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波油畫個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12 14:20:4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空間、身體——一個互為鏡像的世界

劉靜波油畫個展

學術主持:盧建文

主辦單位:北京 環鐵時代美術館

展覽日期:2010年10月30-11月15日

開幕酒會:2010年10月30日15:00

展覽地點: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

 

 

這裡匯聚的是藝術家劉靜波不期年之作。可見作者用功之勤,思想之活躍。

“但創作對我並非總是風和日麗……”劉靜波講。她也有過很長一段隱晦不明時期。怎麼畫?畫什麼?是孕育期思考的核心。

對盧西安•弗洛伊德、埃裏克•菲謝爾作品的研究激發和推動劉靜波怎麼畫之路。在兩位藝術家身上她發現“寫實”的當代力量,同時她也看到國人對寫實理解的偏差,這説明中國還沒很好地把這一語法吸收並完成當代性的工作。

從形態來説,弗洛伊德、菲謝爾把人體從解剖學引向心靈的訴求。身心二元是他們表徵的軸心。分析前人的成就萌發劉靜波的創作慾望,但同時也讓她陷入了影響的焦慮。

超越擺脫前人的羈絆,她必須從身心二元的情感離開,才有譜係創新的價值。在大眾成為文藝的閱讀對象時,歌德就批評過庸俗的藝術家生産感傷的情調來賺取讀者的眼淚。今天的人們越來越依賴媒介的交流,如論是網路還是電話……當代人的人際範式為藝術家撇去情感層提供契機,正如朱麗婭•克裏斯特瓦所説:後現代人心靈反抗已經消失,人類回歸到:零度心理狀態,他既不是生理學的也不是社會學的,是因應化的混合物。

因應化的身體正是藝術家創新所在,於是網路、紙媒等仲介化的身體圖式成為她藝術創作的資源。在理解媒介空間身體的同時藝術家發現當代人類身體的變化鏡像恰恰是空間不穩定的根源。

這樣,在劉靜波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空間在影響著身體,身體在雕塑空間。在此我們不知道哪是主體,哪是客體……這種捆綁的效果最後總是以悖論形態出現在我們的視域。

空間騖,身體趨,匆匆數語算作《空間、身體——一個互為鏡像世界》之序吧。

——盧建文

2010年10月10日

 

1   2   3   4   5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