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粧濃抹總相宜——侯麗梅、張成油畫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05 17:58:0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淡粧濃抹總相宜——侯麗梅、張成油畫展

展覽題目:《淡粧濃抹總相宜—侯麗梅、張成油畫展》

開幕時間:2009年6月13日

展覽時間:2009年6月13日至2009年7月12日

展覽地點:北京藝森畫廊

 

淡粧濃抹總相宜

王 兵

引用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中的這句詩,作為張成、侯麗梅這對藝術家伉儷畫展的展題,是再貼切不過了。他們一個畫風清超秀逸,古澹天真,元氣淋漓,一片清雅之氣;一個畫風以渾厚為體,色彩明艷飛動,濃烈沉凝。若借用宋詞流派為喻,恰如一個是“婉約派”,一個是“豪放派”。有意思的是,觀者常常會被作品誤導,把前者當做侯麗梅的作品,後者當著張成的作品,其實,恰恰相反。這也是審美學中的一個有趣現象。

張成、侯麗梅都成長于中國最寒冷的北方省份,那裏寓廣袤渾厚中閃爍著的繽紛,寓寂寥寒冷中涌動著的生機,他倆的整個年少青春時代一直親歷著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觀,熟悉四季輪迴中的每一個變化,他們對風景迷戀是天然而生的,所以他們共同選擇了以風景作為母題來實現自己的藝術情結。

我國遠在魏晉南北朝時山水畫就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種,而西方傳統藝術,直到17世紀荷蘭畫派的興起,風景畫才得以擺脫作為人物背景附庸的地位,獨立於油畫藝術的殿堂。康斯泰勃爾和透納,柯羅和巴比松畫派,印象派……,大批藝術巨匠留下了一幅幅傳世之作,奠定了風景畫在油畫藝術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英國美術史論家Kenneth Clark認為,風景是一種永恒的存在,因為自然是永恒的。可是,風景作為內容出現在藝術家的作品之中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存在事實,它體現著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可分離而又神秘的關係。實際上,藝術中的風景之美是人類對自然的愛的必然結果。

從這重意義上認識張成、侯麗梅的繪畫,就有了一個明確的觀照。他筆下的北方風景無關乎物象本身,已經幻化為他的精神境象,這足已説明為什麼他們的藝術實踐二十多年來一直堅守著這個主題。可以這麼認為,任何藝術的形式、題材都存在著一個“根”,它是催發藝術之花的本源,這個“根”就是地域、境遇以及藝術家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和精神理想。

“根”的概念特別對於承載著凝重原生文化的中國藝術家來説,具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使一代一代覺悟者,在不斷探索時代性、當下性、先鋒性的同時,一次一次回眸初始,尋找藝術的本真狀態,而這種自覺性源於對生活和藝術深刻的理解和領悟。

所以,張成和侯麗梅以自己的畫筆和色彩演繹的就是對故土的迷戀,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感嘆,寓浪漫情懷于北方風景。但是他們不是用嚴謹的手法去再現它,而是用率真的寫意手法去喚醒風景背後的神秘詩性。繪畫中融入的畫家的個人情感,不但是繪畫創作過程中除了畫功基礎以外的另一大元素,更是畫作的靈魂。欣賞他們的一幅幅畫作既是觀賞落筆處時抑時揚的酣暢,更是聆聽畫家如飛澗般奔流的內心獨白。

風景畫強調“意境”,是指欣賞者主觀心理因素方面的“意”與畫面上呈現出來的客觀方面“境”二者之間渾然融合。而張成、侯麗梅作為創作者來説,他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穿越風景之門的心靈之旅,他們已經摒棄了對景致的描述,而成為一種幻象,一種更簡單直白的表述。此時,畫面的現實意義越來越被消解,讓內心悸動的東西已不在物象本身,面對空白的畫布,他們強調的是心智的表達,繪畫變成一種書寫,真正體驗到正如鄭板橋所言“畫到神情縹緲處,更無真相有真魂”。

歌德説過:“一切生物都嚮往色彩”。縱觀張成、侯麗梅作品,會給你這樣一種直觀印象,具體的、明確的線和面,物體的“形”和“立體感”全消融在或恣意淋漓,或絢麗斑斕的色彩之中。平凡的大自然在他們的筆下,被描繪得那麼率真,那麼生機勃勃。於是,雪國印象在這對伉儷的畫裏多不是寂寥與寒冷,而是呈現出白山黑水之間涌動著的生命力。“澹粧”者于清雅中見銷魂,“濃抹”處於渾厚中見娟秀。

 

營業時間:早9:00——晚5:30(星期一休息)

電話:010—82014962

郵箱:bj.east.gallery@163.com

網址:www.bj-eastgallery.com

郵編:100120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北二環中路德勝門箭樓

ADD: Desheng Men Watchtower, North Second Ring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   2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