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意圖”蘇謝偉抽象藝術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30 09:22:1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策展人:陳默

  策展助理:鄭荔

  特邀批評:皮道堅、賈方舟、王林、彭德、李磊、殷雙喜、吳鴻、楊衛、魯虹、孫振華、楊小彥、高嶺、李旭、鄒躍進、盧緩、徐可

  參展人:蘇謝偉

  展出:上海美術館

  時間:2010年9月10日—— 9月16日

  (9月10日14點開幕酒會,15:30學術研討會)

  主題闡釋:所謂“東方意圖”, “意”者意念,“圖”者圖像,是一種在漢語背景下文化內省的圖像意識的主動釋放。主張人文本體性,強調語言的民族根性,宣泄以圖像為表徵的精神訴求。按照現代漢語解釋:“它通常以設想而未付諸行動的企圖、願望、幻想、理想等方式存在。意圖作為動機,是推動人類去行動的現實力量。”很顯然,生活化的概念與藝術性的方式,有著表像與內質的懸殊差異,但在精神意念的取向上,卻有著不謀而合之妙。不管是作為圖像表達的意圖,還是設想、願望、動機的意圖,“意圖”都在充實著我們的生活,左右著我們的思考疆域,伴隨著時代的更替及歷史的不斷刷新。

  需要區分的是,這裡的“東方意圖”與賽義德的“東方主義”有著本質差異。賽義德從“他者”的視角來批判習來已久的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西方中心主義”,主張從邊緣向中心運動,最後旨在消除所謂“中心”意識。但因其在意識形態和地理文化上的局限性,無法實現他倡導的從本質上將西方試圖制約東方而製造的一種政治教義的不良現實進行變革,而作為西方人對東方的一種根深蒂固的認識體系,“東方主義”始終充當著歐美殖民主義的意識形態支柱。 “東方意圖”從東方文化的本體核心出發,在去他者化的語境中,將民族的根性意識率性表達,所以説,二者的立場與視點場域不同,沒有可比性。

  蘇謝偉的作品,向人們展示了樸素清新的“東方意圖”。母語文化的深遂根性,孕育了剛柔相劑的磁性和厚德載物的張力,也成為藝術家做功發力的精神基礎。他從“基因”到“觀想”,從“悟境”到“尋找崇高”、“感受肖邦”,呈現出一條清晰而執著的心路歷程。在欲罷不能的追問探索中,以東方文脈為基點的創意構架裏,不乏老莊哲學、參禪悟道、陰陽玄理,也將所謂“東方性”與當代文化在跨學科平臺和觀念意義上做有機混合,以達到多元融匯、文化混搭、古今相通的共和善果。抽象藝術在今天的社會背景下,機遇和困難並存,要做的事很多,要走的路很長。當然,無論何種企圖意圖,都離不開視覺圖像張力最大化的精神追求,惟如此,才有可能實現完善藝術人格的樸素理想。

  2010年6月于成都芳草地

1   2   3   4   5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