愈多的需求,” 但以我們的經驗而言,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成長,新富階級愈來愈多,對文化藝術相關活動的參與也與日俱增,已有愈來愈多的中國富豪對藝術品的收藏及投資的興趣大增,尤其對較不熟悉的西方藝術品的顧問與買賣,將會有愈來愈多的需求,因為身為中國富豪,更要躋身世界文化水準,一直是中國富豪的目標,也是與國際接軌的不二法門。 《藝術與投資》:在中國業務開發的過程中,中國藏家及投資人最常問起哪些問題? 黃文叡:因為文革的關係,過去大家較缺乏美學基礎的培養,因此我發現中國真正的個人收藏家僅佔少數,其中幾位重要的藏家也多是以企業為名進場,其他多數則還是以投資為考慮。 我們在中國市場的開發過程中,中國藏家與投資人最常問起三個問題: (1)怎麼知道一件藝術品的價格多少? (2)怎麼分辨哪件好哪件不好? (3)投資什麼藝術品才會賺錢? 其實這些問題正好反映出投資人美學訓練的不足、市場經驗的缺乏,或可歸咎於藝評制度的不健全、市場機制的混亂及投資人的投機心態。 《藝術與投資》:中國藏家在藝術品的收藏及投資觀念上,與歐美藏家有什麼差異? 黃文叡:以收藏觀念來説,中國藏家對於美學價值在心態上尚處於多數決,較易受同儕的壓力或因市場的價格來購買作品;而歐美藏家往往依個人的美學基礎來建構收藏,以鑒賞為基礎,且每年有計劃、有預算、有系統地進行收藏,隨著時間累積增長自己的美學涵養,再慢慢脫手早期購進的非主流或較不重要的作品,來換取更精采的作品,以豐富收藏。 “亞洲投資人,利用余錢進行藝術投資,喜歡短線操作,一旦遭遇金融風暴,態度趨於觀望、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