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院精神提名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3 16:28:5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新學院精神提名展》即將在環鐵時代美術館開幕
 
策展人:孫小娟
主辦單位: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
展覽日期:2010年9 月 25日—— 10月18 日
開幕酒會:2010年 9月 25日15:00
展覽地點:北京 環鐵時代美術館
聯繫電話:+86 010 6435 2297
聯繫郵箱:ht_gallery@163.com、ht_media@126.com
提名委員:尚楊、戴士和、曹力、陳文驥、呂勝中、謝東明、丁一林、李延洲、張元、王玉平、徐唯辛、李天元、孫建平、楊參軍、潘曉東
參展藝術家:遲群、余俊、林泰然、魏婧、曹夢、馬佳偉、高原、石二軍、張姿、張文慧、池穎紅、徐振、秦讚軍、孫健、李屹青、栗子、梁智龍、郝雪鵬、常小軍、張晴雨、周楊、章暄晗、任哲、鞏天發、王瑋潔、陳定根
媒體支援:(平面媒體)中國文化報、中國證券報、美術焦點、畫廊、新視覺、庫藝術、藝週刊;(網路媒體)人民網、搜狐文化、鳳凰時尚、雅昌藝術網、今日藝術網、藝術國際、藝術中國、99藝術網、藝術眼
 

前言

1

本次展覽的主題是“新學院精神”。策展人孫小娟先生主張既要學院的又要積極而不是固步自封的。我很贊同,因為在我認為“學院精神”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進取不斷發展的精神,在中外的歷史上。

想起當年那一群著名的大學生臨近畢業造了反,拒絕校方的創作命題,非要自由創作不可,從學院鬧到社會上鬧成了“巡迴畫展”,影響了一個大國的藝術面貌。這不就是學院精神嗎?不就是義大利的學院精神在俄國發揚光大嗎?

我想,如今咱們誰也不會把壓制學生的學院當局當做學院精神吧?一定覺得“造反”的學生們才代表了學院精神。陳寅恪的名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是從“學院”裏發出來的,而且是“國學院”。學院可以引領社會,帶風氣之先。可不可以畫人體,可不可以畫模特,如果不是先從學院做起來,社會上根本是此路不通的。所以,學院並不總是滯後的,並不總是保守的。50年代末期,央美的艾中信先生力主油畫係分工作室,按藝術風格分,按藝術主張分。在當時是何等的難能可貴,影響又是何等深遠。吳冠中先生主張解散美協,畫院以獎代養,主張教學方法自助餐,警示大家筆墨等於零。吳先生去了,大家懷念他的畫,更懷念他的聲音,雖然沙啞單薄但是艱苦地支撐了一個時期的空間,思想的反問的空間。

學院精神振聾發聵。

2

本次展覽的作者都是新近的畢業生。他們執著于藝術的理想,但又掙紮在現實的困境。他們的人生已經開始。他們每個人將會給學院精神打上什麼樣的烙印呢?

3

據説現在的學院功勞很大,成績很大。每年度的總結裏都沾沾自喜于美展獎牌,洋洋自得于幾件政府工程,但是這種功勞簿上記錄的,是撈到的好處,而不是為藝術的貢獻。表面上蓋了大樓,實際上教學條件急劇惡化——每個教員們面對著幾十個學生,連名字也認不全談何因材施教?

“學院”的現實,是學院精神的對立面。

4

近現代的“學院”,如果從義大利的波倫亞學院算起,或者從清末明初中國舉辦新學算起,到現在都有相當一段的積累了。或者應該説學院精神是久已有之,而且一直是在逆境中成長,在奮鬥中發揚光大。

不能忘記,每一代學院精神的代表都是從嚴峻的現實中,頂著壓力奮鬥出來的。歷史證明,代表了學院精神的是巡迴畫派而不是壓制他們的學院當局,今後也會證明,新學院精神的代表不是洋洋自得的既得利益集團,而是堅持藝術勞作的樸素的作者們,為自由思想獨立精神而奮鬥的戰士們。

5

學院精神可以定位為一種追求真理的精神。喜歡思辨,喜歡一再追問探索的精神。

這是一種思想自由精神獨立,在下不喜歡拍馬屁,在上不喜歡當權威作學閥,覺得那是些很丟人的陋習。

藝術的學院更是特別珍愛自由與獨立,特別鄙視那些吹吹拍拍的主子與奴才的團夥。我們年輕的作者們正是置身於當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焦點之中,他們的畫筆由於現實的重壓才煥發出力量,正是這些年輕的有活力的作者們用自己的藝術實踐詮釋著當下的,新的學院精神。

願新學院精神畫展越辦越精彩!

 

文/ 戴士和

2010年9月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