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康:美術館的當下語境與社會責任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 片長: 00:30:50 | 上傳: 2009-03-16

    

專訪現場圖片

    藝術中國:今日美術館作為北京最早關注和展示當代藝術的一個民營美術館,以您多年來的經驗和思考來看,民營美術館和公益美術館它的區別和優勢在哪?

    張子康:美術館的發展呢,我們也不是最早做當代藝術的按嚴格的來説,為什麼説呢,比如説四川的上河美術館、東北的東宇美術館等,他們可能比今日美術館還要早,他們也做了很多的當代藝術,只不過是我們在2002年以前這些民營美術館大部分他們都倒閉了。今日美術館就是説還是生存下來起碼,這一點可能是比較早的美術館,就是留下來最早的美術館。但是我們在這一方面實際上做這個美術館,它不是簡單的去做一個展覽,它是一個美術館的行為,就是説做美術館應該怎麼去做,其實今日美術館在這方面下的功夫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説我2004年接管今日美術館以後就發現一個什麼問題:為什麼他們會倒閉,今日美術館為什麼連年虧損,它的問題在哪啊,怎麼才能經營下去,這樣的模式這樣的美術館在中國是不是有生存土壤?肯定是要考慮的。所以説經過調查以後就是説其他美術館的倒閉的原因,我覺得更多的他們沒有形成一個資金鏈,它的經營模式沒有,它的資金鏈沒有,學術模式沒有。所以這樣的話就造成了你做一個展覽很熱鬧,然後做完以後把錢花完了,不知道錢從哪來了,只能尋求其他的出路,我覺得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所以説今日美術館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當時就從國外一些考察,考察回來以後感覺今日美術館應該改成非盈利的。因為本身美術館是社會化的,都應該全社會共同來完成,因為這樣才能發揮它的社會效應。假如説你是個體行為,就是一個人來做,永遠不會有太大的效應。

  所以説你做這個美術館到底是幹什麼的?實際上美術館的發展從最早到現在,其實它經歷了三波浪潮,經過了三個階段吧!第一波美術館基本上就是一個館藏列館,就是我有了很多的收藏,然後把它陳列起來成為美術館、成為博物館。比如説故宮博物院、 羅浮宮、大英博物館,當然大英博物館是戰利品,從國外搶過來的東西就是合法化然後做成博物館,我覺得這個就是最早立館、出現這種博物館的這種概念。其實第二波開始時博物館在思考一個什麼問題,就是博物館不斷的發生社會作用,承認了它的教育功能跟社會功能以後就是給博物館有了一個新的定位,這是第二次博物館也算是一種革命吧也算是社會的一個作用。第三波實際上是美國的博物館在九十年代末開始的,實際上大家都在思考就是説這個美術館到底應該怎麼做、他發揮什麼樣的效應、能不能發揮它更大的效應?所以人們就在不斷的思考比如説大量的作品放在庫房裏面它永久不見天日到底,這些作品他發揮的作用是什麼?就像銀行把錢都鎖在庫裏不用,那就是死錢,它發揮不了社會效應,所以它他要發揮一個更大的社會效應、要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給整個社的文化注入更多,就是説把人們的素質提到更高,然後能夠更好的推進文化的發展,最後達到建造它長遠文化的這麼一種目的。實際上這一塊我覺得引起了博物館一些思考。還有一個就是像美國的博物館它是一個私營的、很像中國我們今日美術館剛開始做的,因為它大部分是私立美術館。所以説美國的博物館補貼是百分之十幾的補貼,然後歐洲實際上對私營美術館的補貼是40%—60%,這兩年一定是減,可能就是説最早的時候60%後來減到40%,這就是歐洲的私立博物館的一個情況。

  中國美術館大部分是國家全額撥款的,比如國家給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這樣來做美術館的。所以説我覺得這樣做美術館,就發現這兩年美國的私立美術館發展非常非常快。你比如説美國的古根漢姆博物館它開到整個歐洲,法國周圍開了好幾個古根漢姆美術館。它這種文化戰略就是給他對國家的文化政策推動起了非常大一個作用。羅馬美術館的禮品店開到了全世界,他的影響推動了、影響了整個全球的一個文化,所以説它發揮了一個博物館發揮的巨大的作用。當時這個時候歐洲的博物館都發現了這樣做博物館可能是最好的、最優希望的博物館。但是當他們看到這個問題以後,美國的博物館已經超出了他們一大截,已經超越了他們一大截。這個時候從2000年以後,實際上全體博物館都在思考這個美術館怎麼去經營。所以第三波浪潮基本上是把這種現代化的經營跟企業化的手法管理進入博物館體系,來整個(發動)一個美術館的革命也算。所以説這樣的時候,我們今日美術館在這個時期做這樣一個美術館,我覺得是應該按照一個社會化的模式去做,也應該説像這些博物館去學習。但是中國的政策可能沒有美國政策那麼好,就是説它對藝術的優惠、對美術館的支援可能沒那麼大;但是中國整體的土壤我覺得還是具備美術館的一種誕生,它具備這樣發展的條件。所以説今日美術館實際上加強了這种經營概念,包括我們跟大品牌的贊助進來,然後還有一些銀行的資助對美術館社會化的支援,我覺得這個對美術館發展是一個非常大的作用。包括自身的經營的概念,你比如説我們禮品店的發展、這書店的發展,他第一起到了服務的功能,第二它為美術館注入了資金。實際上這些觀念在90年代末99年那時候其實已經形成了一種模式。

 

1   2   3   4   5    


相關視頻
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談吳冠中捐贈作品展
春天花敘——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楊炳延專訪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好友分享 添加收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