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6-14 15:38:20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

策展人:王嘉驥

展期:2017.06.18-08.20

展覽地點:銀川當代美術館1、2、5、6號展廳

參展藝術家名單:(按藝術家英文姓氏首字母排序)安美子、張相宜、黃致陽、鄭光熙、江大海、金浩得、上原木呂、李茂成、李義弘、梁銓、林延、三瀨夏之介、潘信華、邱黯雄、任戩、尚揚、藤原志保、宋陵、屠宏濤、王天德、王雅慧、吳季璁、徐冰、徐累、嚴善錞、楊世芝、余友涵

“飽譜塵世味,塵飛水墨昏”,古人對山水自然美的體驗已進入了禪的空寂悠遠的層次,形成了深邃玄冥的境界。自古就有以景入畫之傳統,水墨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如何走到現當代,是一個一直困擾著人們的問題,當代水墨呈現一個開放的狀態,使水墨藝術退出我們習常的認知系統,倣若傳統,又與傳統若即若離。人們的觀念意識、文化資訊在東西文化頻繁地交流、撞擊之下進一步裂變和重新整合,使得文化精神之源幾近枯竭,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尤不失為一種文化關懷,藝術家們各用我法,不僅凸顯當代社會因文化斷裂而致的欠缺與匱乏,更不約而同且殊途同歸地傳達了他們地終極關照。

銀川當代美術館將於2017年6月18日至2017年8月20日呈現“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展覽,此次展覽由台灣著名策展人、藝評家王嘉驥策展,邀約了來自中國及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27位藝術家,通過裝置、繪畫、視頻等形式,將展出總數超過120組件的代表作,呈現不局限以水墨紙絹作為素材的創作。

百年以來,西方的物質文明、生活模式,以及對於“現代性”的思考,早已滲透,甚至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一種全球化現象。“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的深淺程度也許各有不同,東亞地區的人類早已吸收各式各樣的西方因子或思考,成為我們體質與呼吸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原本面臨式微危機的水墨傳統和文化,是否可能重拾主動性與創新的動能,進而回應當代世界的現實。本展希望透過上述東亞幾個地區的部分藝術家創作,進行對照式的觀察與展覽呈現。他山之石可以為錯,藉由多元性的展陳,也許是文化背景上的迥然不同、歷史命運上的似曾相識,或是個人創作方法上的刻意立異,來自各地的藝術家在中國齊聚一堂,藉由銀川當代美術館獨特的空間,可以彼此觀照,互為文本,為水墨文化提供具有當代意義的美學再造契機。

“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展覽由銀川當代美術館和銀川濱河新區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銀川濱河新區管理委員會、銀川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為指導單位,寧夏民生集團、寧夏華夏河圖文化旅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為支援單位,寧夏民生文化教育基金會為贊助單位。此次展覽將於2017年6月18日開展,持續到8月20日,借當代之水,研東亞之墨,銀川今夏,與君揮毫同閱!

關於策展人:王嘉驥

策展人、藝評家,1961年出生於基隆市,現居台灣。

輔仁大學英國與文學系學士(1984),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1986),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1991)。

自1998年以來,累積的當代藝術策展總數超過三十以上,曾任2008年首屆台灣美術雙年展策展人、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2005)、第九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2004)、台北雙年展策展人(2002)、台北當代藝術館駐館策展人(2001)、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11/2001-06/2002)。

關於銀川當代美術館:

銀川當代美術館座落于黃河西岸,建築面積約為15000平方米,四週環繞濕地公園。2015年8月開館,是第一個大西北地區黃河畔的專業當代美術館、第一個坐落于有機稻田的當代美術館、第一個以收藏、展示“中國+伊斯蘭”當代藝術為主軸的美術館、第一個擁有多元化發展的藝術聚落的當代美術館。銀川當代美術館定位於伊斯蘭與中國當代藝術的交流、展示、收藏及研究,是由寧夏民生文化藝術教育基金會支援的非營利性美術館。

展覽名稱: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

策展人:王嘉驥

展期:2017.06.18-08.20

展覽地點:銀川當代美術館1、2、5、6號展廳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