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之光——西藏唐卡藝術珍品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1-01-10 10:52:37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一)國唐有以下幾種形式:

(1)絲繡國唐,用彩色絲線刺繡而成。

(2)絲貼國唐,是剪貼彩帛色塊堆繡拼貼出來的唐卡。

(3)絲織國唐,是用各種彩色絲線手工編織出來的唐卡。西藏山南昌珠寺裏邊還有用成千上萬珍珠編串的唐卡,十分珍貴,是該寺鎮寺之寶。

(4)絲印唐卡,有木板、銅板或鐵板等印製技術。

(二)止唐有以下幾種形式:“止唐”根據顏料的使用,又可分為金唐、赤唐、彩唐、黑唐等。

1、彩唐,或稱“翠唐”,用多種顏色繪製的唐卡。是唐卡中常見的樣式。

2、金唐,或稱“賽唐”,以金色顏料或純正黃金研磨後作底色、用紅黑線勾繪形象繪製的唐卡。金唐在唐卡中相對而言比較珍貴。

3、紅唐,或稱“朱紅唐”、“策唐”等,是以朱紅色作底色、用金色、黑色或白色等繪製形象的唐卡。

4、黑唐,或稱“納唐”,是以黑色作底、用紅色、白色或金色等造型繪製的唐卡。

早期的唐卡畫主題十分突出,即以一個主尊佛、菩薩、度母、護法神為主,很少繪主尊以外的眷屬、供養等陪襯背景和裝飾,畫面簡單明瞭。但到了藏傳佛教後弘期,即10世紀以後,形成了眾多教派共處的局面,唐卡繪製的高僧大德開始考慮這一多教派共處的社會現實,增加了以主體神像相關的細節和背景裝飾。出現了佛傳故事、本生畫、經變畫、本尊、菩薩、護法、上師、大成就者、壇城、變化身等多種題材內容。這一被稱為西藏“百科全書”式的繪畫,不僅包含有佛教的豐富內涵,還將觸角伸向了歷史、現實人物、民俗風情、醫學、天文曆算、音樂舞蹈等方面。

在同一幅唐卡畫中,有不同教派創始人同列“空界”的畫面。但各教派在繪製唐卡時還是側重突出教派特色,如寧瑪派和薩迦派都有特殊的表現。一般唐卡分為三部分繪製,中間繪“本尊”佛,上部為“空界”(聖界),以“法身”、“報身”、“化身”,日、月等;下部為“地界”(凡界),繪空行、護法、僧侶、眷屬、供養人等。唐卡繪製有佛教的儀軌和定制,成書于四世紀以後印度笈多王朝時期的《度量經》奠定了唐卡造像體系的基礎。從藝術風格上講,唐卡的主要特點是:中心突出、講究對稱平穩;線描造型準確,工細秀麗;設色鮮明,對比強烈,勾金填彩,富麗堂皇;構圖飽滿、寫實細膩,繁密精絕。上乘的唐卡要數月或一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

在唐卡中,最重要的內容當屬“佛祖”造像。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是各教派共同崇信的佛祖,是顯教和密教派共尊之本師。各教派繪製“佛祖”時一般採取兩種佈局方式:一種以釋迦牟尼為中心,佔據畫面大部分,用蓮座、背光、花蔓作簡單的襯托。另一種在佛祖的上方“空界”繪畫有該教派的創始人祖師像,表明唐卡出自的教派。這是比較常見的畫法。釋迦牟尼也有兩種裝飾:佛像裝和菩薩裝。如佛祖身披袈裟,沒有項璉、瓔珞。左手托缽,右手施觸地印,結跏跌坐于蓮臺上,只有樸素的頭光和背光。上邊繪有蓮花生大師坐像,表明是寧瑪派的繪畫風格。釋迦牟尼以菩薩裝繪製的佛像,頭戴珠寶佛冠,蓮花耳當、瓔珞項圈、雲紋披肩,華麗而莊嚴,坐姿與手印同上。但在佛祖“地界”繪有十一面觀音、度母,以及供養人。“空界”還繪有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和其弟子賈曹傑、克主傑像,是典型的格魯派風格。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是青海古稱宗喀地方人,但在西藏有更大的影響。格魯派形成後,首先在西藏弘傳開來,並從1409年傳召大法會開始,先後建成格丹寺、蜇蚌寺、色拉寺和扎什倫布寺。17世紀和18世紀先後在青海建成塔爾寺、甘肅建成拉卜楞寺。在近600年的歷史中形成了達賴、班禪兩大活佛的轉世系統。特別受到清王朝的扶植後,一些教派受其影響逐漸皈依格魯派。

唐卡在唐時就已經出現,我們見到的實物資料比較少,但在收藏家手中仍是鳳毛麟角,唐宋時的唐卡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目前我們所見到的是一幅繪有《兩天王》的唐卡(見本書圖2)。從有關資料看出與敦煌壁畫中的天王同出一門,雖然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在吐蕃佔據敦煌時,敦煌已成為西域、吐蕃、中原文化交匯融合的中心。中原文化經敦煌向西域和吐蕃傳播擴散的條件十分有利。吐蕃讚普松讚幹布、赤德祖讚先後迎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兩位公主進藏時都賜贈錦緞絲帛數萬,雜伎工匠悉從,其中也有不少畫工藝人,他們也極有可能用繪製唐卡的方法,創造性地繪製天王像。

 

1  2  3  4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