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徐悲鴻學術研討會(中)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 片長: 00:49:33 | 上傳: 2009-04-05

 

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徐悲鴻學術研討會(上)

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徐悲鴻學術研討會(下)

 

    去尋找,還有可能會發現很多新的一些史料。我想下面請李樹聲教授發言,李樹聲先生是我們中央美院的教授,他發言的內容是跟徐悲鴻先生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之間的關係。我們請李教授。

    李樹聲:我本來講的是徐悲鴻是五四新文化的傑出代表,現在列印的加了一些新文化運動,意思差不多,研究徐先生主要是為了今天我們怎麼求得美術事業的新的發展,更健康地促進美術和現代中國相適應。我國從古代走向現代,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一個過程,特別是從清朝末年以來,接連打敗仗,到處各地賠款,國力日衰,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更加感到民族危亡,一些人到處尋找救國的途徑,實業救國等等,當然最終是爆發了辛亥革命,從政治上推翻了封建王朝。但是辛亥革命之後,軍閥統戰接連不斷,經濟破産,民不聊生,1919年爆發了五四運動,掀起了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愛國運動,這次更加涉及到文化方面,因為辛亥革命的時候,還談不到關於文化的這個方面。當時是以科學和民主作為兩面旗幟,向舊的勢力和觀點展開猛烈的攻擊。特別是反封建起了很大的歷史作用。五四以後建立起來的新文化,應該看作是中國文化現代的開始,炎黃藝術館展覽的用了一個現代性,對現代性我們院長他是專門下大工夫來研究現代性的問題,他蒐集了很多外國人對現代性的理解和我們中國其他方面的學者對現代性的理解。這個現代性這三個字很複雜,各有各的定義,所以大家可以理解,當然它跟現代不一樣,跟現代化也不一樣。但是這個問題呢,太專了,所以我現在覺得我們還是從實際考慮,先談我們怎麼走向現代的一個國家為好。

    因為中國的現代化過程和西方是不同的,西方的現代是經過産業革命,首先解決了生産力,從經濟基礎開始,而中國的走向現代呢,中國沒有西方那樣的産業革命,也沒有那樣大的經濟基礎的變化,而是首先從救亡圖存開始,反帝反封建開始的新的現代。我們一直沒有,我們所謂走向現代化的經濟基礎,所以我們在上層建築來説的話,我感覺一直也是不穩定的。它一直處在紛爭當中,因為沒有一個強大的經濟基礎做後盾,所以反映在上層建築裏面就是在意識形態上的各種爭論。

    五四新文化是提倡科學、民主、愛國,徐先生正在懷著這樣的理想走出國門,到西方去取經的,他回來以後,從西方得來的什麼呢,一個是他主張寫實主義,第二個他主張藝術要求真。當然這個寫實跟求真也有聯繫,但是確實他一直堅持寫實主義,這個寫實主義在外國的,它跟現實主義是一個詞,但是我理解徐先生寫實主義的跟我們建國以後所講的,平常大家所講的現實主義,除了細節的真實之外,還要再現典型環境的典型性格,這個是解放以後我們對現實主義的理解。而徐先生的寫實主義,我自己體會呢,他好像還不是跟這個觀念是完全一樣的。因為當時他留學西方的時候,西方各種現代流派已經很風行了,但是徐先生選擇文藝復興的路,他看重是文藝復興的寫實主義,他認為這才是對症下藥,來解決中國藝術衰敗的原因。當時那麼強調寫實,是針對當時的文人化,而且是為了當時建設新社會的需求,要選擇能夠表現人的,他看到西方繪畫是以表現人的生活為主,而中國最終缺乏的是人物畫。經過實踐證明,徐先生鼓吹提倡文人化這是完全有必要的,在建國以後已經顯見出來了,畫革命歷史畫,畫表現人的現實生活的一些作品,都需要表現人。而對人這個是在明清以來,這個文化最興盛的時候是最缺的。所以徐先生他提倡這個東西,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美術界的實際問題,是從看到的實際缺陷來做的,他不是無緣無故的,所以他為什麼不選擇西方的現代派,而選擇了文藝復興的這些東西,這個我覺得是因為他,當然有些地方是受到康有為先生的一些影響,但實際上是他考察之後得出來的結論。因為那樣的話,他解決不了中國美術的發展問題,這是關於寫實主義的問題。

 

1   2   3   4   5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好友分享 添加收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郎紹君談徐悲鴻大型藝術展
 徐悲鴻大型藝術展開幕式
 范曾:關於藝術 人生 祖國的對話(下)
尋找”當代”以外的可能性——葉永青專訪
譚平談抽象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