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2018年7月11日-8月12日
展覽地點:國家大劇院藝術沙龍展廳
策展人:王曉偶
主辦方:國家大劇院、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
2018年7月11日至8月12日,藝術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建中玻璃藝術作品展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作為藝術審美文化傳播中心,聚焦了全球的審美之眼,更是當代藝術家大展風采之地,王建中教授曾數次來這裡參展。本次展覽是繼2015年上海玻璃博物館“元·初”玻璃藝術展、2016年中國美術館“爐火正紅——王建中藝術作品展”之後的又一重要展覽,是王建中先生玻璃藝術之新探索。
笑説琉璃將紅顏,彈指一揮間。琉璃的歷史源遠流長,位列中國五大名器(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之一,在中國傳統器物文化中,是重要的審美對象。琉璃晶瑩剔透,流光溢彩,作為日用器物,則絢麗而高雅,品味精緻。作為藝術作品,則多姿多彩,意味無窮。可以説,玻璃藝術為人類的詩意棲居、審美生活提供了更多的趣味和可能性。通過舉辦更多的展覽,未來的玻璃藝術會越來越走入大眾生活,中國當代玻璃藝術會逐漸匯入主流藝術的潮流之中。
《抵達》2015年 39cmx68cmx28cm
《多瑙河之波》26cmx12cmx42cm
從當代藝術的角度思考,任何材料都是藝術表達的媒介,當代藝術的語境是寬泛的,自由大膽地選擇各種材料去嘗試創新,是當代藝術家的社會責任。玻璃既是古老的材料又是全新的材料,玻璃藝術既是傳統藝術又是當代藝術。王建中的玻璃藝術作品立足傳統,著眼當代,通過一個文化資訊或者一個遠古裝飾圖案的符號,利用光線與宇宙取得聯繫,令人心靈震撼;通過一個旋轉的光斑或霧靄,表達出對於自然和人類文化的關切。
王建中的視野很開闊,思維的深度、觀念的維度、實踐的廣度都具有很強的張力。通過讀王建中的作品,引發我們重新思考何謂現代主義,何謂當代主義。傳統元素與傳統意味也可以是非常現代、非常當代的,形式的構成與意境的表達是藝術創作的主旨,王建中的作品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具有當代主義意味的形式,創建了玻璃藝術美學審美的全新意境。同時,拉近了人的生命體驗與材料、形式之間的距離,通過對材料的把握、塑造和關注,使人感受到一種視覺與生命體驗上的充實。其作品展現出的當代性異常清晰與完整,也表現了一種深刻的人文思考,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與反思,又是對當代藝術的孜孜以求,突破窠臼,創新範式,推動了玻璃藝術走上更開闊的藝術境界。
本次展覽是由國家大劇院、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主辦,展覽位於藝術沙龍展廳,王建中教授玻璃藝術與大劇院藝術氛圍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無形與有形,樂聲與光影,構建了一個曼妙而奇異的藝術世界。
藝術家王建中
藝術家簡介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藝術委員會執行會長,中國陶瓷藝術設計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設計中國”(全國性陶瓷設計評比活動)總策劃人。
主要研究方向:工藝美術創新研究,玻璃與陶瓷藝術及手工藝藝術的創作與理論研究。
代表作品:玻璃作品有《窗系列》《創世》《宇宙洪荒》《元·初》《望風雲舒捲》《邂逅——太極與引力波》《戰國印跡》《抵達》《山·水·天》《清風明月》等;紫砂作品有《方的聯想系列》《大明潮系列》《龍門一品》《悟》等;陶藝作品有《永恒系列》《三羊開泰》等。
《清風明月》2015年 51cmx50cm
教育與藝術成就
多年來一直從事陶瓷、玻璃藝術的教育、創作、理論研究與普及推廣工作,許多工作對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發展具有補白意義:發起創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玻璃藝術專業,成為我國首個建立的玻璃藝術本科專業;出版的《世界現代玻璃藝術》和即將出版的《世界玻璃藝術史》均為中國第一部全面介紹世界現代玻璃藝術發展的專著,對我國當代玻璃藝術發展與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2001年舉辦的“王建中玻璃藝術展”,是國內最早的個人玻璃藝術展,對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的興起與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作為策展人組織中國當代玻璃藝術進入“中國工藝美術雙年展”等國家級展覽,推動中國當代玻璃藝術與世界玻璃藝術交流。數年來積極致力於中國當代玻璃藝術進入主流藝術領域,做了大量組織、推動、宣傳工作。
自1989年開始至今,作品多次參加海內外展覽並獲獎,先後被國內外及部分地區的多家知名機構與私人收藏。曾應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行政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紐約領事館、北京飯店、淄博火車站等進行公共藝術創作,並參與多項國家重大禮品設計項目,如為慶祝內蒙古、寧夏、廣西自治區成立的國家慶典活動等。
《山水天》2014年 30cmx20cmx71cm
《天·元》2016年 60cmx15cmx33cm
《途.日》2016年35cmx11cmx81cm
《途•夜》2016年 35cmx11cmx81cm
《元.初》2015年 43cmx52cmx11cm
《源泉》34cmX40cmX2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