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克: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建議

時間:2015-03-09 | 片長:孔維克: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建議 | 來源:藝術中國

提案二: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挖掘其當代價值及向全社會推廣

習總書記在孔子研究院及世界儒學大會上的講話,在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72週年會議上的講話,為中國文化繁榮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他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看作中華民族發展的“軟實力”,界定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足點、固有的根本和重要的源泉等。也是我們提倡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究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哪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聯呢?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諧、求大同”“修身治國平天下”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相同的核心精髓,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普遍價值。因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實社會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那麼,怎樣做好研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當代價值,並進行弘揚呢?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與新媒體結合,做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弘揚工作。現在的世界是網際網路的世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引發了許多方面的變革,現在作品形式空前豐富,日新月異。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當前,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需要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的作用。可以通過講座、網路文學作品等形式,讓中國傳統文化滋潤人們心田。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央應從政策上支援山東帶頭做好傳統文化的挖掘弘揚工作。我們認為,從儒家角度講,關於個人基本道德就是仁、義、禮、智、信、孝、和;忠、廉、強、毅、勇、直;關於公民基本道德就是愛國、利群、尊禮、守法、奉公、敬業。不管公德私德,都要落腳到每個具體的人來實現。網際網路、手機等多媒體終端恰恰是聯結每個當代人的紐帶。因此,宣傳部、文明辦要通過網際網路、手機樹典型,以及文學作品、繪畫、書法或普及讀物等形式將這些理念予以倡導,並讓大家內化為自覺行動,打造中華民族精神高地。

二是與教育結合,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一個民族的復興必然伴隨著這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鳳凰涅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並非死去的歷史陳跡,而是至今活著的文化生命。因此,教育部門要通過教科書、教研活動進行引導,要從娃娃抓起,從課堂做起,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化為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的當代風景,在全社會營造起溫良恭儉讓的良好社會氛圍,及開拓、進去、擔當、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三、與基層社區、企業結合,重塑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孟子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君子性格。現在有些人只信仰“權”和“錢”,價值觀嚴重扭曲。所以,我們要對國人從價值觀、文化性格上進行重塑。可通過在基層社區、企業設立孔子學堂、專家講座等形式,不斷地從外在的方面塑造到內化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這是一項緊迫而急需的工作,需要從基層努力,整體推進。只有基層群眾的文化理念提高,才能重塑中國人的文化性格。

四、與社科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結合,充分調動其引領和導向作用。重塑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社科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的引領使命,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人先正己,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首先應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修養,加強對革命文藝傳統和古代優秀文藝傳統之間關係的研究,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佔據道德高地,然後才能發揮其引領和導向作用。社科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要接地氣,要深入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時代的閃光點,産生喜聞樂見的作品,與人民群眾形成“求真求美的價值共振”;要將其理論及作品通過電視、網際網路等形式對廣大人民群眾起到既旗幟鮮明又潤物無聲、既尖銳潑辣又潛移默化的陶冶、凈化、激勵的作用;通過優秀作品塑造好、傳達好、講好中國故事,發揮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