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孫群:中國設計要讓世界看見 更要看懂世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03 13:57:41 | 文章來源: 搜狐

2013年米蘭傢具展,中國設計再次在世界舞臺發聲。米蘭設計周歸來,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副主任,孫群有著自己不同的思考。他認為,中國設計參與到國際性的展覽,不僅需要看到世界,更要看到自己。國際傢具展上中國設計師應有怎樣的心態,國內企業對於未來國際市場應有怎樣的視域,對於越來越多需要彰顯個性的中國企業來説,拋除與世界比肩的“賽跑式”心態,獲取“審視自身”的意識直指當下。從米蘭的“坐下來”,到從米蘭回來的“坐下來的思考”,中國傢具設計的未來也許能夠撥雲見日。

“從我們國際傳媒的反饋來講,我們覺得在中國設計讓別人理解之前,先要給人聽得懂。”

【記者】:我們來之前也看了一下這一次米蘭設計周的反饋,大家對米蘭這一次在中國的亮相有一定的認可度,假如這一次亮相滿分是十分,您會打多少分?

【孫群】:我覺得打分還是留給大家打,作為組織者來説打分永遠是不公正的,高了不好意思,低了也不公正,讓給大家打。因為是第二年做中國設計在米蘭的展示,對我們來講我們內心當然是追求一種進步,但這個進步實際上除了展陳的方式,參與的企業,參與的作品,品質的提高等等之外,還有更多我們對於全球市場概念的認知,一定要有所提升。

我想今年我們在2012年朱小傑老師“坐下來”這個展覽的基礎上,我們又加入了“大中國的味道”,應該説我們跟市場行銷的方式更近了一步,對於朱老師來講,作為一個國際著名的藝術家,他能夠把他對於音樂和民間藝術的理解,用設計演繹,同時利用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幫我們組織了兩岸三地的設計師,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我想從我們國際傳媒的反饋來講,我們覺得在這一塊我們中國設計讓別人理解之前,先要給人聽得懂,我們實際上在表達方式上我們要有所進步,這個我比去年應該可能有一點點小的進步,至少從我們組織的方式來説會有一點點進步。

【記者】:我看有美國的《紐約時報》等媒體對咱們報道的力度還是挺大的,我覺得在國際社會上我們中國設計的聲音是越來越大了,這個對於北京設計周的作用,可以理解他就是一個橋梁。在中國設計通過這幾年的發聲,您覺得這幾年的變化是怎樣的?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也好,聲音也好?

“實際上爬上這個世界的頂端,是讓我們自己看清這個世界。”

【孫群】:我們現在在很多時候都有中國設計,特別是跟國際市場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有很多時候有太強的鏡頭感,我們覺得全世界都在看我們。昨天我轉了朱小傑老師的微網志,上面講了我們爬上了世界,實際上讓世界看見我們。實際上爬上這個世界的頂端,是讓我們自己看清這個世界。我轉發微網志以後有很多人轉發,我覺得這句話説的非常好,因為實際上爬到世界的頂端並不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因為你是一個國家,他要在各方面變成正常和國際交流的國家,他必須要做到在這樣一個層面上跟人家交往。我覺得沒有必要用這種鏡頭感給自己一個負擔,我們現在可詮釋的,全世界可以看中國設計了,不要有這個負擔。

我們要想一想蘋果有全球最好的“大腦”在研究蘋果的軟體和它的硬體,這時候我們還在想中國設計(的展示)是怎麼回事,我覺得這個鏡頭感過強了,一點都不好。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去做一些什麼事情,我們都是做媒體的,我們都知道做媒體有兩個方式,第一個方式,如果客戶給你錢,而客戶不想聽市場的話,你就做客戶想做的事情就好了,市場能不能聽懂那是另外一回事。還有一種客戶是很聰明,給了你錢,而且還要你告訴他,市場在想什麼,這種客戶更聰明。

我想對於中國設計未來的挑戰來講,我們在國際市場上做推廣,我們要做的是讓世界看見我們,還是讓我們看懂世界。如果我們花了很多的錢,只是為了讓世界看見我們,太簡單了。我們花點錢就把米蘭展對麵包下來就好了,貼上很大的橫幅,在米蘭機場到處做我們的廣告,世界就看見我們了。我們能不能看懂世界,我們能不能讓全球市場裏佔到一個份額,這實際上是一個更艱巨的問題,所以我覺得爬上山頂才是開始,這對於中國很多企業來講一定要有這種心態。

【記者】:我覺得您的反思特別好,可能對於我們覺得現在在欣喜的階段,冷靜下來看未來得發展道路。您説未來中國設計任重而道遠,怎麼讓我們更好的看懂世界,這個道路上您能不能提出一些見解?

在全球市場環境中推動中國設計 任重而道遠

【孫群】:剛才朱長嶺理事長已經講了,在吃飯的時候告訴我們説中國現在在全球出口裏佔40%,中國産能佔28%,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到底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的大背景下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實際上這個問題在問中國企業的同時,我們也在問義大利企業在目前這樣大的背景下應該成為什麼樣的角色?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因為這一次我在米蘭也很高興接待了楊元慶先生,他到那邊參加米蘭設計周,五年以來第一次請他過去。我們看到很多的情況,很多中國企業現在還在沒有完成全國佈局的過程,所以他無暇顧及全球市場佈局的過程。

另一方面,做全國市場的時候,對於一個企業和文化價值觀的考驗已經非常大了,我們知道你天天在東莞生産傢具的時候,你真的很難知道北京搜狐大樓裏那些編輯們在想什麼,你還要能夠在那邊找一些做企業行銷的人,做一個選題讓編輯都覺得很興奮,那是很難的,因為他在東莞接觸的環境是那樣的,你要做全國的品牌就很難。何況一個東莞的企業再要做全球品牌,他哪兒知道別人在想什麼?我覺得這個過程非常的難。

【記者】:我覺得有一句話,那天我在微網志上寫了,我覺得這種回歸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現在中國從現在的後現代到我們回歸到現代的重建?我不知道您是不是同意,包括在米蘭展上看到更多呈現出來的東西是拿我們以前可能跟中國傳統很多結合的,可能是現在生活方式的東西展現給其他國家的人,這一塊您是怎麼想的?

“怎麼能夠讓企業做全球市場的時候輸出這個價值觀,這是最大的問題.”

【孫群】:我個人認為我們這幾代人對世界的看法多建立在一種錯誤的教育基礎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多數是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關係--中國要揚眉吐氣。國家既然已經強大了,卻總以“被欺負的狀態”表現自己,這是一個問題,我們愛國主義建立在一種不好的記憶的基礎上。我們沒有聽到這些國家在崛起過程中是用一種復仇的心態愛國。

我們這樣一個文化能夠為全球市場提供什麼樣的價值觀?日本企業,無論是小企業、大企業可能都會告訴人家,“仁者愛人”、“中庸之道”,這種文化實際上在中國很少有。我們的問題是,我們在做全國品牌的時候都沒解決這個問題,我怎麼能夠讓這些企業到國外企業做全球市場的時候輸出這個價值觀,這是最大的問題,所以他跟規模沒關係。我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義大利十幾個人的工廠,往四十幾個國家銷售産品,做的就是全球品牌。我們為什麼2000人的工廠,卻沒能有這樣的視角。問題就在這個出發點,不能擁有全球市場,這個我覺得跟我們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記者】:米蘭展剛剛結束,你説我們中國設計的道路還是很漫長的,要走向更好的未來。

【孫群】:最後回答你這個問題,説説我是怎麼看這個設計周的。我們因為看到了別人身上的短處,我們在想自己身上有沒有短處。

對於一個設計周的組織來説,我們當然希望自己要擺脫一個城市形態,我們在做北京設計周,我們跟上海競爭,跟廣州競爭,我們應該在全球設計周的理念下,看全球經濟大的形勢下,我們看一看我們如何做一個有特色,有影響力的亞洲設計周,對於中國的經濟有幫助,如何能夠擺脫裝修、傢具等等的範圍,向更大設計的範圍,從這個産業到城市的運營,到文化的價值觀和傳播,都能夠更多的影響。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在做一個有價值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這個命題提出來以後,我們自己沒辦法逃脫了,自己提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就努力做。我們整個團隊的心態是永無止境,一定要好好做這個事情就好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