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I:互動•看圖習像” 藝術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1-11-08 13:48:26 | 文章來源:

 

策展人:原志陽

藝術總監:秦蓁

策展助理:李學敏

參展藝術家:蔡磊 董宇山 胡柯 劉朋飛 劉偉濤 劉玉潔 秦蓁 王海龍 謝莉斯 徐明皓 周銘 趙勇

開幕時間: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下午4:30

展覽時間:2011年11月4日-2011年12月4日

展覽地點:前後空間(北京市朝陽區北湖渠酒廠國際藝術園D1001)

聯繫電話:010-52023766

 

“選修”是我們在學校、社會以及日常生活中較為耳熟的一個詞,其常規性語義通常被描述為“人物主體依據自己的行為能力與興趣喜好對客體對象進行的一種自由性擇取與習修”,它最終的結果是“有或無”。

之所以將本次展覽定為“選修”,也是出於對當代藝術和大眾的共生關係的考慮。如若將當代藝術與社會大眾作為“選修”的一個釋意範疇,在兩者間進行一種常規性的“選修”描述的話,我們通常會認為前者是後者的一個選修對象,而不會生成一種反觀性的想法。實際上,就當代藝術而言,講求“互動”與觀眾的有效參與一直是它力所倡導的,同時這也是表現它貼近於社會和生活的一面。當然,它的這種互動性可以表現在行為藝術、裝置藝術以及新媒介等藝術子門類上,但如何在當代繪畫和雕塑媒介上進行一種互動方式的探索,如何讓觀者有效的選修和參與到繪畫、雕塑藝術的生成過程中去卻是是有待探索的。這種探索對於藝術家來説,更多的可能是在形式、內容以及繪畫語言通道的探索。對於展覽策劃者來説,可能是一種展覽組合方式的探索,即“什麼是一次較為完整的展覽?”。對於社會大眾來講,他們是人們生活世界的主角和創造者,是藝術土壤的製造者,亦是藝術的參與者。三者間相互聯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

與所有的藝術種類一樣,當代藝術也本著“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創作理念。源於生活表現在它以日常生活、當代社會為創作土壤,高於生活表現在它作品的呈現內容、方式以及思想上。

相對於本次展覽而言,以當代藝術和觀者的互動性為大背景,以自由擇取的方式展開,在此基礎上進行一次“看圖習像”的場景化敘述和觀看人群的實踐性體驗是此次展覽力求的。這種力求性體現在將藝術家所造之像(形)與觀眾所造之像(包括身體語言、情緒表達、文字語言、圖像語言等)置於同一時間和同一空間中,去促成一次“選修”,從而去觸發一種顯性圖像與隱性圖像間的呼應關係,去挖掘圖像背後對現今人類自身以及人類生存空間的關注和關懷。

就此次的參展的十一位青年藝術家來講,他們均畢業于國內專業的美術學院,作品表現上有著不同的地域特色和相同的人文性關懷。他們採用著新型的視覺圖像對這一主題進行著微觀的敘述和表達。細觀作品,我們可以將參展的作品大致分為三類:一、對當代社會中人的狀態的關注,包括童年記憶、青春敘事、傷痕表達;二、對當下人們精神丟失和生命體的關注;三、對現代社會城市生活環境,即人類生存空間的關注。

 

1  2  3  4  5  6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