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過宋莊——常宗賢遺作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4-03-04 14:40:36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常宗賢遺作展海報

策展人:栗憲庭

開幕時間:2014年3月7日下午

展覽時間:2014年3月7日至2014年4月8日

展覽地點:宋莊美術館二樓

特別主辦:雪景觀(北京)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主辦:宋莊美術館

協辦:北京宋莊藝術發展基金會 / 宋莊藝術促進會

相關資料:

安魂宋莊——悼念常宗賢先生

轉眼間,常宗賢先生過世已經兩年多了。1996年,常宗賢先生從鄭州市群眾藝術館退休來到宋莊,是第一個搬到宋莊鎮白廟村居住的藝術家。那時的宋莊很荒涼,大概因為運河早已成為歷史,整個宋莊給人的感覺到處是荒廢的河道、沙丘和破房子。儘管如此,白廟因為靠近潮白河,以前的河裏還有水,村裏有大片籬笆圍起來的桃林,一到春天,桃紅柳綠,碧波盪漾,因此,白廟雖然房屋也破舊,道路更泥濘,但在宋莊鎮的村子中,卻另有一番風景,似乎最有“田園和山水”的感覺。我想這是常先生選擇白廟來居住的初衷,這跟我到宋莊來的初衷是一樣的——逃離熱鬧的城市生活,選擇一個靠近自然和傳統的地方,安排晚年的生活和創作。

我們知道,在這樣的一個國家和時代,我們沒有能力選擇象傳統文人詩畫那樣的好山好水去“隱居”。 只為宋莊開了藝術家居住的口子,即使沒有好山好水,能住有院子的房子,能看到四季春種秋收,也就滿足了。2001年我寫的《我只是想住農家小院》,回憶我1994蓋房子時的情景:“我畫了一張又一張我理想中的房子,我發現我所有的想像力與傳統文人的避世、消閒的居住環境有關……我自己以往批評過的文人避世與散淡的情懷,象晚期癌症一樣,愈來愈在自己的身體中擴散。”“特別有意思的是,一些老一輩的藝術家諸如油畫家常宗賢和他的夫人張湘、國畫家王群,從河南美術家協會來到白廟落戶,常先生在畫畫之餘,自己動手把自己居住的小院拾掇得很有詩情畫意,在這一點上,我和常先生到宋莊的動機屬同一種。”常先生每年過春節都會寫對聯,我們還互贈過對聯,通過這些對聯,可知常先生遠離塵囂選擇白廟定居的心態:柴門竹籬棚架,豆角蘿蔔南瓜。——向陽人家,對聯刻在竹板上,挂在柴扉的兩側,竹刻對聯和柴扉都是常先生自己製作的。正門口聯:讀書寫字作畫,修心養性通達。——世外桃源。堂屋聯:上午茶下午茶心靜如水,雜面饃雜豆粥健康養生。——潮白居。潮白居是常先生為自己畫室起的名子,當年常先生隔壁就是幾十畝的桃林,桃林隔壁就是潮白河。

這種遠離塵囂的生活,無疑與中國傳統文人“歸去來兮”的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初來宋莊居住的那些日子裏,我一直為自己這種消極避世的生活而矛盾,那時常常想起常先生,就感覺到一種特有的情感共鳴和溫暖。每過一段時間去看望常先生,總會發現他院子裏的蔬菜又換了一茬,他工作室增加了天窗,他的客廳加了閣樓……所有這些都是常先生在創作之餘親手建造的,自己做瓦工,自己做木工,把那個傳統的農家小院整修的很舒適。比起現代化水泥樓房的“鴿子籠”,農家小院更象一種人的生活。尤其在大規模城市化的進程中,整個社會出現逆城市化的潮流,自九十年代開始,成幫結夥地到大理、麗江、徽州去尋找“田園生活”,就不僅僅是一種“消極避世”,而是對政治運動式城市化的一種逆反態度。其實,出世和入世,作為儒家文化“內聖外王”的一對概念,是士對自己文化處境的表達,即達——做官,以及窮——仕途受挫後獨善其身。而對於今天的藝術家,他幾乎沒有了達和窮的矛盾,他心理和藝術中的“天下”,就是“憂”以及對“憂”的表達。無論入世還是出世,皆是人生,“進亦憂,退亦憂”,既憂天下,亦憂人生。

常宗賢先生出生於1944年,年輕時經歷過革命現實主義的影響,毛澤東畫像遍地林立的時候,從畫毛肖像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年輕時也畫過“二七大罷工”這種革命題材的畫。但他對寫實技藝的磨練和成熟,卻是在革命現實主義價值體系的坍塌時期,那時候,常先生除了畫過大量農民的寫生肖像,1982年創作的《河邊》,是他那時的代表作,和後文革校正現實主義——追求人性與真實的鄉土藝術潮流密切關聯。所以,民俗題材一直為常先生所鍾情。此外的藝術語境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作為對革命現實主義的反叛,首都機場壁畫帶動的裝飾化傾向一度盛行,滲透到“國油版雕”各個畫種中,當然這股裝飾風,也與毛澤東倡導從小魯藝到大魯藝去“向農民藝術學習”以來,不間斷探索民族風格的觀唸有關,如1952-3年董希文先生的《開國大典》,1958年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師生集體創作的《當代英雄》,都是最典型寫實造型裝飾風格化的試驗,這成為幾代中國油畫家探討油畫民族化的樣板。1984年常先生創作了《大鼓》,是在這條語言線索上的嘗試,而傾多年心血創作的《民國婚俗》,更是常先生集一生心血的巨制。《民國婚俗》以清末民國初年婚俗的禮儀程式為題材,把“説媒”“測八字”“相親”“定親”“下聘”“迎親”“成婚”七個禮儀程式,通過多幅和尺寸不等——既有獨幅畫感覺又相互關聯的作品,形成一種“交響樂或戲劇式結構”的“連環油畫”。這種敘事和結構性繪畫,多見於中國儒(如朱子家訓插圖,二十四孝圖等),道(八仙過海等),釋(佛本生故事等)的壁畫和書籍連環圖畫的傳統中,但在中國油畫歷史中,實屬罕見,這也是常先生作品的獨特處。原計劃完成組合油畫約長度六十米左右,可惜飛來的橫禍打斷了常先生的宏願。現完成獨幅油畫180乘180公分七幅, 180乘320公分一幅,220乘525公分一幅,三聯畫一幅180乘380公分。完成作品連起來計約二十五米。這些作品都是在40平方米的工作室完成的,而且常先生還佔用了許多時間親手修房,做傢具,種菜,養雞……這是多麼驚人的工作量!

1  2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