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司寇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 從這則記載看,外朝有三件大事即天子有三種情況聽取人民的意見:第一是邦國有兵寇等外部侵略如何對付,第二是遷都改邑,第三種是天子無嫡子,需選庶子繼位。戰爭、遷都、繼位,這三件事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所以外朝是商議國家大事的場所。又據《周禮•秋官司寇第五》24: 朝士:掌建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後。左嘉石,平罷民焉;右肺石,達窮民焉。 是説在外朝的左邊植九棵棘樹,用來標明孤、卿、大夫的朝位,所有的刑官之士站在他們的後面;右邊植九棘樹,用來標明公、侯、伯、子、男的朝位,鄉遂及都鄙公邑的官吏站在他們後面;南面植三棵槐樹,用來標明三公的朝位,州長和平民的代表站在他們後面。 天子在聽取這三件國家大事時,全國的代表都齊聚于外朝,而且是按不同的位次站立,外朝應是最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後來發生了變化,成為舉行國家最重要的典禮的地方。 周代于外朝植棘樹、槐樹,以作為各官員站立位次的標誌,這一制度被延續了下來,明初南京宮殿,奉天殿墀道兩旁立木柵欄,《明史》25記:“令禮部置百官朝牌,大書品級,列丹墀左右木柵上,依序立。”木柵後來變成清代的品級山[圖23],舉行萬壽、登基、元旦三大盛典時,各部官員按品級山位次站立在太和殿前的廣場上,皇帝親臨太和殿寶座,接受百官朝賀26。 治朝,《周禮•天官冢宰第一》27記: -------------------------------------------------------------------------------- 24.錢玄等註釋:《周禮》第337頁,岳麓書社,2002年。 25.《明史•志第二九》卷五三,中華書局,1974年。 26.[清]張廷玉等編簒:《國朝宮史》第190頁,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 27.錢玄等註釋:《周禮》第26頁,岳麓書社,200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