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以設計為名 深圳人公益路上的創意之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09 16:04:27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兩屆“BOX10深圳十人·空間設計競賽”的優秀作品也結集出版.

十個人,近十年堅守,自費出資,為在校學生舉辦設計大賽。期間,他們拒絕了上千萬元以運營為目的的贊助。他們與商業絕緣,只為保持這個團體的純粹性。這十個每人平均為深圳室內設計師,他們有個統一的稱號,名為“盒子匯”。日前,2012“盒子匯”學院室內設計競賽正式啟動。在此之際,深圳商報記者走進他們的世界,探訪這個低調得有些另類的團體。

“盒子匯 ”

何方神聖?

“盒子匯”又名“深圳十人”或“BOX10”。提起這十個人的名字,在業內可謂“響噹噹”。于強、李益中、陳穎、周際、林文格、陳厚夫、洪忠軒、秦岳明……他們幾乎囊括了國內外頗具影響力的室內設計獎項。如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美國大獎、兩岸四地最佳獎、中國室內設計雙年展金獎等。

“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式組織。我們只是一個有點影響力的、非正式的民間小團體。我們時不時地會做點事情,讓大家感覺生活很美好。”用創始人之一、“盒子匯”首屆輪值主席陳穎的話説,這個團體既不是機構,也不是組織,多年來也從未想過去政府註冊。這是他們十個人工作之餘、心靈的棲息之所。

時間倒回至2004年5月。現任輪值主席周際告訴記者,當時他們只是好玩,十個人聚在一起,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聊,就提議成立一個小團體,工作之餘一起吃吃喝喝,打打球。由於年齡相近、在設計專業上也有較為相投的追求,漸漸竟玩出了新花樣。

當然,他們“抱團”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發出深圳室內設計的聲音。“當時,人們對室內設計的理解還停留在‘裝飾行業’、‘裝潢行業’。我們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室內設計。”陳穎説,成立之初,有很多想法,比如每年舉行一次展覽,進行學術方面專業交流,出版專業著作等等。 2005年4月,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深圳·設計師· 我們——十人十年聯展”順利開展。這也是他們十人的首個展覽。其後,在“2005中國(深圳)國際品牌設計商年展”,“深圳十人”應邀參展。在特辟的展區中,排列了十個由設計師個人簽名的方形鋼盒子。隔鄰義大利設計展區的參展者親切地稱之為“BOX10”。自此,“深圳十人”、“盒子匯”的名號便傳開來……

從展覽到大賽:

為在校學子提供舞臺

“深圳十人展”舉行之後,“盒子匯”成員發現,這種單一的作品展示所傳達的資訊遠遠不夠。陳穎認為,空間設計作品,與平面設計作品不一樣,這種傳統的展覽,生命力有限,將很多資訊都遮罩了。除了展覽,怎樣的活動會更有意義呢?

陳穎的疑惑,在一次與母校教師、深大教授鄒明的談話中豁然開朗:其實,可以回學校辦活動。“盒子匯”十人回到學校,輔導學生、點評畢業設計作品。2007年,“盒子匯”與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合作,舉行了首屆“BOX10深圳十人·空間設計競賽 ”系列活動。時隔三年, 2010第二屆“BOX10深圳十人·空間設計競賽”再次舉行,繼續以“方盒子的空間再造”為設計命題,並將比賽的範圍擴大到全國南北多所知名高等院校,成為一場南北高校設計藝術教育之間對話與交流的盛事。在當年12月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兩屆競賽的優秀作品也結集出版。

如今,2012第三屆設計大賽正式啟動。競賽主題依然是以方盒子的空間再造為命題:在10m×10m×10m的圍合空間裏,進行創意設計,從而産生富有創意的空間環境。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的大賽加了一副標題——東方。周際介紹,這樣一來,大賽方向會相對明確些。更有意思的是,這一主題在9月1日開學之後,將作為深大、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等參賽學校的一個教學課程。期間,他們十人也將以導師的身份深入教學一線,與學生多層面交流。“因為我們都是一線的設計師,讓學生提早接觸設計實踐,這樣更利於他們的發展。”

自己掏錢:

反而更有生命力

與一般的大賽需要政府資助、商業贊助和冠名不同。這一空間設計大賽所有經費均出自“盒子匯”十人。陳穎説,期間,有多家商業機構、企業向他們拋出橄欖枝,表示願意贊助和冠名。但他們拒絕了任何形式的商業贊助。“我們都是設計師,本來就沒有太宏偉的計劃。希望不要有那麼多的雜質。自己掏錢,樂在其中,反而顯得更有生命力。”

陳穎告訴記者,曾經有經營目的的人找到他們,表示願意幫助運營,借助他們十人的名氣與“盒子匯”的影響力,拉到幾千萬的贊助,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我們還是拒絕了。純粹點,或許會更好。”周際則説得特別實在。由於大賽所有支出都非常透明,大賽獎金、獲獎選手交通住宿費、出書費用等,可以控制在20至30萬。“説實話,我們工作多年,每人拿個2至3萬塊出來,還是可以承受的。”周際説,他很滿意目前的現狀,希望一直這樣下去。

也有人説,這十個人“小圈子”自娛自樂,過於封閉,建議再吸收些知名設計師,或許可以增加至30人。還有人建議,註冊一個民間機構,這樣可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對此,陳穎不置可否。他表示,所有決定都得通過他們自定的“七票通過制”,只有7人或7人以上通過,才會無條件執行。每年,“盒子匯”總結時都會探討這些問題,但目前的現狀則代表了大家的態度。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