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凝固——任哲雕塑個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14 15:34:4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精神的凝固——任哲雕塑個展

策展人/ 黃篤

在中國當代雕塑的譜係中,青年藝術家任哲的雕塑並沒有被流行風潮所困擾和束縛,而是表現出個人堅定的藝術信念。在充分發揮了個人極其誇張的想像的基礎上,他以單純而簡潔的方法,對古典與現代的內在性加以統一,生動地表現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即以(身體)運動姿態暗示的內在力量和性格氣質。任哲極為崇尚雕塑的經典精神,因為經典在今天不是到處氾濫而是幾乎完全缺失,而在80後的藝術家中盛行無歷史、無深度、無責任,已成為一個他們的代名詞或標簽。若談藝術的精神,甚至還受到嘲諷。其實,精神具有普遍性,它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心理狀態 ”,或指“表現出來的活力。”因此,任哲之所以在追求這种經典精神,是因為它蘊涵了史詩般的崇高和莊嚴,具體在雕塑語言上反映出他對一種瞬間嘎然而止的精神凝固的精準把握。他把這種雕塑形式更進一步解讀為“精”、“氣”、“神”的美學意味。“精”指的是經過提煉或挑選出來的精華;“氣”在中醫學中是指人體內能使各器官正常發揮功能的原動力,更是指人的精神狀態;“神”則是指人的精力,或指高超出奇,令人驚異的精靈和情態。這種抽象化的中國美學觀非常符合藝術家的個性趣味,也促使了他從這些傳統思想資源中不斷尋找創作的能量和動力,而非簡單地挪用那種表面化的形式。他正是在傳統文化資源吸收和轉化的過程中重新界定了新的古典雕塑語言。

在任哲以中國古代武士和文官為主題的雕塑中,他並沒有著意刻畫人物的具體神情,而是喜歡用塑與刻相間的寫意手法表現雕塑的強烈動勢和情態所蘊涵的精神性。猶如中國傳統書法在整體性上強調的“勢”一樣,任哲把這樣抽象的意念巧妙納入雕塑造型之中,一旦能把握住雕塑語言的整體勢態,那麼作品的浪漫而詩意的壯志豪情才能得到充分再現。這種雕塑既是一種誇張的姿態,又是一種戲劇化的姿態。可以説,他創造的古代人物形象以物質表意性來體現,並大膽地簡化了古典雕塑細節的繁瑣和裝飾性,如注重人物形態與馬的形體塑造的關係,從流暢的動態中盡顯雄渾、飽滿和力度。他還著力關注對人的身體骨骼和肌肉運動的誇張刻畫,以某一個固定的武術動作來暗示或預示了人物動作的連續性、韻律感和節奏感。顯然,這種暗示性姿態不是直接源於西方的寫實雕塑,而是來自中國京劇中武生的動作美學,因為京劇則充分反映了中國傳統美學的“虛實”或“陰陽”關係,而這種“虛實”或“陰陽”又依賴於在時間和空間上“均衡”、“簡潔”和“聯想”的美學原則,留給人以更大的體驗和想像餘地。這既能讓人感受到精神與運動的完美結合和統一,又能領悟到歷史意識和當代精神的內在聯繫。可以説,對歷史或經典的解讀幾乎成了藝術家任哲觀念的關鍵點。任哲的雕塑與其説是與歷史對話,倒不如是與當代對話,因為對歷史圖像的過濾和昇華意在為大眾尋找更為真實的“再現”,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大眾文化排斥現實需求或真實需求,甚至長期維持著一種倒退的討好大眾的意識形態的功能。任哲明察秋毫到這一點,他試圖從藝術邏輯中作出逆向的思考和判斷,即以這種紀念碑式的經典雕塑作為突破口,藉以對傳統的經典雕塑語言進行演繹和擴張,重新塑造和簡化了人物動態的氣度和風骨,如實地隱喻了當代社會複雜紛爭的關係。

 

     1   2   3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