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張潤世油畫風景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4 11:15:5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酒會:2010年7月17日週六下午3:00PM-6:00PM

展覽時間:2010年7月18日至8月14日,週一至週日

展覽地點:北京行雲座畫廊,798藝術區D05(798中二街)

 

引言

張潤世畫畫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會取巧,以前看他的版畫和插圖就有這個感覺,構圖和造型都很實在,人物笨笨的,完全是生活中的樣子,場景也不修飾,但弄得虛虛實實,好像是老花眼看到的東西。就藝術而言,真正的真實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如實的敘事,也是以真實的個人體驗為基礎,在真實與體驗之間的孰重孰輕往往決定真實的變形程度,或主客觀的比例程度。

張潤世的畫有些與眾不同,你真要他用理性或規則去控制什麼東西對他反而是一件難事。張潤世的版畫可以用一個“拙”字來概括,這個“拙”不是指技術上的問題,而是造型的特徵。在現代繪畫中天然的“拙”和“野”是難得的天賦,凡高、盧梭、夏加爾都是這樣畫的。凡高的早期作品沒什麼顏色,那股拙勁卻很有力量。張潤世的拙還是受到規則的限制,他不是有意去拙,而是天性的使然。他的造型有那種土得掉渣的味道,這不是人為的設計,而是天真的眼光和原始的表現,但學院的素描和版畫的技術性規則總是遮蔽了他的天性,甚至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其中的矛盾。相比而言,張潤世的油畫就沒有那麼多的規矩,表達得非常直接。所謂直接就是指顏色的感覺沒經過任何規則的過濾直接表達出來。張潤世的繪畫使我們感受到他個人的感覺世界的方式,以前我們總是用個性來解釋這種風格。一幅好的風景畫包含了各種因素,構圖的完整,取景的詩意,色彩的和諧,形象的塑造等等。

張潤世的色彩顯然不是來自大眾文化,從他的版畫也可以看出他關注的是直接的體驗,並不是按照知程式化的造型規則。他的油畫人物也是如此,簡單概括、天真自然,他不是要表達具體的場景與事件,而是表達繪畫本身。確實,張潤世的畫好像使我們回到早期現代主義,回到凡高、高更那樣的繪畫。不過,那種早期現代主義的風格充滿強烈的個人情緒,似乎是對傳統的壓制的反叛。張潤世的畫則是後現代的雜交,大眾文化的表現語言與原始感性的個人經驗渾然一體,也可能是巧合,他並不想向我們説明任何東西,可能他也是直觀地表現了他對大眾文化的反應。但是他把這種反應揉入了個人經驗,而且是那種原始、天真、樸素的本我。每一件藝術品都可能指示著別處,不論我們怎樣在當代文化的共同經驗中感受作品的美,但他的別處不會是那種複製的、包裝的格式、而是他個人的存在,那種單純的、夢幻般的色彩雖然是他的獨創,卻又是我們共同被遺忘、被淹沒的經驗。有些東西確實是找不回來了,看看張潤世的畫,他卻是保留了許多。

 

張潤世藝術簡歷

1964 生於山西太原

1992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本科,學士學位

1993 建立張潤世個人銅板工作坊

2002建立張潤世個人插圖工作坊

展覽

2010 張潤世油畫風景展,北京行雲座畫廊,北京798藝術區

2006 “涅磐”張潤世個展,現在畫廊,北京

2005 張潤世油畫風景展,加拿大安大略省美術館,多倫多,加拿大

2004 第六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大展優秀獎,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7 中國青年水彩畫大展,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北京

1995 中國風景油畫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3 中國第五屆三版展,中國南京藝術學院陳列館,南京

中國油畫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1 中國當代版畫展,東京美術館,東京,日本

中央美術學院年度展獲銀獎,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北京

1990 中國第四屆三版展,香港大學陳列館,香港

插圖出版

2007 《徐志摩的詩》,作者徐志摩,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繁星.春水》,作者冰心,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誘拐》,作者[英]斯蒂文森,二十世紀出版社

2004 《別看我的臉》,作者熊正良,華夏出版社

2003 《母親的傷痕》,作者[美]劉墉,九州出版社

《鳥》,作者北村,東方出版社

2002 《你是壞蛋》,作者黃杉果,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似非而是》,作者[美]肯特.基思,中信出版社

1991 《劫後英雄傳》,作者[英]司各特,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著作

2010 《張潤世油畫風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5 《張潤世文學插圖》,人民美術出版社

《張潤世速寫》,人民美術出版社

 

1   2   3   4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