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沉睡者甦醒——張逸斌個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7 17:48:5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名稱:當沉睡者甦醒——張逸斌個展

策展人:勞爾.扎穆迪奧

展期:9月10日-10月10日

地點:其他畫廊 l 上海空間 上海市莫幹山路50號9號樓101

 

倫敦藝術家張逸斌的個展“當沉睡者甦醒時”收錄了他的繪畫、雕塑和動畫作品。本次展覽的題目取自威爾斯(H.G. Wells)發表于1910年的同名科幻小説。故事情節圍繞著一位名叫格拉漢姆的男子展開,他在1897年的倫敦墜入長眠,一睡就是203年。

張逸斌採用了威爾斯小説的敘述方式來象徵當今的全球化狀況。但這個主題不僅僅構成了其作品的內容,也是藝術家的形式策略。在故事中,二百多年的銀行複利使格拉漢姆成為富翁,而張逸斌的十幅精彩絕倫的肖像《2008年十大億萬富翁》(Top Ten Billionaires, 2008,2009)即影射了鉅額的財富。其中,藝術家將比爾•蓋茨和威廉•巴菲特等十位富翁的肖像畫在股票單據上,這既象徵了當代全球化經濟貿易,也象徵著無序的市場經濟潛在的問題。但是,張逸斌在這些單據上還畫了其他圖像,象徵著格拉漢姆醒來之時所面對的那個虛幻的世界,他看到了牛頭怪和龍——兩個靈異分別代表了東西方世界這兩極。這兩種宇宙觀的原型也被象徵性地引入了當代歐美與亞洲地緣政治的對抗中。

本次展覽還將展出一系列描繪作為戰利品的動物繪畫,表達了藝術家對自然商品化的態度。威爾斯的故事是反烏托邦的,而張逸斌用鏡子、熒光燈和翻鑄的動物骨骼創作的雕塑則暗示著科學技術的瘋狂運用給自然環境帶來的災難。圍繞著展覽外部的是一個名為《四騎士》(The Four Riders,2009)的系列動畫影像作品。《四騎士》象徵著《啟示錄》中的傳道者約翰所見的“天啟四騎士”,他們象徵著戰爭、死亡、瘟疫和饑荒。張逸斌的《四騎士》也具有這樣的暗示:每部影像作品中都有一個牛仔騎著公牛在背景音樂——Doors樂隊的《盡頭》(The End)——中不停地轉圈。這首經久不衰的歌曲也曾被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用在了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979)中。

張逸斌,出生於倫敦(父母是來自香港的移民)。畢業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2001)與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1998)。他在世界各地舉辦過展覽,近期個展包括《改變的狀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藝術博物館,美國鳳凰城,2010)、《應允之地》(Jack Shainman畫廊,美國紐約,2009)、《憂慮時代的藝術》(Volta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美國紐約,2009)、《天啟四騎士》(沃爾索耳新藝術美術館,英國,2009)與《鏡之荒原》(Adler畫廊,德國法蘭克福,2008)。

張逸斌的作品被眾多國際性公共及私人機構所收藏,其中包括:赫什霍恩現代藝術館、惠特沃思博物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藝術博物館、沃爾索耳新藝術美術館、Hiscox收藏機構、Progressive藝術收藏機構、UBS收藏機構與Gottesman收藏機構等。

張逸斌的作品能夠捕捉我們歷史細微瞬間的心境和價值。他長期以來保持著對文明終結的藝術性想像,這是一種情感和精神的宣泄形式,並以此表達自我。當全世界的意識形態因經濟和環境危機而快速變動,他前所未有地強烈感到文明正轉向災難性的軌道——這是景觀和消費的深淵,道德和理智的坍塌。也許更需要警示的是伴隨著這些狂野發展而來的“後政治”妥協,以及當今大眾媒體所造成的普遍輿論,這種輿論認為信仰的回歸作為全球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因素已經浮現出來了。在他的預言中,基於對精神和烏托邦的熱望,張發現了經濟、政治以及精神危機的濃縮信號。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威廉姆•布萊克。

 

文/ 保羅•霍布森

當代藝術社

 

1   2   3   4   5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