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書籍設計師呂敬人專訪:今天我們的書怎麼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02 13:43:06 | 文章來源: 視覺中國

記者:其實工作室現在也不單單是設計還充當了傳播這樣一個角色。

呂敬人:是的。比較欣慰的是,工作室最終成為了我教學的基地。那麼剛才你説50歲,我現在65歲我開始做敬人紙語,我想推廣紙張文化,因為今天電子載體越來越豐富,那麼人們對自然的東西對觸摸東西似乎有些淡漠,我想通過這個平臺能讓我們去感受。但這個和多媒體沒有矛盾的,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實實在在的空間裏頭,有虛擬的也有實在的。

記者:那就是説朝兩個方向去發展?

呂敬人:我覺得是一個方向不是兩個方向,是多了一個方向,對我們的閱讀多了一個方向,我們知識的吸納也多了一個渠道。我自己覺得未來是分眾的,年輕人或者説一些比較快捷和便於查詢的就是電子通道,而那些慢閱讀,靜靜地去享受或者喜歡收集的人希望在自己私密的地方,輕輕地去翻閱,那麼我想紙面還是有它自己的功能和魅力。

記者:現在的電子書越來越多,很多人喜歡拿平板閱讀,我覺得書籍已經開始像CD那樣了,被一個新的載體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市場比重,有個朋友甚至跟我説以後的小朋友不知道還能不能碰到書。您覺得書籍以後會怎樣發展?

呂敬人:這個我一點不擔心,就像我們説我們的建築一樣,我們到了這樣一個資訊時代了,我們能不能居住在一個虛擬的空間的電子的房間裏頭呢?

記者:但書籍是一個資訊跟內容的載體,它可以以各種方式存在,建築不一樣,建築是一種更實在有形的東西。

呂敬人:書也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它為什麼實在?因為它是物質的,那麼物質它會消失嗎?它可能不會消失的,紙張的來源是自然,紙張它有形,成為我們生活當中必需品,紙張上面印刷的文字才成為資訊載體,那麼難道將來紙張上沒有文字?不會吧,我們的商品我們的包裝我們的廣告,我們在墻面上所有粘貼的東西它都是紙面載體。所以有紙面載體存在人們還要去享受它,那我兩張紙三張紙五張紙十張紙合在一起它就是書,以多面的紙張重疊,裝訂成一個紙載體就是書。那麼 只要它存在,人們就會去閱讀,這是一個方面,物質的。

第二方面是書它不是簡單地閱讀,不是光憑視覺,他是在翻閱,他是在摩擦當中得到資訊,並且紙張它的印刷是一門藝術,就像我們看油畫版畫,任何一種繪畫。而印刷藝術,我們過去叫圖版印刷,它就是版畫,後來變成了膠印,平板印刷,它是一種現代油墨的網點的組合,它也是一種四色重疊的一種印刷。未來我們電子載體無網點,它又能得到一種印刷的效果。所以紙張呈現印刷的載體的感染力,它和視頻又是不同的,比如説我們到盧浮宮看油畫,那油畫肯定要比看畫冊好得多,看畫冊也肯定要比電子載體要好得多。

就是説裏頭有不同的質感,所以紙張不可能被所有的電子載體取代,它會留下它自身的獨到的空間,這個空間人們去懷舊的也好,新鮮的也好,孩子們去發現也好,都會存在一種吸引點,這種吸引點不會消失的,這是一個;第二個 人類積累的過程絕對不是靠瀏覽的,我們長期以來其實我們思維方式,也是在從慢熱當中我們所爭取研讀的,今天我們在看電子書的時候往往就是在以瀏覽為主,快資訊的吸納為主,而真為一本小書靠電子書讀下來,一個是很累很累的,還有一個確實有時候不太方便。

但是我覺得未來會分眾,會分眾有小眾有大眾,有愛書的分眾。還有一個就是我們説事物的變化它都是波浪型的,過段時間很可能會産生限制孩子們看電子書的時間,因為它對人的視力還是會有傷害的。

所以未來它是一個健康讀物還是非健康讀物,我覺得都是個疑問。所以我覺得今天在判斷事物我們不要絕對化,我沾上電子,我喜歡視頻這是我從看電影開始就喜歡了,所以我也沒有去否定它的功能,而且尤其是查閱字典找資訊,這個比那個書方便多了。它跟普通閱讀不一樣,它就節省時間,而且它知識廣博,它容量巨大,這個就是電子載體的功能,就像我們過去的我們所謂叫電子電腦,從電腦分電子管的容量到以後二極體的容量到電子容量到現在的數位這個變化太大了。很快地,所以人類創造智慧,讓人驚訝的同時也在毀滅。

所以這個事情我覺得不值得去特別擔憂,順其自然就好像我現在在做書的時候,當人們在出這本書的時候哎喲這個書對我感覺太好了,為什麼?因為他們沒長期去好好去摸了。那麼什麼叫藝術?藝術叫物以稀為貴,任何書都的藝術個性都來自於特殊性,特殊性來自於我們不常見的東西,比如眼鏡我們過去的眼鏡解放以前,圓的,後來變成方的,後來變成大框的,後來又流行小方的,現在又回來圓的!所以呢, 藝術它還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要去絕對化,它和數學公式還不太一樣,1+1就等於2,今天的我們所謂的藝術它不是1+1等於2那麼簡單。


記者:就説我們一定要有開放的心態,萬事自有它的規律。

呂敬人:沒錯,沒錯,然後重要的我覺得人離不開地球,地球存在的東西你不可毀滅掉,所以地球既然長出了樹,樹皮能做成紙,紙又為帶來生活的方便,它又用文字印在這上頭,它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存在。

記者:存在就是合理的。

呂敬人:對,也是存在決定意義的時期,所以我想今天人們創造新的媒體很好,但是那個存在感,人們還沒有必要必須舍去它才可以去吸納電子載體呀,它兩個可以並存的,為什麼要互相排斥呢?不可能的。當然它的優越性各有各的, 我希望能夠作為設計師也好,作為我們媒體人也好,作為我們個體也好,其實我們的心態就是一種以全面多元的視角去對待事物。

記者:我身邊有很多是購買臺版書或者港版書,我自己也買過,發現他們用紙還有質感比國內很多書都會優越很多,但是那書也不是什麼特別出版物。您覺得國內對書籍設計的態度跟港臺那邊有什麼比較大的差別?

呂敬人:我們從宏觀來講,也就是整體來講,中國大陸出版物和台灣港澳和日本南韓德國等相比,我們落後很多,這是宏觀的;我們對做書的品質評判標準,我們審美的高低,我們對書閱讀的要求都相對是比較低的。因為它過去由於受到了很多制約,比如説成本的制約,經濟的制約,比如説過去因為它是作為意識形態來走的,所以呢,它在許多的出版物上個性的表達是比較難的。

因為統一于一個體制之下,那麼必然是造成一定的制度規則,人們的循規蹈矩人們沒法去進行比較放得開的思考——編輯思考,這個編輯思考是什麼?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物質的,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書的編纂方法,也就是我們的資訊構架如何構架,就像一部電影一樣,同樣是一部電影的資訊,通過這個電影的導演和編劇他所編輯出來的它的感染力,和以另外一個導演編劇編纂出來的感染力是完全不同的。

那麼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很多的港臺的書除了精緻以外,我覺得這個是一方面,更多的你會發現它的切入點很有意思。我們的切入點往往是相對來説居高臨下的,是以教育為主的,是一個比較固態的思維的。他們是 以小見大的,他們是從生活的細節和人性的角度去挖掘我們話題的,所以兩個書的看法親切度是不一樣的,感染力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往往會發現他們書的這個題目有意思,他談的問題和我們所做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它所産生許多的邏輯概念是有依據的,來源豐富的依據,他做的功課要比我們細得多,比如一張圖片,圖片説明一張地圖,地圖的來源,一個作者過去和現在,他的數據他的資訊量全部是完完整整的。我們不是,我們是大不離差不多,講學術,居高臨下,大框框,都是以這樣的概念。

中國那麼好的文化其實我們可以做的很精緻的,但是我們是大線條的,所以相比之下你就覺得我們書怎麼不耐看,人家的書小細節都能看到,各種資訊都給你傳遞出來。那就是我覺得是做書的態度,這個態度其實不僅僅是説所謂的我們説認真不認真的問題,觀念,那麼還有什麼呢,就是我們對受眾的態度。他們做這本書一定考慮到這個受眾它怎麼來吸納我,怎麼才能夠喜歡我這個作品,怎麼能夠使我的書的資訊百分之百傳遞給讀者。我們不是,我們把白紙黑字印在紙上,打上書號,書就完成了,我已經完成這個書,讀者喜歡不喜歡是兩回事。還有我就想出暢銷書,你這出了一本暢銷書我跟風,所以我們的深度是不夠的。但不能説我們中國沒有好書,我們做了很多好書,那麼如果按照國家的體量人口出版社的數量,每年出版的數字比例關係,我們絕對值是相對比較少的。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