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北京演出市場上的三大盛宴 一個文化之都的氛圍來自這個城市裏的每一個人,而一個人的氣質,也經常表現在他對文化藝術的感受力和鑒賞力上。而這種鑒賞力只能靠多看、多聽、多去感受,才會逐漸形成個人獨到的藝術感悟。可能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些盲從和不知所措,但是我們領略的藝術越多,它給予我們的藝術修養就越多。這就如年輪一樣,必須靠一年一年的積累,才能樹大根深,枝繁葉茂。反之,假若你忽視了對文化盛宴的汲取,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讓你錯過的不僅僅是部《大河之舞》,你可能會錯過了工作中的某一種靈感、朋友間的某一次交流,情人間的某一種感情碰撞。 有機會混在北京,你就一定要用手中有限的錢,花時間去享受一下這塊文化沃土上給你豐饒感悟的精神盛宴。北京演出市場上的三大盛宴: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舞蹈季就是讓你不用出國,就能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連看多場國際名家在你家門口的演出,賺大發了你。 1.北京國際音樂節 金秋十月,幾乎是北京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而一年一度的北京國際音樂節,就大致是在每年的10月中旬開幕,到碧葉凋落的11月中旬閉幕,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會有來自“五湖四海”的30場左右的各種藝術演出在北京的舞臺上亮相。到目前為止,北京國際音樂節已舉辦過6屆。在這個音樂節上曾有國際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塞·卡雷拉斯、女高音歌唱家凱瑟琳·巴特爾、鋼琴家瑪爾塔·阿格裏奇、傅聰、譚梅文、小提琴演奏家艾薩克·斯特恩、莎拉·張、奧古斯丁·杜梅、指揮家瓦列裏·傑吉耶夫、作曲家及指揮家潘德列茨基前來演出。 現在學音樂的小孩子特別多,怪不得現在在音樂會現場,常常看到大人提著一樣樂器帶著孩子去看音樂會,那一定是讓正在學習音樂的孩子開開眼界,豐富臨場經驗。在北京學音樂的孩子真有福氣。 北京國際音樂節,是由國家國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大型音樂活動,已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的音樂節。常常邀請國內外著名的音樂家、音樂團體參加。音樂節的演出樣式非常多,包括交響樂音樂會、歌劇、獨奏音樂會、室內樂音樂會、經典爵士樂音樂會、歌舞劇、演唱會等多種世界水準的藝術演出活動,是越來越具有國際性的音樂盛事。 北京國際音樂節協會是一個非營利的專業組織機構,由具備豐富經驗的藝術家和經營管理人員組成。他們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運用其專業知識和藝術實踐,以及與國際文化藝術界的廣泛聯繫,為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奉獻高水準的藝術節目。 北京國際音樂節也非常重視教育事業和公益活動,每屆音樂節都舉辦免費的兒童音樂會和大學生音樂會,還會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辦大師講座,有近6000名音樂學院的學生、教師以及音樂愛好者,接受了斯特恩、梅斯基、傅聰、莫華倫、譚梅文、盧景文、廖乃雄、科達伊四重奏組等中外藝術家的指導。 北京國際音樂節已經在音樂愛好者中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各界人士也給予了熱情稱讚和高度評價。他們認為北京國際音樂節不僅為推動音樂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而且已成為北京的標誌性文化活動。音樂節的策劃、組織和實施是一項極為艱巨和複雜的大工程,但卻成功地實現了國際化和專業化,展示了策劃者、組織者所具有的魄力,體現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與眾不同。 在堅持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藝術方針,弘揚民族音樂藝術方面,2004年秋天的第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又推出了 4 套中國作品音樂會和當代歌劇。為了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邀請了台灣地區的“實驗國樂團”參加演出。除昆劇《牡丹亭》之外,上海歌劇院的現代歌劇《賭命》,曾先後在日內瓦、上海大劇院上演並引起評論界的矚目,在聽取各界贊同或批評意見和建議、綜合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這部歌劇多次修改,此屆音樂節推出了這部歌劇的再次修訂版且為修訂後首演。 在藝術家選擇上,老中青三代藝術家都居世界領先地位。特別是做到了與世界演藝舞臺同步,如剛剛在國際上勢頭驟起的青年小提琴家卡皮松、在歐洲最早提倡“古樂運動”又頗有爭議的指揮家皮克特、在古典唱片界處於領先地位並頻頻獲獎的“英雄”女子三重奏組,以及跨越古典及流行音樂領域且在影片《史瑞克》中擔任配音的英國歌唱家西蒙·格蘭特等,都是目前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音樂家。 2.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 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是由原來的“相約北京”大型文藝聯歡活動嬗變而來。它由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國際藝術節協會、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和多家北京地區的知名媒體協辦,北京中演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歌華太陽文化公司、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長安大戲院、北京東方新大陸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京城的實力文化演出公司承辦,成為京城舞臺上最為隆重熱鬧的一次盛會。 首屆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原定在2003年5月舉辦,由於“非典”的影響,改在秋天舉辦。在2003年9月27日到10月14日的18天裏,來自近20個國家的20余個演出團體及其藝術家在北京登臺,為觀眾獻上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劇,以及京劇、崑曲、越劇、黃梅戲、川劇等中國地方戲曲在內,共計23台50余場戲劇演出,重振北京文化中心的形象。 第二屆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依然恢復到春天舉辦,在2004年4月27日至5月31日亮相京城。在為期35天的活動時間內,30余個外國藝術團體和10余個國內院團,相繼登上北京的文藝舞臺,為戲劇觀眾獻到府類豐富的藝術演出。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2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藝術家,在北京大舞臺上競展各地的藝術風采。 作為全力打造文化北京新形象的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所具有的特點也正是戲劇迷們著迷的理由。 理由一:它的演出多樣化、高水準,幾乎涵蓋了戲劇、舞蹈、聲樂、器樂等所有的藝術門類,而戲劇元素成為各類演出中的亮點、熱點。在戲劇季期間,來自英國、德國、愛爾蘭、挪威、澳大利亞、南非、日本、南韓等國家的藝術家,與國內院團一起獻上近30台各類戲劇演出。中外名劇力作及京劇、崑曲、越劇、豫劇、川劇、黃梅戲、花鼓戲等中國戲曲,集中展示戲劇藝術的多姿多彩。 理由二:它的開、閉幕式精彩,是戲劇迷們最紅眼級的。《貓》2003年與北京觀眾失之交臂,2004年作為第二屆“相約北京”暨“戲劇季”的開篇之作,4月27日至5月3日,在人民大會堂連演9場,其舞臺規模創造了該劇巡演以來的世界之最。戲劇季閉幕式上,全球首唱《貓》經典名曲《記憶》的著名歌唱家——“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以她那充滿穿透力的歌喉,演唱歌劇和音樂劇的經典曲目,帶給了北京觀眾美妙的藝術享受。 理由三:它的經典劇目和現代劇目交相輝映,都很晃眼。德國法蘭克福歌劇院上演歌劇《塞維利亞理髮師》,挪威易卜生劇院與北京歌劇舞劇院等聯袂排演的近代現實主義戲劇家易卜生的傳世之詩劇《培爾·金特》,愛爾蘭國家劇院則帶來了本土作家塞繆爾的荒誕名劇《等待戈多》,而他們的演出被媒體和戲劇界一致評為20世紀最權威的版本。 理由四:不論是原創還是首演,都力求獨具匠心。京劇交響劇詩《梅蘭芳》巧妙地將民族戲曲與交響樂揉合在一起,融會了諸多著名藝術流派,各派傳人于魁智、李勝素、孟廣祿、趙葆秀、李岩、李宏圖等盡顯風流。童話劇《迷宮》作為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後的開院演出,給大觀眾和小觀眾都帶來了新驚喜。而世界文壇巨匠雨果的收山之作《九三年》,因其演出規模最大、舞臺人數最多,創造了國家話劇院的新紀錄。 理由五:紀念演出多。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10週年,北京京劇院精心創作了大型京劇交響劇詩《梅蘭芳》;北京人藝經典話劇《茶館》在老舍先生誕辰105週年之際再度上演,並以累計公演500場的記錄創造中國話劇史上的紀錄;為紀念中國話劇奠基人歐陽予倩誕辰115週年,由他翻譯的法國喜劇《油漆未幹》再次搬上舞臺。 另外,在戲劇季的可觀性方面,雖然整個戲劇季持續達一個多月,然而板塊鮮明,內容豐富,亮點多。從“相約北京”聯歡活動演變來的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從2004年起推出展現某大洲或某國藝術特色的系列演出,即“主賓洲”板塊或“主題國”板塊。第四屆“相約北京”聯歡活動分為:主賓洲——非洲藝術板塊,主題國——愛爾蘭板塊,世界相約——國際訪演板塊;國韻華章——國家藝術表演團體板塊,第三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板塊,北京國際文化論壇板塊等等,板塊構成鮮明,節目內容豐富。在板塊的特色營造上,主賓洲活動聲勢宏大。作為亮點推出的非洲藝術板塊,以其鮮明的藝術特色,高超的藝術水準,令北京的觀眾耳目一新。此屆藝術節中,來自非洲的10個著名藝術團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演了一部大型非洲主題文藝晚會,此外,他們還在北京的廣場進行現場表演,與首都群眾聯歡,帶來一股強勁的非洲藝術之風。 藝術節把藝術觸角延伸到公園、廣場,來自異域他鄉的歌舞,與老百姓的街頭秧歌,在陽光下交融,更多的北京人在朝陽公園、龍潭湖公園、運河文化廣場等,有機會與世界藝術零距離接觸。一年一度的“相約北京”聯歡活動,以匯集世界藝術精品為主旨,匯聚了眾多世界一流的大型文藝演出,種類涉及音樂、舞蹈、跨界藝術表演等各個方面。經過了四年的發展,“相約北京”聯歡活動正在向世界一流的大型綜合性藝術節邁進。 戲劇演出季對於北京市民來説,就是一場文化大餐。在戲劇演出季短短的時間裏,有這麼多個國家的藝術家、劇團、戲劇門類的演出,對首都市民來説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修養,北京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在戲劇演出季中,不僅有中國傳統的戲劇戲曲,更有一些世界新潮的戲劇出現,滿足各個層面的觀眾,也體現了文化交流中的多樣性和相容並蓄。 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演出季在票價上也會儘量多一些低價的票,滿足更多低收入者的文化需求,不讓觀眾因為票價高而被拒之門外。而在劇場安排上,有大規模的,有小範圍的,有南邊的,有北邊的,讓戲劇演出季的演出分佈在各個城區,方便市民觀看演出。通過戲劇演出季,北京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北京作為文化都市的魅力,感受到北京文化市場的繁榮,更感受到不同風格和形式的戲劇給觀眾帶來的藝術感染力。 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為以後都市北京文化傳統的保存和發揚,演出市場的繁榮發展,都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的成功,是近幾年北京文化演出事業不斷發展的一個縮影。 3.北京國際舞蹈演出季 北京國際舞蹈演出季,由文化部、中國文聯、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首屆北京國際舞蹈演出季于2003年12月12日至2004年1月20日在北京隆重登場,演出季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好戲連臺、精彩不斷,眾多中外名團為北京觀眾成功地獻上了《大紅燈籠高高挂》、《鐵的旋律》、《羅密歐與朱麗葉》、《睡美人》、《天鵝湖》等16台劇目,近50場演出。無論是演出時間長度、演出數量、演出人數、演出品質和觀眾人數,都創造了北京乃至中國舞蹈演出的全新紀錄。 在舞蹈演出季期間,國際高水準團體紛至遝來,美國芭蕾舞劇院、俄羅斯基洛夫芭蕾舞團、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等,世界著名院團主要明星演員組成的世界明星芭蕾舞團、世界上最具實力的芭蕾舞蹈團之一的古巴國家芭蕾舞團,以及白俄羅斯國家大劇院芭蕾舞團、俄羅斯全明星節慶芭蕾舞團、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加拿大阿爾伯特芭蕾舞團、美國拉斯維加斯舞蹈團、義大利佛羅倫薩大劇院芭蕾舞團等國外藝術團體,與我國中央芭蕾舞團、東方歌舞團、北京舞蹈學院同景舞蹈團、上海東方青春舞蹈團一起,在舞蹈演出季上一展風采。 和來京演出的世界名團相比,國內院團同樣是精品薈萃。中央芭蕾舞團上演享譽海內外的《紅色娘子軍》、《大紅燈籠高高挂》和新版《天鵝湖》。《紅色娘子軍》排出了最強演出陣容,尤其是女主角均為國際芭蕾舞比賽的金獎得主。其中“常青指路”、“小戰士習舞”等經典舞蹈片段,激勵了幾代人成長。 盛會閉幕之際,正值20世紀最偉大的芭蕾編導大師之一喬治·巴蘭欽誕辰100週年紀念,為此中央芭蕾舞團特意派出了最強演員陣容,邀請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馬林斯基劇院基洛夫芭蕾舞團、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美國大劇院芭蕾舞團、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眾多世界一流舞蹈明星,共同排練演出巴蘭欽的系列經典作品,這臺演出的整體水準,在全球近千場紀念喬治·巴蘭欽的演出中,可謂名列前茅。 演出季帶給北京演出市場和觀眾的影響是深遠的。只要一提看芭蕾就是《天鵝湖》,這一欣賞觀念,已經困擾北京演出市場許多年。而在首屆北京國際舞蹈演出季中,主辦者把古典芭蕾、現代芭蕾、娛樂歌舞等多種形式同時放在了北京的舞臺,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流派,形成了對觀眾不同的吸引力。在舞蹈演出季中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16台演出中,排在票房前兩位的不是《天鵝湖》,而是中央芭蕾舞團的《大紅燈籠高高挂》和巴蘭欽紀念晚會。兩台節目與《天鵝湖》式的古典芭蕾相距很遠,更沒有古典芭蕾中王子與天鵝的浪漫愛情。但觀眾看中《大紅燈籠高高挂》是因為有了張藝謀給芭蕾注入的活力,因為這個作品的新穎形式剛剛在歐洲引起強烈的關注。而“巴蘭欽晚會”的紅火靠的是明星的風采和巴蘭欽作品與眾不同的魅力。 追星似乎是娛樂界的一大現象,但過去在中國舞蹈界卻很少見,因為舞蹈的關注群體並不廣泛。然而,北京國際舞蹈演出季卻讓一些國際舞蹈大牌明星,嗅到了中國芭蕾迷的追星味道。每當大明星出場,“專業芭蕾迷”就會帶頭鼓掌,而每當他們表演高難度動作時,觀眾的情緒也隨著明星們舞姿的精彩程度而高漲。在《鐵的節拍》演出中,原“踢踏狗”組合和《大河之舞》中的明星的到來,也讓觀眾興奮了一陣。 舞蹈演出季的成功舉辦,既豐富了首都的文藝舞臺,讓中國觀眾欣賞到了當今世界不同種類、不同流派的舞蹈藝術作品,也為國內的藝術團體和舞蹈家,提供了一次與世界一流舞蹈明星直接對話、交流的絕佳機會,同時,也為中國的舞蹈明星提供了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實力的舞臺。這都將對中國舞蹈藝術和舞蹈演出市場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