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開幕酒會:2017.6.25 14:00-16:00
開幕沙龍:2017.6.25 16:00-18:00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3號館
夢邊生花——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展是夢邊文化的開幕邀請展。是迄今最具規模的當代文人書畫群展,收錄了北島等十幾位當代著名作家、詩人的書畫作品。本次展覽試圖以當代文人書法和繪畫的形態為主要切入點,討論文人回歸藝術活動的現象與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及其可能。
展覽主題“夢筆生花”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親自題寫。著名作家閻連科,歐陽江河,李敬澤以“夢”為意向為展覽題詞。參展藝術家有:北島、車前子、崔曼莉、馮唐、荊歌、老樹、李敬澤、呂德安、芒克、盛可以、王艾、西川、興安、徐皓峰、徐則臣、楊葵、張大春、張潔、鄭培凱。(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展覽由北京匡時大力協辦。將於2017年6月25日——7月12日在今日美術館盛大開幕,歡迎各位蒞臨。
莫言
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閻連科
著名作家。卡夫卡文學獎獲得者。三次入圍布克獎提名。
李敬澤
著名作家,評論家。中國作協副主席。
歐陽江河
著名詩人,書法家。
北島
原名趙振開,1949年生於北京,中國當代最重要的詩人,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先後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
著有詩集《北島詩選》《在天涯》、散文集《失敗之書》《時間的玫瑰》等。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出版。代表作包括作于1976年文革結束後的《回答》,其中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已經成為一代人的精神記憶。
2016年,北島作為畫家歸來,在北京舉辦“緣起與歸來”首次跨界藝術展。畫畫最初緣起于幾年前的中風,語言能力幾乎喪失殆盡,整整三年他無法寫作,每天沉迷于畫畫,而繪畫是他找到的新的語言。“語言是與劊子手步調一致的,因而我們必須找到新的語言。”北島引用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説。幸而,從前年開始語言能力漸漸恢復,重拾寫作,但繪畫已經成為他另外一種割捨不掉的語言。
芒克
原名姜世偉,1950年生,朦朧詩代表詩人。70年代初開始寫詩,1978年底與北島創辦文學雜誌《今天》。曾在國內外出版:詩集《心事》《陽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詩選》《沒有時間的時間》《芒克的詩》,長篇小説《野事》,隨筆集《瞧,這些人》。作品被翻譯成英、法、義大利、德、西班牙等數十種語言。現居北京,從事寫作和油畫。
曾于2010年,在中國宋莊傑森畫廊舉辦“另一種詩——芒克畫展”;2011年,在古巴哈瓦那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今天就是那一天——芒克個展”;2014年,在四川成都白夜藝廊舉辦“天地色——芒克個展”。也曾參與“修辭——現代詩人群展”,“中國當代詩人藝術展”等群展。
評論家認為芒克的畫就是他的另一種詩。著名藝術評論家栗憲庭説,芒克的畫很像意象詩,“大片大片的荒原,透著心境的蒼涼。”“荒原不是畫哪片草地,花也非什麼什麼花,那份單純和濃烈,就是沉積在芒克心裏的意象。”
張潔
1937年生於北京,當代著名女作家,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美國文學藝術院榮譽院士、國際筆會北京中心會員。兩次獲得茅盾文學獎,並創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三連冠”紀錄。作品被譯為英、法、德、俄、丹麥、挪威、瑞典、芬蘭、荷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十多種語言,三十余部譯本。曾獲義大利馬拉帕蒂國際文學獎、義大利國際文學獎“終身成就獎”,並被義大利政府授予“惠仁之星騎士勳章”。
張潔長年旅居國外,2006年起,聽從醫生的建議開始畫畫。2014年,張潔在北京舉辦個人油畫展。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説自己被張潔的畫作所觸動,在畫布中重新認識了張潔,“張潔如’孤俠’行走天下”,李敬澤則把張潔的畫看做《無字》之後的另外一種作品。詩人西川這樣評價張潔的畫:“作家、詩人圈裏畫畫的人並不罕見,因為都是業餘身份,所以我從不苛求。但是,看到張潔一些畫作之後,我心裏頗感驚訝。”
張大春,
1957年生,台灣作家,祖籍山東。好故事,會説書,擅書法,愛賦詩。作品陸續在台灣、中國大陸、英國、美國、日本等地出版。被譽為“當代台灣甚至華人最優秀的小説家”之一。曾獲聯合報小説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被《GQ》《南方人物週刊》等媒體評為“年度作家”、“年度魅力人物”等。
莫言説:“張大春像是《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是台灣最有天分、最不馴,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跟張大春這樣才華橫溢的台灣作家交往,是一種動力,能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梁文道説張大春是小説技巧最豐富的華文作家,是今天華文世界裏面武器最齊備的一個俠客。
張大春多年研習書法,寫得一手好字,姑父是中國著名書畫家歐陽中石。自述“寫字就不是孤立的一門匠藝,它必須和生活裏對於文字的全面理解相互綰結、相互融合。即使不以書家自詡自期,但凡心存欣賞之一念,就得明瞭:我們必須通過對那些手寫漢字的深刻好奇和觀察積習,才能獲得一窺堂奧的門票。”
徐皓峰
1973年生,導演,作家,道教研究學者,民間武術整理者,現居北京。高中畢業于中央美院附中油畫專業,大學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業。著有紀實文學《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武人琴音》,小説《道士下山》《武士會》《刀背藏身》《處男葛不壘》,影視理論《刀與星辰》等。短篇小説《師父》獲人民文學年度短篇小説金獎。
電影《倭寇的蹤跡》入圍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獲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最佳改編劇本提名;電影《箭士柳白猿》獲第4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最佳動作設計提名;電影《一代宗師》獲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電影《師父》獲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
西川
1963年生,詩人、散文和隨筆作家、批評家、翻譯家。198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英文係。係美國艾奧瓦大學國際寫作項目榮譽作家。曾任紐約大學東亞係訪問教授、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寫作係奧賴恩訪問藝術家,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文學教授、圖書館館長,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山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日本東京城西國際大學客座教授。
西川曾獲魯迅文學獎、中坤國際詩歌獎、德國魏瑪全球論文競賽十佳獎等國內外多項大獎。其詩歌和批評文章被收入多種選本並被廣泛譯介,發表于二十多個國家的報刊雜誌,其中包括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美國《巴黎評論》、德國《寫作國際》等。
西川自幼習畫,但鮮為人知。2005年曾參與德國“北京現場”項目,其視覺藝術作品為此參加當年北京798藝術區0工場畫廊“無形的城市”展覽。其繪畫作品只曾在2015年北京大韻堂美術館舉辦的“清風三百里”畫展中展出過一次,與徐冰和邱志傑等藝術家的跨界作品共同展出。
馮唐
1971年生,詩人,作家,業餘習字者,古器物愛好者,前婦科大夫,現職業經理人。著有詩集《馮唐詩百首》、小説《不二》《素女經》《萬物生長三部曲》、隨筆集《活著活著就老了》等。曾獲2005年第三屆“茅臺杯”人民文學獎、榮獲第四屆“青年作家批評家論壇”年度青年作家、第六屆風尚中國榜年度風尚作家、《GQ》雜誌2011年度專欄作家、《人民文學》“未來20大家”榜首;曾榮登“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馮唐的小説語言清新,技巧圓熟,有人稱其為當代文壇中的異類,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是以一種充滿著物質性的口語方式在敘述,以一種綿密饒舌的喋喋不休給予寫作以豐富構成。
此外,馮唐業餘愛好寫字,抄詩,幼時寫過顏真卿,中年得觀井上有一,講究隨心所欲,自由自在,自然自信。
楊葵
1968年生。作家,書法家。1989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89年—2003年供職于作家出版社。著有散文集《在黑夜抽筋成長》《過得去》,電影劇本《黑白》,電視連續劇劇本《找不著北》等。譯有長篇小説《夜》。
幼時曾從葉喆民先生習字。人近半百,重拾筆墨,抄經為課。曾于2015年,成都輕安藝術畫廊舉辦個展“抄-寫”;2016年,北京輔仁書苑美術館舉辦個展“紙邊兒——楊葵書法展”;2017年,浙江烏鎮雅達文化藝術中心參與群展“江左風華”。
藝術收藏家李大鈞評價楊葵的書法“是一個讀書人的書法,再言之,是一位士子的書法,士的書法”;作家潔塵對此如此評價,“老葵的書法,就是他每日在書房裏的修行,靜謐持久,溫暖沁人”。
鄭培凱
1948年生,香港作家,祖籍山東。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70年負笈美國攻讀歷史,獲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台灣大學、清華大學。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學創辦中國文化中心。現任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諮詢委員會主席。
因為迷戀漢字的結構,喜歡其線條的變化,臨摹之外,最愛讀帖,信手而書。曾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等多地舉辦書法藝術展:2015年,在日本大阪關西大學舉行“科學與藝術·書寫與詩吟──知名院士學者書法聯展”;香港南港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舉辦“書寫斯文:鄭培凱教授書法展”;2017年,在香港盈巒畫廊參與“洛夫.鄭培凱.秦嶺雪書法聯展”;2017年,在中國蘇州鳳凰廣場遊園驚夢館參與“書寫湯顯祖:蘇州巡展”等。
老樹
本名劉樹勇,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影像的語言形態與媒介傳播。1983年畢業于南開大學中文系,八十年代初他開始自習繪畫。2011年開通微網志,以其獨具魅力的作品迅速走紅網路,“老樹畫畫”的微網志至今粉絲數已超過百萬。出版有書畫集《花亂開》,“老樹畫畫”四季系列:《春·醉花陰》和《夏·摸魚兒》等。
80年代初開始自學畫畫,師承天津畫家梁崎老先生、王學仲、霍春陽、于復千等。1993年擱筆,此後十餘年沒有再畫。2007年再拾畫筆,首次嘗試用國畫的筆墨去畫那些單線的小説插圖。其筆下人物大都為穿著民國衣衫、戴著斗笠的無臉長衫男,配以茂盛的繁華,以及相應的蒼茫寬博的碑體小詩,詩畫相融,或灑脫率真,或清新呆萌,或調侃戲謔。
有媒體對其畫作評價道:“寥寥幾筆的小畫,隨意,漂浮,生活瑣碎輕易納入其中,潑辣又熨帖的風格極受追捧。看似隨意勾畫“民國長衫無臉男”的繁雜日常,卻直擊都市流浪人焦慮的內心世界。”
車前子
原名顧盼。1963年生。詩人、散文家、水墨工作者,出版有詩集、散文隨筆集、評論集等18種。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二十一世紀文人畫的代表性畫家之一。新時期文學橫跨三代詩歌的代表詩人之一。對他而言,“詩人作品中的自我,僅僅是一件藝術品”。出版有《正經》《木瓜玩》《老車·閒畫》等詩集與散文隨筆集以及畫冊三十余種,另有話劇劇本《南方》、《雞狗》、《一邊的走馬燈》等若干部。
童年曾隨張繼馨先生和蔣風白先生學習中國畫。15歲偶然讀到普希金,開始寫詩。45歲重逢黃賓虹,決定繪畫。按他的説法“一個享樂者——藝術不僅是狹窄的受難載體,也是更為廣闊的享樂方式”。出版有《正經》《木瓜玩》《老車·閒畫》等詩集與散文隨筆集以及畫冊三十余種。
崔曼莉
生於七零年代。作家。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2002年開始寫作,代表作:短篇小説《殺鴨記》《熊貓》《卡夫卡的信仰》等,長篇小説《浮沉》與《琉璃時代》。
其長篇小説《琉璃時代》獲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首屆長篇小説獎;長篇小説《浮沉》一二部,被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推薦為最值得閱讀的五十本好書之一,銷售量過百萬冊。根據小説改編同名電視劇獲第2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創作中的長篇小説《書巫》,入選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國家廣電總局中國文藝原創精品出版工程項目。其短篇精緻冷酷,長篇揮灑雄厚。
太祖父師從劉海粟,舅父師從傅抱石,家傳深厚,四歲開始學習書法,十歲赴日本參加中日友好城市書法展,2012年前往德國參加世界書法與現代書寫大展。其書法作品驚奇中見朗朗,大字于渾厚中見氣度,自然天真。2017年,在北航藝術館舉行“文心衍藝——當代女作家五人藝術聯展”。
盛可以
生於七零年代。當代小説家。著有長篇小説《北妹》《道德頌》《死亡賦格》《野蠻生長》等多部作品。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中國女性文學獎”“未來文學大家TOP20”等多種文學獎項。美國《紐約時報》評為“冉冉升起的文學新星”。作品被譯成英、德、韓、日、荷蘭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入圍英仕曼亞洲國際文學獎。被視為中國當代最傑出的女性作家之一。
2013年,盛可以偶然提起畫筆開始創作。2014年5月,盛可以在其首部散文集《春天怎麼還不來》中配有她原創的彩色水墨畫,2015年1月,在北京千年時間畫廊舉辦個展“野蠻生長—盛可以的人文畫境”。
著名畫家雷子人先生對其畫作如此評價:“盛可以的畫是一種很溫柔的表達。我們欣賞國畫時會很在意筆墨和技巧,在她的畫面前完全可以忽略掉這些,這是一種很奇怪的視覺現象。她的作品裏有一種很內在的或者説和她內心影像相關聯的東西。在我看來她算是一個素人畫家,最好的品質就是不是用眼睛看見的東西呈現出來的而是通過內心一種很深刻的一種呈現,對於文字的表達在這一點上也是相聯繫的。”
呂德安
1960年生。詩人,畫家。現居住于美國與福建兩地。著個人詩集《紙蛇》《另一半生命》《南方以北》《頑石》《適得其所》;獲多項國內重要詩歌獎,作品譯有多國文字。著名詩人于堅如此評價:“呂德安是安靜的畫家。不,他也是一個詩人。”
繪畫作品主要展事:1986年,中國美術館舉辦“全國新華書店美術工作者繪畫展覽”;2005年,福建省美術館參與“福建抽象藝術畫展”;2007年,上海聖東方畫廊參與“無忌當代——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2014年,北京樹下畫廊舉辦“茅屋為西風所破——呂德安作品展”;2016年,義大利、希臘參與“意文本-中國當代藝術展”;2016年,美國西雅圖舉辦“同道”聯展。
王艾
1971年生。詩人,藝術家、小説家。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發表詩歌作品,曾獲詩歌獎。著有長篇小説《四腳朝天》,中短篇小説集《攝氏五十度》等;詩集《奇異之鄉》《輕柔的言語》等;著有繪畫集《寫畫》《重構》《修習者》,寫作藝術批評十余篇。
少年時代受父親與兄長影響學習美術。1994年入住北京圓明園藝術家村。2008年,北京映畫廊舉辦“寫畫”王艾個展;2013年,奧地利Vichtenstein古堡參與“古堡駐地藝術計劃”王艾紙本作品展示;2014年,北京繪通當代畫廊舉辦“修習者”王艾個展;2015年,英國倫敦HUA畫廊舉辦“Hidden Wisdom”王艾個展。其作品被歐洲多家藝術空間收藏。
徐則臣
1978年生。作家。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著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過中關村》等。曾獲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馮牧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説家獎,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2015年度中國青年領袖”。長篇小説《耶路撒冷》被評為“《亞洲週刊》2014年度十大小説”第一名。小説集《如果大雪封門》獲央視“2016中國好書”獎。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德、英、日、韓、意、荷、阿等十余種語言。寫作之外的愛好是書法,祖父是鄉間賣字先生,耳濡目染,自幼習書。
荊歌
生於六零年代。作家。出版有多部小説集,收藏文化隨筆集,以及書法作品集《荊歌寫字》。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長期居住在蘇州郊外小城吳江。曾在杭州、蘇州、寧波、成都等地舉辦個人書畫展。自述“字畫尤其是書法,那是蘸著文化、氣質、審美、見識、修為、格調而寫出來的。格調高則字高,高字不入俗眼。格高的越寫越漸入佳境,不斷被自己發現,不斷擦亮自己;俗手越寫越俗,在古人車轍裏淹死。”
興安
生於六零年代。文學藝術評論家、水墨畫家。蒙古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曾任《北京文學》雜誌社副主編、北京市文聯研究部副研究員。少年時期開始學習水粉和油畫,近年開始水墨創作。曾參加首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書法作品展(長沙)、105藝術沙龍收藏展(北京)、百名中國著名作家書畫展暨《中篇小説選刊》35週年展(福州)。作品被古巴哈瓦那大學藝術學院、法國作家之家、巴黎藝術中心以及英國、比利時和國內的藏家收藏。
關於策展人
韋羲
畫家,作家,策展人。生於70年代。
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
著有《照夜白》,“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丹青“畫冊作為靜物”策展人,2016年,中國油畫院。
“夢筆生花——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策展人,2017年,今日美術館。
關於夢邊
“寄于文,遊于藝,耽于夢”——夢邊不僅僅是一家致力於推廣文人藝術的文化機構,更是一個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社群。匯聚文化界知名藝術家、作家與學者。他們在這裡相互激發、共同想像、跨界創作,旨在打破現代社會的專業藝術分工及文學與藝術之間的藩籬,共建一道嶄新的藝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