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6年清朝康熙年間的《台灣府志》已有台灣八景的記述(注2)。曾刊印在地方誌書上的台灣八景木刻版畫,屬於格套景色與實景較無直接關連,而與文學記敘較為相關。1927年日本政府透過《台灣日日新報》推動台灣八景票選活動,選出了當時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八景十二勝,所謂的八景是:旭岡(基隆)、淡水(台北)、八仙山(台中)、日月潭(南投)、阿里山(嘉義)、壽山(高雄)、鵝鸞鼻(屏東)、太魯閣峽(花蓮),景點幾乎遍及全臺,這些地點將來皆有開發成國家公園的考慮。十二勝則為:草山、新店、大溪、角板山、五指山、獅頭山、八卦山、霧社、虎頭埤、旗山、大里、太平山,似乎各個行政區都被公平地分配到了一個名勝地點,1935年畫家吉田初三郎也發表了台灣八景的系列實景寫生作品,無法親自前往旅行的民眾,藉由明信片發行,看圖即可遊覽。1953年台灣政府又重新推定「玉山積雪」、「阿里山雲海」、「魯閣幽峽」、「清水斷崖」、「大屯春色」、「雙潭秋月」、「安平夕照」及「澎湖漁火」為台灣八景,而2005年也有一次最新的台灣八景票選。但是,無論官方版本的台灣八景是如何變化,一般民眾心目中其實都有其最想一遊的處所,而這些私房景點,雖然不一定是台灣著名的風景勝跡,但對每個人來説,卻都具有深切的意義。至於藝術家們的彩筆,又是如何揮灑這些台灣「名所」呢?「台灣行旅」規劃展出50件描寫台灣各地風景的平面創作,包含了大家耳熟能詳、外國旅行者嚮往的日月潭、阿里山、鵝鸞鼻等台灣名勝,這些作品都是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目前所典藏四千余件作品中精挑而來,展覽將透過8個展示區,呈現畫家獨到眼光所掌握的台灣風采,而希望觀賞者不只能得到浮光掠影般的印象之旅,而是有所感動的心靈行旅。
貳、展區介紹:
一、東北角的山與海:金瓜石、九份山區,以及野柳海邊,都是台灣北部著名的海濱山城。黃昏夕陽余輝更是這些區域的賞覽重點。畫家也喜歡以此為題來創作。
這個區域共有5件作品,林克恭「金礦—九份」藉由嚴謹構圖及簡潔造型,將九份山城層迭的建築物與坡地巒峰,條理有致的安置著,全圖以調和的金黃、灰綠、乳白色,營造明凈亮潔的氣氛,整張作品閃耀著純粹而飽和的光彩。
陶晴山1995年秋遊寫生水墨之作,他以斧劈幹擦、赭石暈染,將「龍洞」晚霞絢麗盡搜畫底。
席德進融合水墨意趣的水彩畫「金瓜石山勢」,是他生命將近之時所畫的夕陽之景,特別引人入勝。
二、觀音山、淡水河:淡水港是清朝咸豐10年(1860)後台灣對西洋開放的通商口岸,這個區域充滿歷史與歲月更疊的痕跡,自然與人文景觀皆變化豐富。
這個區域共展出4件作品,不同的藝術家對觀音山、淡水河各自都有深刻體會並各自展現特別取景,並且都在畫作中展現自我獨特的畫風。例如郭柏川採用宣紙來畫油畫,揉合東、西方文化藝術的的個人風格,使用靈活筆觸及強烈對比色彩,描寫陽光下淡水河畔觀音山景,畫面耀眼活潑。而與之對比的則是廖德政夏末秋初「觀音山遠眺」的潤澤詩意。
三、台北城內城外-城鄉風光與街景:從大稻埕到台北城,從碧潭到劍潭,從西門町到東區101大樓,台北這個台灣首善之都,不斷改變著城裏與城外的邊界,而有些畫裏的景點,如龍思良所畫昔日的士林夜市及中華商場,現今都已不復存在,只在畫中留下耐人尋味的景點。
這個區域共有7件作品,而楊三郎「台北舊街」厚涂的暖色調和短筆觸表現出繽紛斑駁的歲月痕跡,而可愛的點景人物則使畫面憑添懷舊之情。
馬白水用層次分明的藍綠色塊創造出碧潭周邊的青翠山巒,而許武勇雖然也是採用灰藍色系,但因不同的結構,兩者畫面氣氛有著極大差異。
四、台灣西部:北港朝天宮的古跡廟會熱鬧活動,以及新竹、台南古跡的典雅幽靜,兩者有頗大的對比效果,卻都能深深絡印在旅人心中。桃園石門水庫、南投日月潭、埔裏碧湖,這些台灣西部的川湖水庫,各自展現著獨有的明媚風景。而從台南赤崁樓、孔子廟、安平夕照的景致以高雄港都風光,讓人從豪放的畫面整體表現,體驗南台灣的歷史溫度及其熱鬧繁華。
這個區域共有11件作品,李澤藩以獨特的「洗畫法」,憑著過去對東門城美麗的深刻記憶,畫出了東門城昔日風光,透過畫面人們也能感受那份與土地接近的和諧感受。
江明賢所作的「北港朝天宮」捕捉了媽祖廟香火鼎盛的熱鬧氣氛,以及廟宇建築繁複結構,畫面在虛、實之間,産生有趣的效果。
江兆申曾經擔任台北故宮副院長,1991年退職後因喜愛南投埔裏風光,因而移居埔裏揭涉園。對於喜愛的行旅之地,有些人不只追求「可遊」,而且企求「可居」。
五、台灣中部高山:從南湖大山的神秘、奇萊山的險峻以及玉山的高聳,看見台灣高山群峰原始粗獷的俊秀之美。似乎昔日「台灣八景」都少不了美麗的「阿里山」,而「阿里山雲海」又是阿里山最不可或缺的景觀。許多台灣畫家都不約而同的描寫阿里山雲海,而阿里山雲海也因此留下了許多不同的動人風貌。
這個區域共有10件作品,林玉山以阿里山的雲海為主題,構圖筆法精簡大方,彩墨明亮流暢,這是作者描繪從阿里山遠望塔山的記遊之作。奇萊山山勢陡峭,是台灣山難發生頻率最高的山群。陳慧坤在他六十多歲時跋涉上山,寫生創作了這件作品,卻將此山畫得柔和。
六、墾丁海角樂園:從墾丁大尖山及台灣最南端的海岸,旅人可以領略到的是南台灣熾熱的溫度。隨著時代不同,藝術家們描繪風景的創作觀點也有所不同,縱使面對相同的視野角度,也會營造出全然不同的畫面風貌。
這個區域共有3件作品,廖繼春筆下充滿絢麗韻律感的「墾丁公園」,畫面以高彩度、高明度的色彩旋律,讓小小畫幅展現大大的生命力。
高業榮1992年勘查墾丁史跡時現場寫生,他用急速的筆觸描繪被落山風狂風吹動下的墾丁大尖山景致。他是一位研究原始藝術的學者,畫風也反映了一種真率質樸。
「枋山夕照」,是陳隆興對家鄉南台灣的飄浮記憶,他使用超廣角的視點,以幾何造型簡化景物,規律平涂鮮明色彩,結合想像、寫實、回憶與境幻,藉由創作安撫空虛心靈,召喚大家對大自然的熱愛。
七、台灣東部:對於台灣東部高山峻谷與海峽驚濤拍岸的壯麗奇景,畫家都以巧思一一呈現。景色壯麗驚險太魯閣是自日治時期以來,便是台灣東部觀光的必到之處。
這個區域共有4件作品,除了太魯閣峽谷奇景、天長山的神秘絕境及知本山谷的雄渾壯麗,此區還展示台灣東北海岸的奇峋。傅狷夫對於台灣畫壇影響最深的是長年觀察台灣山川創發的「裂罅皴」,以及雲水雙絕的寫生山水畫。他用自創皴法表現台灣東北海岸嶙峋岩石,海水用花青色及清水暈染,展現水彩畫一般的輕透感,波濤也越顯靈動而富立體感。
八、綠島、蘭嶼、金門、澎湖:綠島、蘭嶼、金門、澎湖是環繞于台灣的外島,每個島嶼都有其獨特的自然資源並且各有其豐富的歷史文化淵源,每一座島嶼都值得細細品味。
這個區域共有6件作品,顏水龍對蘭嶼情有獨鍾,曾經多次造訪蘭嶼。獨木舟是達悟族人重要的捕魚工具,而「蘭嶼之舟」為顏水龍創作中重要的主題,畫于1984年的「蘭嶼風景」以色彩來表現空間層次,並以色塊來表現畫面的造型構圖。而艷麗富於鄉土氣息的色彩、紮實的構圖及肌理的掌握,讓作品呈現嚴謹莊重。而另一幅「蘭嶼即景」則為女畫家袁樞真的晚年之作,下筆天真隨性,疏放漫妙的畫作與顏水龍的作品産生極大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