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寫實畫派小幅繪畫作品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18 17:36:1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2010•中國寫實畫派小幅繪畫作品展 展覽作品

 

主辦單位:中國油畫院

承辦單位:北京時代美術館、中國民生銀行

協辦單位: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昱擎天國際藝術品物流公司

展覽地點:北京時代美術館35層、36層展廳

展覽時間: 2010年12月1日—12月8日

參展藝術家:艾軒、楊飛雲、王沂東、陳衍寧、徐芒耀、何多苓、劉孔喜、尚丁、袁正陽、郭潤文、王宏劍、朝戈、張利、龍力遊、夏星、李士進、王玉琦、徐唯辛、鄭藝、翁偉、忻東旺、龐茂琨、冷軍、殷雄、石良、李貴君、張義波、朱春林、王少倫、陳逸飛

巡展地點

山東美術館 2011年1月8日—1月22日

西安美術館 2011年1月29日—2月28日

展覽簡介

中國寫實畫派作為中國目前最具影響力和最為活躍的藝術團體,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其作品在拍賣場上是眾多藏家追逐和期待的焦點,其每次的展覽也都帶給觀眾無限的美好享受,他們作品中的恢弘大氣和筆法的細膩精緻讓人印象深刻。中國寫實畫派總給人驚喜,與以往大大型巨制不同,2010年初冬第一屆小幅繪畫作品展在中國油畫院、北京時代美術館、民生銀私人銀行等多家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終於與觀眾見面了。

這次展覽以小幅繪畫作品為主,每位藝術家將展出10件左右作品,展品總數量約250件。所有展出作品尺寸均不超過1米✕1米,除油畫外還包括了大量的素描、速寫和課堂、野外寫生作品,從油畫棒到色粉筆,從水彩到油彩,從紙上到布上,本次展覽的展品幾乎囊括了所有架上繪畫材質。除此之外,作品的創作年代跨度也很大,從上世紀80年代直到即將逝去的2010,時間跨度達40年之久,而寫實畫派的畫家中年紀最長者不過60來歲。

可以説,這次展覽與以往寫實畫派的任何一次展覽都不一樣,與我們印象中的寫實畫派也不一樣,它所展示的寫實畫派完全不同的一面,是我們還沒有接觸過的另一種精彩。從今年開始,中國寫實畫派的小幅繪畫作品展將每兩年舉行一次,今年的展覽在京城最高的美術館——北京時代美術館展出至12月8日,2011年1月開始該展覽將在山東美術館、西安美術館等地進行巡展。

 

寫實與寫生

文/ 常磊

寫實畫派的藝術家們一路走來,在春秋代序中,他們的從容步履已經邁進了第六個年頭。六年來,他們的群體不斷地注入新鮮的血液,由原初的13人已經擴展到了30人;六年來,他們始終堅守著宣言的精神:以所喜愛的寫實繪畫的方式表達著自己詩人一樣的情懷,對製作過程的投入和對完美品質的要求盡乎苛刻,對理性精神和傳統文化的崇尚極端執著。六年來,他們以此為藝術實踐的信條,在不斷地昇華著作品的精神境界。寫實畫派的歷次展覽給予人們的都是期待和欣喜,觀眾看見了他們傾力力付出的制藝精神,也用心地品讀了他們美輪美奐的佳作。

油畫藝術創作對於普通人來説是個具有某種神秘色彩的事情,很多人對探究這種神秘色彩都懷有覬覦之心。在藝術界外的人看來,藝術家畫室裏充滿了秘密。事實上,不僅僅是普通人有這樣的念頭,一個藝術家個體對於其他藝術家來説,也是神秘的,彼此觀摩作品之際亦常揣測其作品裏的玄機,包括材料、手法、創意、情緒等等。但無論怎樣,藝術家的心靈才是藝術誕生之真正所在,藝術家作品中的一切資訊都來自於心靈。作品裏的歡樂與哀愁,崇高和悲憫,都是作者心靈之寫照。而作品只不過是心靈的投影而已。對於寫實畫派的藝術家來説,屬於他們藝術的一切心靈體驗皆來自於對自然之關照,所以此次的展覽,藝術家們在作品的學術方式上有所調整,所展示的乃是寫生的精神。

這次展覽,雖然作品的整體規模並不是很大,但卻是寫實畫派歷次展覽中最立體最豐富全面的一次。展覽的主要作品雖然不見得很宏大,甚至於是隨筆的形象記錄,但在語言上卻精緻生動,這都是得益於融入自然寫生之緣故。寫實畫派的藝術家所創造的藝術形象都是來自於自然的,他們的創作語言所走的道路是承接于傳統的,傳統藝術的審美取向既關注自然的精神也關注語言的精神,所以對於他們來説寫生則尤為必要。宏篇巨作的背後其實都是通過自然交流的寫生點滴堆積起來的一種抽象能力。歷代有成就的藝術家都是非常提倡通過寫生來推升語言的水準。藝術史也可以證明,在繪畫藝術成長過程中,寫生的確與寫實的繪畫藝術史相伴共生。因為寫實所寫之“實”就是我們所面對的有生命的自然,繪畫藝術的誕生也是源自於心靈渴望摹寫自然的衝動。考察美術史,我們可以注意到,很多大師留下來的最動人的作品並不是他們所創作的大幅作品,相反卻是一些寫生的小幅即興之作,甚至於是未完成的。品讀魯本斯和大衛的作品,我們常常有此體會。從這些作品裏,我們能讀到大師在創作時即時微妙的心靈狀態,能讀到他們面對自然時的那種震顫的激動和表現的慾望。可以説,寫生的方式是傳統油畫誕生的基石。寫生之目的並非去絕對描摹面對的“實”,而是以觀者的獨特心靈視角去解讀所面對的“實”,這就是為什麼同寫一個“實”,不同的藝術家卻給予不同解讀的理由。藝術家的語言方式乃至語言的審美氣質都是在體悟自然的寫生過程中錘鍊出來的,優秀的藝術家一定是通過寫生的方式來鑄就語言的氣質。

曾幾何時,寫生的方式為人所誤讀。很多藝術家把“寫生”與“習作”的概念等同起來,而非寫生的作品才可謂之“創作”。這種認識方式是混亂的。一切繪畫作品皆為“創作”,所謂“習作”乃是一種創作態度或目的。對於藝術家創作的任何一件藝術品的具體過程來説,我們都不可以排除藝術家即時包含兩種心態,即解決問題和訴諸審美,抑或説是習作的心態和創作的心態,因此習作與創作在實踐中很難建立清晰的界限,只是在作品産生的過程中微妙的隨時産生逆轉的心裏傾向。當我們面對具體的物質結果 “作品”的時候,我們只能説它是“創作”出來的,而不可以説它是“習作”出來的。止于作品的創作方式,可以是寫生的,也可以是非寫生的。

此次寫實畫派的藝術家展示的作品均為日常寫生之作。從作品本身的審美品質上看,絲毫不會遜色于他們的大幅作品。從藝術的角度,這些作品更應該被稱為創作,因為它們所寫的乃是真正的“實”,是藝術家面對的第一自然,而不是作為素材的第二自然。縱觀歷次展覽,寫實畫派的藝術家展示的都是自己的終成力作,嚴謹而完滿。這樣的展示思路是最樸素和傳統的,可是也有缺憾之處。所以,此次藝術家們調整了展覽的學術節奏,以寫生或創意構思的小幅作品為主題,甚至包括素描,展現給觀眾。這樣的方式所展示的是藝術家才創作中心靈流動的過程,也展示了屬於創作的最真實最生動的一面。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