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資助項目《中國傳統手工藝玻璃燈工作品展》開幕

時間: 2016-10-11 14:04:59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資訊> 藝訊

開幕式現場

在世界玻璃工藝發展史上,燈工工藝是不可估量的文化財富。玻璃燈工在西元前就已經出現並使用,它是玻璃藝術中最能測量製作者藝術修養和技術水準的卡尺。無論古今中外,燈工工藝所顯現出的鮮活形式與豐富內容使得這項工藝本身富有傳奇而神秘的色彩。玻璃燈工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對實際操作的技能、極強的耐心、危險的創作環境等要求非常高。較之其他材質的工藝,玻璃的製作結果完全難以掌控,正因為其不確定性,它的結果有了無限種可能,充滿吸引力。原本平淡無奇的玻璃,在藝術家的手裏,變成了一件件珍貴的藝術品,變化萬千。冰冷而又堅韌的玻璃,歷經了火的灼燒歷練成就了它的純粹,一粒粒玻璃水滴,將生命中流過的每一個瞬間凝固成永恒,就像人們的記憶,在時間如流水般的漫漫長途中,總會駐足停留在某些片刻,而那片刻早已在心中化為永恒。

2016年10月10日下午,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資助項目《中國傳統手工藝玻璃燈工作品展》在宋莊藝術東區樹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劉立宇擔任策展人,王建中任學術主持,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玻璃藝術研究所、青雲國際文化藝術園區共同協辦。

劉立宇 《無題》

展覽旨在保護、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手工工藝——玻璃燈工文化,促進國際間玻璃燈工藝術的交流。參展藝術家包括劉立宇、彭怡、任波、楊美華、楊雅蘭、姜家美、鄭聞卿、Paul van den Bijgaart、Krista Lsreal、石成、胡東方、曹健、方媛、林瑋瑋、郭小燕等30多位,涵蓋了國際玻璃藝術家、玻璃燈工傳承人、玻璃工藝研究所、留學國外的玻璃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上海大學、吉林藝術學院等高校的教師及學生多個領域。

玻璃藝術家曹健接受採訪

展覽特別設置了現場講解環節,玻璃藝術家帶領著觀眾,講述著玻璃燈工工藝的歷史,玻璃藝術的魅力。

曹健 《晨曲》

黃靜萍 《高腳玻璃杯》

加拿大藝術家Paul作品 《Root》

現場表演作品

現場還設置了表演環節,觀眾親身見證了“浴火重生、玲瓏剔透”的玻璃燈工藝術作品是如何完成的。一束火焰,一根料棒,經過浴火雕塑變得光彩奪目,靈性的生命躍然而出。

加拿大藝術家Paul作品 《Teapot》

解構系列 2, 27x27x27 cm, 燈工玻璃,2011

姜家美現場表演

姜家美 《樽》

姜家美,吉林藝術學院設計院校特聘專家,在北京宋莊小堡藝術村擁有自己的玻璃藝術工作室。他用作品表達著對傳統的致敬,對當下生活的感悟,賦予作品以靈魂。

李思晴 《憶·磁帶》

李思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主修玻璃藝術。玻璃的透亮、玲瓏,是最吸引她的地方,或是追憶往昔,或是打破枷鎖,擁抱未來,一如她,簡單純粹。

周培育 《瑞雪兆豐年》

周培育,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她的手法細弱蛛絲,圓潤如珠。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澄凈透亮,讓人心生歡喜。

策展人劉立宇在展覽前言中寫下了本次展覽的策劃初衷:此次展覽集結了國內玻璃燈工藝術的精髓之作,我策劃這個展覽的初衷,便是對它的執著的深愛。無論是為此曾經遭受臉部的灼燒還是離開傾注了十年心血的清華大學教學崗位,我都不曾放棄動搖。我常希望我就如同玻璃般通透乾淨,沒有繁瑣的闡釋和描摹,就是那麼自然而然地呈現在你眼前,任憑光線的肆意入侵還是那般透徹,只是多了些絢麗的影子,而那些斑斕的影子也被它毫無保留贈送給了承載它的環境,於是那虛幻的光影肆意飛舞,落在墻上,撒在地板上,投映到你的瞳孔中,而它呢仍舊那樣靜靜地,等待著,下一次的涅磐。

Krista Israel 《Hat》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20日。

任波 《昆蟲》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