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皮屑》
文/ 鮑昆
垃圾,是現代以來城市化的産物。當人類告別田園般的自然經濟生活之後,人類開始為了自己不能滿足的慾望生産垃圾。尤其是機器時代以後,人類垃圾的生産能力就像是獲得了爆發力,因為我們所有使用和享受的一切物質器物最終的命運是變成垃圾。也就是説,有多少物質化的生活用品就會有多少垃圾,它們是完全成正比的一組對稱物。每一處優美漂亮的景觀必然會伴生另一半醜陋的垃圾。資本主義更是讓人類垃圾的生産規模化了,資本增值的代價就是垃圾的規模化。鈔票的積累離不開垃圾的累積,財富是建立在垃圾之上的。
無休止的慾望,無窮的垃圾,地球正在進入垃圾時代。垃圾充斥著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生産垃圾、承受垃圾似乎是當代人類的宿命。人們對垃圾的存在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垃圾多了,無處安放,於是人們焚燒它、掩埋它,在垃圾堆上鋪上草坪,蓋上新房,繼續下一輪的垃圾生産。也有人説,垃圾是資源,可以變廢為寶,垃圾的生産於是又獲得理由,併為資本的擴張找到了新的投資熱點。其實這一切的背後都是資本利益的作祟,因為它無休止地向前滾動,滾動中抖落的皮屑就是垃圾。
垃圾污染環境,垃圾又是能源,圍繞著垃圾的是利益和政治。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為垃圾博弈不斷。一些人靠垃圾為生,也有人因為垃圾而致富,更有人因垃圾倒下。垃圾最後成為政治。
王久良用一年多的時間把一個城市的垃圾現狀記錄給我們看,令我們震驚。我們在無邊無際的垃圾之後看到的是那些現代景觀的崛起,它們是那麼美麗妖嬈,甚至讓我們忘記了自己正在被垃圾所吞噬。
展覽內容概述:
《垃圾圍城》圖片與紀錄片展映
在一年半的時間裏,王久良通過對北京周邊幾百座垃圾場的走訪與調查,最後用樸素與真實的影像向我們呈現了垃圾包圍北京的嚴重態勢。這些令人震驚的影像,讓我們得以具體知曉垃圾對我們的生存環境,以及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傷害與威脅。在本次展覽中,王久良《垃圾圍城》的全部攝影作品,以及同名紀錄電影將全面展示。一些新公示的影像中所揭示的新的深刻問題,期待能持續地引起社會公眾的正視。那就是——垃圾之前的資本主義商業消費生産以及因之所帶來的我們的生活觀問題。
事實上,通過前段時間媒體對部分作品的傳播,已經引起政府相關部門對垃圾處理的系列政策的密集出臺,並亦卓見成效。作為攝影參與社會變革的成功範本,《垃圾圍城》顯示了作為藝術之外的現實意義。在展覽開幕期間,我們將就攝影在當今社會變革中的作用同諸多學者展開積極地探討。
《城邊》系列作品
在京城邊緣,數以十萬計的拾荒大軍是垃圾分揀與回收的主力,若沒有他們的辛苦,北京恐怕早已被垃圾淹沒。僅是在這座位於盧溝橋以北永定河西岸的垃圾場上,高峰時就聚集了2000多名來自外地的拾荒者。他們處於整個垃圾食物鏈的最底層,其生存之艱難從這組圖片中可見一斑。但這組圖片並沒有刻意地表現他們的窮苦與哀愁,相反,王久良在自己這些拋卻了戲劇衝突的平淡影像中向他們表達著由衷的敬意。
現在,影像中所有的拾荒者已經離開曾經的“現場”,他們又追隨著垃圾遷往別處。剩下的這座巨大的垃圾場,將是2013年世界園林博覽會的舉辦場地。但我們知道他們沒有消失。他們還在。
《果咖》和《北京飯店》大型裝置
在垃圾場上,王久良同樣也是一名拾荒者,在這裡將展示兩項他所收集的垃圾。一,是從垃圾場上撿回來的四大卡車因為過期而被偷偷傾倒掉的速溶咖啡。這些咖啡的塑膠包裝無論是填埋還是焚燒均難規避環保的質疑。面對這些垃圾,我們將如何處理?然而這不是問題的重點,作品真正拷問的是具體産品生産廠家的社會責任以及更廣範圍內資本行為的意義。
二,是從垃圾場上撿回來的大量北京飯店的一次性拖鞋。這些骯髒的拖鞋讓我們看到了飯店顯赫招牌背後的齷齪,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自己日常消費行為的影子。我們以舒適和健康的名義享受便捷,殊不知這種生活方式最終卻給我們和後代所帶來的更大傷害。
這兩項內容也是目前王久良已經開始的暫定名為《超級市場》主題創作中的部分。在《超級市場》中,王久良將借助對具體的垃圾廢品的審視,去探討日益嚴重的垃圾污染、資源浪費以及我們所處的消費型商品社會之間的某種必然聯繫,並以此對社會消費文化以及無節制的個體消費行為進行尖銳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